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欧美作家执世界文坛之牛耳,欧美发达国家的白人文学是处于中心地位的主流文学。然而,纵观最近几十年来世界文坛的发展趋势,西方白人文学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步被打破,第三世界的“后殖民文学”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后殖民文学”范围太大,本文只能从其中选取一个极小的“点”,对尼日利亚英语小说作非常概略的介绍。尼日利亚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于1960年独立,70年代成为非洲最大石油生产国。80年代世界市场油价剧降,使尼日利亚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局势动荡。尼日利亚有250多个部族,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  相似文献   

2.
<正> (一) 作为文学的一种方法,意识流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被越来越多的作家所采用,虽然主要流行于西方各国,但在我们中国也依稀可见其踪影,它绝不是今天才“流”进来的。杨江柱同志在《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两次崛起——从〈狂人日记〉到〈春之声〉》(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探讨了意识流小说在中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指出“我国的意识流小说有自己特殊的艺术渊源”,不应当“和西方的意识流小说等量齐观、混为一谈”,这些看法颇有见地。但他又说我国意识流小说的诞生,“与西方现代派的意识流作品并无瓜葛,因为它们当时还没有产生”,这却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语境与侨居者身份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后殖民语境中,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海外侨居者的身份意识、价值归属、写 作立场等,都受到质疑。论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在西方颇有影响的周蕾从后殖民角度 阐释中国的话语存在的问题:一、分析侨居者“看与被看”的文化身份,即从“他者”文 化镜像中获得“身份焦虑”的自我审视;二,剖析在文化尴尬──语言问题的多元性和冲 突性中,所遭遇西方的“他者凝视”所表现出来的“他者的他者化”的复杂心态;三、探 讨后殖民文化氛围中的“第三空间”问题,指出怎样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二元对立的误区 中走出来,从而有效地分析“中国问题”,使中国形象在新世纪得到正确阐释。  相似文献   

4.
近代“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进一步刺激了中国小说的繁荣,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后殖民批评是西方后殖民理论登陆后,中国学界借助其理论视角和方法考察中国当代文化、文学问题而提出的理论命题。中国后殖民批评强调民族文化的本位性,把文化批判的对象指向西方文化霸权,这就既误读了后殖民理论的要义,又遮蔽了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中国身份与文化输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全球化”与后殖民的世界语境中 ,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文化身份问题 ,否则中国文化就会被西方思想淹没。“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就是基于世界主义并应对这一问题的策略。“发现”的主体是中国自己的知识分子 ,“发现”的内容是经历了近现代的洗礼之后中国文化中仍然具有活力的精华 ;文化输出就是要让世界重新“发现”东方 ,在世界舞台上保留“东方声音” ,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总体性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是在与西方文论互动中进行前沿思想对话的。在全球化语境中 ,西方文论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是明显的 ,但这并不等于中国文论界不能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和新思想。从生态美学上看 ,这种对西方文论播撒脉络的考察 ,是中西文论和文化的一场跨世纪的对话 ,正是在这种对话中 ,中国当代文论的真实状态和前沿问题呈现出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清理当代中国文论的前沿问题 :传统与现代的“中西之争”与“古今之争” ;新世纪文化价值生态意识与话语空间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论精神自觉 ;西方文论播撒中的中国文论处境 ;在后现代多元化和边缘性中坚持“文化互动” ;后殖民理论对重释中国的方法论意义 ;传媒文化与中国思想传播 ;多极时代中国身份的“重新书写”。  相似文献   

8.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2,(10):114-119
“间架”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使用的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概念。间架概念源于建筑术语 ,被各门艺术广泛使用 ,它具有空间间隔与围合的特征 ,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间架的“间” ,是指空间的间隙、距离 ,在文本叙事中用以表述情节发展出现的障碍和曲折 ,间架的“架” ,是指空间的围合框架 ,用以表述情节线索的错综复杂 ;间架作为小说评点理论的结构概念 ,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具有不同于西方小说在时间次序中叙事的空间性结构特点 ,它强调的是空间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平面延续性。间架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 ,与西方的时间化叙事理论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9.
中国后殖民批评认为,张艺谋电影是以东方奇观迎合西方的东方主义,而西方人眼中的张艺谋则是艺术创新者和政治批判者.中国后殖民批评误读了后殖民理论,误解了西方人,也抹杀了张艺谋的文化政治意义,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崛起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既惧且傲的矛盾复杂心理.超越东方主义不是走向西方主义,而是真正吸收后殖民理论的精神和要义,把文化政治贯彻到本土文化的批评之中.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理论揭露了从殖民时期到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第三世界国家实施着隐蔽的文化霸权;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重释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西方文化霸权,用“民族”、“阶级”、“性别”的三维分析轴心去透视世界的文化图景,解析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性别关系是如何跨地域地纠缠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新感觉派”曾经被认为是无批判地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消极影响,有着“非中国化”的缺点,受到尖锐的批评。本文试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点与文学深层结构的分析中,说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中国的新感觉派是“中国化”的现代派。  相似文献   

