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2.
张光 《日本学刊》2005,(2):53-66
错误的财政政策是导致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日本经济政策一直在凯恩斯主义的积极扩张财政和保守主义的紧缩财政之间反复徘徊,但终以后者占据上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不够,扩张和紧缩财政政策互相矛盾,及不计实际经济后果地贯彻紧缩财政政策,使日本错失了走出萧条获得持续增长的机会。2 0世纪90年代日本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的保守化,政治不稳定,领导集团执政能力的降低,是导致财政政策失误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方法论基础A.艾希纳撰文论述了近数十年来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形成以及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许多潜在过程.正如作者指出,这些过程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社会上对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日益不满.尽管有过所谓"凯恩斯革命",而这一新古典主义学说依然是正统经济理论(经济学)的基础.艾希纳的文章对一些关键性的方法论问题作了论述,特别强调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于基本经济问题研究的意义.然而,我们认为,关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新学派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总的结构中的地位问题,仍有必要加以补充,并对其基本的理论研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主义"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笼以来,一直被资产阶级吹捧为什么"凯恩斯革命",当作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灵丹妙药".然而实践表明,采用凯恩斯主义不仅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反而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危机严重起来.近年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派为了进一步挖掘凯恩斯的武库,提出重新评价凯恩斯,认为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有一些"新的分析因素"遭到了忽视,企图把凯恩斯主义推进一步.对于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这一新的倾向,《每月评论》(1977年4月)发表了这篇专论,予以驳斥,指出企图用凯恩斯主义去挽救资本主义危机只能是一种"幻想与错觉",而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出现"一个为使用而生产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提到了这种原则高度,反映了美国激进经济学派的激进观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新剑桥学派是后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学派之一,它的兴衰是后凯恩斯主义兴衰的重要标志,新剑桥学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是本文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部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是凯恩斯主义关于失业的错误观点和凯恩斯主义对过多储蓄的未经证实的惧怕。失业问墨凯恩斯失业理论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形成的,那时失业率高达25%,其中许多失业人员一年多都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而不是工资率过高或市场刚性。凯恩斯主义认为,应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增加需求,以此来降低失业  相似文献   

7.
在两次石油危机时期,日本均经历了商品价格剧烈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本文将研究视点置于此期间日本政府为治理通货膨胀而采取的金融政策,试图分析引发这两次通货膨胀的金融因素以及金融政策在治理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梳理当时理论界存在的凯恩斯经济学派与货币学派之争.本文还分析归纳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金融政策在目标、运营及手段等方面的重大转变,总结了值得研究与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景气刺激政策浅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政府的景气刺激政策以扩张的赤字财政政策为中心 ,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思路。以赤字财政政策为中心的政府宏观控制政策 ,其有效性如何 ?政府发挥保持经济稳定的功能 ,其界限在哪里 ?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一、凯恩斯主义的界限——日本与欧美的选择政府如何拉动衰退的经济 ?作为 2 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基本思路是 :当经济不景气时 ,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经济活动 ,不一定能保证完全雇用 ,非主动的失业会持续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扩大财政赤字 ,增加公共投资 ,创造有效需求 ,从而刺激经济走向景气。这一理论在凯恩斯以后一度成为…  相似文献   

9.
根据流量与存量同时均衡模型,可以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导致的有效需求结构的进一步扭曲使危机转变为萧条。日本最近一次经济危机的产生,正是来源于“平成景气”产生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良债权的大量存在,阻碍了有效需求结构的调整,使危机演化为长期萧条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起到积极地指导、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因而资本主义国家十分重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运用。本文试对战后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做一初步探讨。一、日本政府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和体系日本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方面的理论依据是西方流行的新老凯恩斯主义和新兴的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通过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一个概略性的看法,并且指出它与传统凯恩斯经济学的异同。凯恩斯本人对经济如何运行曾有一个新颖的、著名的观点。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企业家的行为:他们被“乐观的情绪”所驱动。但是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体系时,上述观点变为一个简单的模型,从而倒回到早期的思维方式中去了。我们坚决主张他的上述观点,这个观点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它比正统的凯恩斯模型更有助于理解失业和经济周期问题。一、凯恩斯主义的某些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2.
现在谈论西方经济学的危机已经不是时髦话题了。无疑经济学正经历一个发展中的“非常时期”。70年代以来,大量失业和加速度的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两难局面,使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以及它们的“综合”——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面临深刻的危机。早在60年代,主流经济学就已经受到来自左的(新剑桥学派)和右的(货币主义)的强大攻势,但是,在这场激烈的混战中没有一个派别可以稳操胜券。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使得制度学派迅速复兴  相似文献   

