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山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李翀博士所编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刚出版,我便有幸拜读,该书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三篇共三十章,全面系统地阐述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虽然我国出版的同类教科书已不下十种,但这本书以它新颖、准确、严谨、完整、中肯的风格,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据专家评价,李翀的这本书与国内同类教科书相比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项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新宏观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许多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见,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结构严谨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 罗运贵研究员的力作<新宏观经济学>①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经济学,对目前流行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80%以上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奇特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丁堡骏 《江汉论坛》2006,3(7):33-37
萨缪尔森是西方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的头面人物,在世界范围的经济学界,他不仅以新古典综合理论而著称,他更以疯狂攻击和诬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转形问题而扬名。在萨缪尔森发表的几篇攻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转形问题的文章中,1971年发表的《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一文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文的分析向世人说明,被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吹捧为学术大师的萨缪尔森,在价值理论上他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常识一窍不通,甚至对普通的代数学知识也一无所知,是一个极端的斯拉法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李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男,39岁。博士学历、现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等职。1992年赴美国密执安州大学进修。该同志政治思想好,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发表专著《价值和价格论》,译著《国际收支》,编写教材《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概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概论》、《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概论》、《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习题与解答)},科普著作《股票投资必读》。其中,《价值和价格论》于1992年获得首届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参与承担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把宏观经济分析微观化,用个体行为直接去解释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创立了所谓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最值得肯定的方面,在于它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将市场经济视为实物交换经济的货币面纱观,探讨了微观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宏观环境。而当今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化,则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倒退到斯密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论”和个量总和与宏观总量“相等论”,从而用微观经济学取代了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导致宏微观经济分裂的情况下,企业作为单个资本的个体行为决定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均衡条件,因此用个体行为直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既无科学价值,又远离客观现实。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指出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人类摆脱宏微观经济分裂困境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被分割为微观的灵活价格理论和宏观的粘性价格理论两个部分.灵活价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的基本工具,粘性价格理论则是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与非市场出清的重要前提假设.为了把两种价格理论协调起来,从个体最优行为引出粘性价格就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努力方向,这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尽管如此,价格理论的价值理论缺失还是可能导致主流经济学缺少坚实的"元基础",所以,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不能忽视对更深层次的价值理论的回归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一致性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呈现的基本特征,而这种相一致性具体表现在居民这一微观经济主体方面.通过对居民主体本质和作用范畴的厘定,把对居民主体作用的考察置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秩序与主体相互博弈的关系之中,着眼于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视角审视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从宏微观经济运行相一致的视野考察居民行为的绩效,可为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得失寻求学术上的解释,同时也为今后的宏微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寻求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失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所创建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是以非均衡分析为基础的,为了给宏观经济学寻找一个合适的微观经济学基础,西方在近二十几年来发展了一种非瓦尔拉斯均衡(NON-WALRASIAN EQUILIBRIUM)理  相似文献   

9.
王春红 《齐鲁学刊》2006,(2):149-152
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学,已经和正在引起现代经济学一系列的发展和突破。回顾过去几十年博弈论在经济学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发现,博弈论方法越来越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法,它不仅在微观经济学领域引发了一场方法论的革命,而且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随着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运用和研究的深化以及经济复杂性现象的不断涌现,博弈论的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合作化、对称化和连续化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重读萨缪尔森--兼论西方经济学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的体系是由斯密创建的,经历了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等阶段.本文对萨缪尔森的综合进行了批判,认为他的"新综合"是马歇尔体系的翻版,是一种病态的体系,他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是失败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凯恩斯的《通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被称为“凯恩斯革命”,足见其影响之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是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内容之一。但是,近年来莱德勒(David Laidler)等人提出要重新评价凯恩斯学说的重要性,他们甚至声称凯恩斯革命是“捏造”的。您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主流经济学将人类的经济活动极其简单地二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个经济活动层面 ,与此相适应 ,现有的主流经济学体系也极其简单地被二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理论层面或两大理论板块。但是 ,有些经济活动层面既不属于个人和厂商性质的微观经济范畴 ,也不属于全社会或国家性质的宏观经济范畴 ,现有的二分化经济理论体系无法对此进行科学定位和有效分析。这种二分化的理论处理 ,在社会经济系统日益复杂化的历史进程中 ,不仅不符合日益复杂化的具有更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实际状态 ,而且更不利于建构科学合理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 ,这方面的局限性在社会经济系统日益复杂化的进程中表现的日趋明显。从系统包容和资源整合的角度 ,按照社会复杂经济系统的真实组织结构状态 ,我们有充分而可靠的科学根据认为 ,可以将经济学分析的理论结构体系分为依次递进包容的下述六观层面 :粒观、微观、中观、宏观、环观、宇观  相似文献   

13.
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因缺乏微观基础,未能应付滞胀危机而陷入破产的境地.代之而起的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等新经济自由主义虽然对治理通货膨胀颇有成效,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宏观措施,使9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再次严重衰退.现实生活要求尽快实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结合,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也是各国经济学家的夙愿.长期以来,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西克斯从资本积累出发,帕廷金从货币余额出发,理性预期学派从合理预期出发,新古典综合派从生活质量出发,试图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但效果都不理想.其原因是没有找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合点.本文以边际效用为突破口,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建立边际效用管理理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说明: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以及以分析产权、制度、效率为核心的新政治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理论体系──下同)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谬误体系。对这个体系,应当从根本上给以抛弃。本文的分析层次是:首先从整体上概略说明当代西方经济学体系是一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学说体系,然后批判“社会总产值最大化”、“福利最大化”、“最优制度结构”。一、自相矛盾的学说体系本来,自新古典经济学创立以来,直到当代,几乎每一位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都共同认定:1.不存在客观价值,只存在主观价值;…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构成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就其实质而言,这两派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乃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种思潮的论争在当代的继续,所不同的只是它们在现时代采取了现代的理论形式而已。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货币因素:货币中性与非中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因而它既不同意后凯思斯主流经济学派关于好的货币政策能够影…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首次授予以来,已有二十一届共二十七位欧美经济学家获此殊荣。他们或是建立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或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或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推动经济学的现代化做出了独创和奠基性的贡献。授奖的范围从横向上覆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四大部分,从纵向上包括了经济理论、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三个层次,从流派上涉及剑桥学派、奥国学派、瑞典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等欧美经济学众家之说。该奖基本上代表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走向。本文通过对获奖者的贡献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以补充按“微观+宏观+流派”的模式来介绍当代西方经济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是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线。文章按各流派发展的时间线索例举了几种主要的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观点,指明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探索的困难所在,并提出了对经济学体系发展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王曦 《学术研究》2007,6(1):69-74
本文讨论了在“试错法”改革过程中建立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笔者认为,制度背景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中特殊的微观行为方式。此时,直接照搬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模型是误导的,必然遭受到“卢卡斯批评”,产生政策分析的系统性错误。但主流宏观经济学引人入胜的公理化和逻辑化分析方法可以借鉴。这种借鉴应从深层次入手,考察并重新定义经济转型时期的公理化假定,然后将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重塑转型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作为这个工作的重要一面,我们提出了“试错法”改革的马尔可夫过程假说。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博弈论研究方法  博弈论在西方经济学及经济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社会主义经济学引入博弈论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丰富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利用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在为现实经济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其自身也要不断发展,凯恩斯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在战后已发展起了一个新的体系,即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为对象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原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探讨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