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金塔子城     
塔子城位于我省泰来县境内绰尔河支流呼尔达河畔,是我省规模最大的一座辽代古城,1956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泰来县塔子城公社所在地。城址呈方形,周长近九里,有4座瓮门,外有3道护城壕。1931年重修4座城门(图一)。城内有东西南北互相交错的5道花街。城内的西北角还有古遗址3处,其中1处最大的还有原建筑物的雕莲花、卷云纹饰的柱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缪荃孙所辑《辽文存》卷一收载一首《鼓吹曲无射宫》,陈述先生以《鼓吹曲》为题录入《全辽文》,其词如下: “五年一巡狩。仙仗到人间。问稼穑艰难。苍生洗眼。秋光里。今日见天颜。金戈玉斧临香火。驰道六龙闲。歌谣到处皆相似。天子寿南山。”缪氏曾于词后注道:“金《乐志》云,天眷三年九月幸燕京,所用鼓吹导引仍辽旧。”陈述先生据此注而推断说:“是此曲乃辽曲也。”但是这首词作《辽史》不载,宋辽金时代的文献也没有称其为辽代作品的,因而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6)
辽代头下军州之一的贵德州治所当以今抚顺高尔山城下面辽金古城当之。《辽史·地理志》所载与贵德州有关的凡河、大宝山非今日铁岭市境内之"凡河"、"大宝山",而应于抚顺境内寻求。  相似文献   

4.
<正> 古汉语的词尾研究是很薄弱的一环。薄弱的主要方面就是词尾的全貌或数量不清。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年)“词尾”一节仅言“文言里却有明显的形容词词尾,就是‘然’、‘焉’、‘乎’、‘尔’‘如’等字”,未及其他。王力先生《中国语法理论》(1943年)主要论近代汉语,上册第三章第二十节“记号”,实际是分析词头词尾的,所言词尾有“儿”、“么”、“子”、“们”、“头”、“了”、“着”。王先生1980年出版的《汉语史稿》在古汉语  相似文献   

5.
关于辽太祖出师渤海,拔其扶余城,并大元帅尧骨(耶律德光)夜围忽汗城之事,旧说认为:两地辽军行程七日①。本文欲就相关的时程关系,即辽太祖自皇都出师至扶余府,及再由扶余城至忽汗城的两次东进时程,做一对比研究,试图对问题做进一步探讨。《辽史·太祖纪》云:天赞四年十二月乙亥,太祖诏讨渤海,“举兵亲征”,又十七天后,“闰月壬辰(农历闰十二月初四),祠木叶山;壬寅(十四日),以青牛白马祭天地于乌山;己酉(廿一日),次撒葛山,射鬼箭;丁巳(廿九日),次商岭,夜围扶余府。”②按辽时凡举兵,则告木叶山神③。辽帝亲征,“刑青牛白马以祭天地……乃阅兵”,及至出师时,以死囚缚柱上,“于所向之方乱射之,矢集如猬,谓之‘射鬼箭’。”④由此可见,太祖壬寅(十四日)阅兵,己酉(廿一日)射鬼箭,乃其出师之日。自此辽军又九日行程千余  相似文献   

6.
“看板”与“台所”曦钟《汉语大词典》收“看板”和“看板娘”两词条(第7卷第1182页),其释义为:[看板]方言。指招待服务。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咖啡店的主人为招揽生意计,大概要选择些好看的女子来做看板。”[看板娘]方言。指商店的女服务员。郭...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5,(6)
传统的以吉林市为中心的"西团山文化"为夫余先世文化说经得起考古学验证,高句丽"扶余城"即渤海"扶余府",《辽史·太祖本纪》中的"扶余城"为渤海"扶余府",渤海"扶余府"与后来《辽史·地理志》中的"龙州黄龙府"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是青溪(今浙江淳安县)帮源洞人,这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最早提到方腊籍贯的,是方腊起义期间的两条重要史料:一是北宋官员李纲探亲回家,适逢方腊起义,遇阻于路,对方腊起义的情况“亲见探报及得于传闻实为详悉。”他在上王太宰(王黼)书中,明确说“睦州方寇”,而且说方腊“据帮源村”(李纲:《梁溪先生文集》卷一○八)。二是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徽州知府卢宗原重修歙州城池(其时已改名为徽州)时,烧制的城  相似文献   

9.
蒙文通先生的《越史丛考》写道:“越于勾践之世已封子弟为王为君。《路史·国名纪》丁载:《越绝书》:‘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公元前742年)越相范蠡所筑’。”又称:“《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引《越绝书》云:‘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所筑’。周元王四年为勾践灭吴之年,范蠡于是年筑城,是勾践于灭吴前已立东瓯也。既立东瓯,宜当亦立闽越。东瓯都于东瓯,《东越列传·集解》引徐广曰:‘个之永宁也’。略当今浙江温州。”论定范蠡于周元王四年筑东瓯城。据此论证“是为勾践行分封之确证”。用以推翻《史记·越世家》有关史实的记载。蒙文通先生的这个论断关涉温州古代史的问题。胡珠生同志据此在《温州日报》发表《范蠡初建东瓯城》(1986年1月19日)、《“范蠡初建东瓯城”再商榷》(同年3月30日),论定“为了有效地巩固后方,勾践派相国范蠡前往东瓯筑城”。范蠡在东瓯开发史上作出巨大贡献。”又称:“这两段夹杂在上元县‘故越城’下的《越  相似文献   