13.
"安倍经济学"堪称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政策的一场重要变革。它一改过去以凯恩斯式财政刺激为主的方式,选择遵循通货再膨胀学派的理论,通过大胆导入非传统金融政策,并辅之以财政政策特别是经济增长战略的改革政策组合,试图以此推进经济转型、实现"摆脱通缩"的目标。迄今改革已取得切实成效,不仅就业形势大幅好转,企业部门的业绩改善也非常突出,为日本经济结构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由于财政政策和增长战略两项改革的力度不足,导致了此次经济改革的结构失衡,造成了"央行独舞"的尴尬局面,难以控制的外部风险,特别是异次元金融宽松政策的未来"出口问题",也将对日本经济带来新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4.
基础结构投资分配是基础结构投资政策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战后日本怎样分配基础结构投资资金对了解日本基础结构投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一、日本基础结构投资分配理论和政策的性质战后日本的基础结构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实现的。所以日本基础结构投资资金的分配,从理论上讲不过是日本垄断资本通过财政预算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基础结构投资分配理论和政策,从总体上说是包容在其财政理论和政策之中的。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金森久雄指出,战后日本财政在1979年以前一直实行凯恩斯的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这说明战后日本基础结构投资分配政策也是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依  相似文献   

15.
新保守主义是近15年来资本主义适应当代世界的新环境的深刻过程中出现和确立的。就资产阶级的宏观经济理论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重点放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与上的凯恩斯主义学派与鼓吹自由市场与竞争的“长处”的贷币主义的新自由派之间在70和80年代越来越明显地分道扬镳。今天在经济理论领域里唱着保守派调子的新自由派和货币主义者,主张利用货币和信贷杠杆,作为“医治”凯恩斯主义方法所不能消除的资本主义的痼疾——失业、通货膨胀、危机,加强财政资本、跨国垄断资本在本国和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波动:重大论争的回顾与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要回顾自凯恩斯以来 ,各主要宏观经济学派老凯恩斯主义者、货币主义者、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关于宏观经济波动原因的重大论争 ,并给出笔者的评论。论争的焦点集中于 :短期中价格与工资是否灵变 ,从而宏观市场是否能够连续均衡 ,货币是否中性 ,菲利普斯曲线所表达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换关系是否存在等等。其中 ,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至关重要 ,当代的宏观理论进展主要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货币学派领袖弗里德曼夫妇,于9月下旬访问我国。他们是一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的。美国《货币》杂志1980年5月号发表的这篇文章,是本文作者访问他们的谈话节录,原题是《弗里德曼夫妇的一些忠告》,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1992年以来的景气对策等,是政府干预市场稳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本文具体分析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前半期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和崩溃,90年代后半期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府的干预行为及干预效果,论证开放经济条件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要求和目标越来越高,适时地制定正确的政策协调各个政策之间的关系等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9.
战后美国财政政策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财政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 :战后至 70年代末是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时期 ,主要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7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是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时期 ,主要实施了减税和削减财政赤字等政策。 9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的“折中”时期 ,主要是采用刺激经济增长和削减财政赤字的政策。内生性超均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最终使美国经济在 90年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李甦平 《日本学刊》2001,(5):108-121
一关于日本朱子学的分类 ,可谓众说纷纭。日本学者阿部吉雄将日本朱子学分为两个系谱 :(1)主知博学派 (主气派——知识主义派 ) ;(2 )体认自得派 (主理派——精神主义派 )。源了圆则将其分为两大学派 :(1)经验的合理主义 ;(2 )思辨的合理主义 (价值合理主义 )。1 中国学者朱谦之将日本朱子学分为 :(1)京师朱子学派 ;(2 )海西朱子学派 ;(3)海南朱子学派 ;(4 )大阪朱子学派 ;(5 )宽政以后朱子学派。2 王家骅将其分为两大派系 ,认为其中一派浓化了朱子学的唯心主义色彩 ,更加强调其封建伦理学侧面 ,并进一步密切了与神道的同盟关系。这一派以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