10.
古城辽阳在清朝以前一直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三次被称为东京,一是辽代,二是金代,最后一次是在明末清前的后金时期。在辽阳市东郊,有一个新城村,整个村落为一座古城的遗址,这就是著名的清“关外三都”之一,后金时期第二个都城—东京城。  相似文献   

11.
诗意的利君     
正籍于鲁中淄博周村西埔村的毕氏家族,有着"十七世诗礼门第,五百年孝友家风"的连绵风范,有着一门两进士的风光,更有着全国八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西铺万卷楼,吸引着蒲松龄任私塾先生于府内绰然堂三十年,而成煌煌巨著《聊斋志异》。逸友毕利君便是这毕氏后裔,血脉相连,自是喜文好古,张弛有度,养的优游好气度。利君初以雕塑为业,复归于绘事,得  相似文献   

12.
渤海史识微     
一、“许国公”和“震国公”《旧唐书·渤海传》谓大祚荣“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振”,《新唐书》作“震”)。溯言“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事不及乞乞仲象。如此,大祚荣何以自称振国王之缘由不清,读者亦无从推知。而《新唐书·渤海传》记营州起事时,则首述乞乞仲象。谓“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述及祚荣,则阐明其为乞乞仲象之子,后“祚荣即并  相似文献   

13.
有关渤海的“显州之布”和“沃州之緜”问题,多年来在中外史学界引起密切关注。有些学者把“显州之布”说成是棉布,有的则认定“沃州之緜”是木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使我们感到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考证和商榷。本文的要旨在于说明:“显州之布”是麻布而不是棉布;“沃州之緜”是丝緜而不是木棉。关于渤海“显州之布”问题,1937年《满铁农事试验场》报告书中最早提出了“满州可能从古有棉花栽培的历史”的推断,它引用了《盛京通志》里所记的“沃州之棉”。1956年金毓黻先生在《关于渤海国的三个问题》一文中说:“据各书所记,渤海国生产情况:农业  相似文献   

14.
论《留书》     
数年以前,一度失传的黄宗羲《留书》残本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由吴光先生发现了。之后, 骆兆平先生在宁波天一阁也发现了完整的清抄本。《留书》是由“文质”、“封建”、“卫所”、“朋党”“史”五篇构成的,一共有五千字左右。和黄宗羲的好多著作相比,是很简单的。但是,这本书的发现使我们对黄宗羲的评价要有所变化,而这无疑会在今后的思想史或者史学史上增写新的一页。因为黄宗羲在该书里表露了他在其他的著作中从未有过的民族感情。去年秋天,我有机会到太原去,在各位先生的协助下看到了山西省文物局收藏的又一个《留书》的清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遗址榆林驿初探王灿炽榆林驿,亦称榆林堡、榆林驿堡①。相传因当地原有一片榆树林而得名。元代诗人陈孚《妫州》诗云:“榆林青茫茫,塞烟三十里”②。可见当时榆林之茂密葱郁。元代诗人周伯琦有《榆林驿》诗,其注云:“《汉史》称榆林长塞即此...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0,(2)
辽宁省大连地区遗留下来的辽金佛教遗迹,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佛教及其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复州永丰塔可以正名为宝严寺塔;庄河市仙人洞千佛洞石造像的起始年代应为辽金时期;普兰店市北部的一塔应建于辽代中晚期,二塔应建于金代;有确切纪年的望海寺摩崖造像极为罕见,对于研究金代佛教的传播和造像艺术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辽宁省开展“敬老行动”的安排意见》(辽委办发[2005]36号),(以下简称《意见》)决定从2005年10月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城乡全面开展以敬老、养老、助老为主要内容的“敬老行动”。为使广大读者对《意见》有一个精准的了解与把握、借鉴与操作,本刊特请董竹林处长对《意见》予以解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石渝 《东西南北》2011,(20):21-21
在“9·11”恐怖袭击后,纽约市约定在原世界贸易中心旧址处重建新世贸大楼,主楼名为“自由塔”,正式名称为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楼高1776英尺(541.3米)。寓意着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年份,并将于2013年竣工。自由塔将是一个融纪念、商务、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新建筑。设计者们希望通过重建,恢复周边近3万平方米地区的人气。包括华尔街金融区和中国城等。  相似文献   

19.
王重民等六先生轮校编成的《敦煌变文集》行世以来,徐震堮、蒋礼鸿、项楚、袁宾诸先生又续加补校,功绩卓著。未尽之处,试为补遗。本文为《敦煌变文集》卷六《地狱变文》(向达先生校录)、《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丑女缘起》(并为王重民先生校录)、《欢喜国王缘》、《秋吟一本》(并为启功先生校录)、《不知名变文》三篇(并为王庆菽先生校录)等八篇变文校勘补遗。以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页码;文中“原卷”指缩微胶片原卷,卷号附每篇篇名之后;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5,(6)
夫余前期王城在吉林龙潭山山城一带,由龙潭山、东团山和三道岭子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其后期王城,也应从吉林市之西有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的地方寻找。辽源龙首山、城子山、工农山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且附近具有东辽彩岚夫余墓地等深厚的夫余文化积淀,据此推定,辽源龙首山山城一带为夫余西徙近燕的后期王城。与此相联系,推定商岭、子城、高句丽夫余城、渤海夫余府和辽代回跋城等地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