12.
同后现代主义一样 ,后殖民批评虽然可以说与文学有着更为紧密的亲缘关系 ,但在今天 ,它早已弥漫于整个文化领域。尽管萨义德、斯皮瓦克等后殖民主义代表人物都着力强调后殖民与后现代的差别甚至“对抗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不仅与西方社会进入后现代这一时代背景相联系 ,而且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取向如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等还在相当程度上直接成为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源头。同样 ,尽管后殖民批评包括了相当广泛的内容 ,但由于当代人类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与源起于西方的现代化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因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略介绍本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同时探索其蜚声西方文坛的两部政治小说《兽园》和《一九八四》。作者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了两部政治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根源,并对其内容加以层层剖析,明确指出奥威尔运用政治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旨在攻击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他所鼓吹的反极权主义,旨在反共反苏。我们不能无视这两部政治小说在西方所起的消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面对严重挑战的今天,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奥威尔的政治观及其政治小说,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天堂》是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延续了古尔纳“用英语书写非洲故事”的特点,借由非洲孩子优素福的被奴役经历,再现了非洲殖民史。小说运用大量隐喻进行隐含叙事,以揭露殖民给非洲带来的创伤,从而聚焦身份认同的多重危机,对探究后殖民时代处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异邦流散群体的去向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祁志祥 《人文杂志》2007,(2):98-103
本文从古代文论中的“真幻”关系说入手,结合具体实例,系统总结、剖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真实观。与西方文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自觉地运用想象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进行虚构创造不同,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外延极为宽泛的杂文学,其艺术真实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在书籍谱录之类的应用文、策论奏议之类的论说文以及历史著作中,基本不存在艺术虚构问题。古代文学的艺术虚构和夸张及其产生的艺术真实问题,集中体现在诗歌辞赋和小说戏剧中。本文在中国古代诗歌辞赋和小说戏剧艺术真实观的历史行程中分析其内涵和意义,对于认识中西文学艺术真实论的异同,建构当下的文学艺术真实论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略论六朝志怪小说的两大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丛残小语的六朝志怪小说 ,虽然处在中国小说的雏形期 ,但它却蕴涵着成为后来中国小说一系列叙事范式的胚芽。限知性叙事和客观性叙事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两种叙事范式。前者的出现与运用 ,不仅是观察点易换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叙述策略的展示 ,其本质暗含着对传统“实录”原则某种程度的挑战与颠覆。后者则充分显示出被现代西方小说美学极为推崇的客观性叙事的创作理念 ,在中国小说发展之初就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7.
严格地讲 ,大陆后现代批评与后殖民批评作为理论话语 ,缺少与其对应的作为先在经验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 ,也就是说 ,这两套“后”话语不是从大陆本土发生的后现代文学与后现代文化中提取出来 ,转换为一种具有理论指导性的批评话语 ,而是从西方舶来的宗主国理论话语在变体的态势中为大陆学界所用。在这个意义上 ,大陆理论界以“后”话语在批评中所定义的后现代文学、后现代文化与文化艺术中的后殖民现象是西方两套“后”话语过度诠释的牺牲品。王国维《人间词话》以“隔”与“不隔”来界分主体在创作中能否获取“境界全出”。笔者以为 :就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通过现代作家在“五四”及20世纪30年代对“意识流”的接受情况可展现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即“五四”作家在创作中对“意识流”的接受,源自对目的论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之追求以及作家内心“自我”意识的增强,由此造就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一批作家的焦虑性文学叙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最初形态.而20世纪30年代,以京派为主的新传统主义者如废名、凌叔华等人,通过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性批判立场上的“意识流”文学实践,成就了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特质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精神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在历史真实的个人化书写、历史必然性的质疑、大写历史的小写化、边缘历史抵抗主流历史等方面。但是,中国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没有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复杂的理论渊源和真正的滋生土壤,因而,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对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嫁接”的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是当代中国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和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反复探讨。但今天的人们探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与 90年前李大钊那一代人探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已有很大不同 :第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第二 ,前苏联已经解体 ,今天的西方也早已不再是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所熟悉的西方 ,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西方的学术殿堂和学院派中依然是一个有相当影响和地位的学说 ;第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传播史 ,其中积淀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从上面三个基本事实中我们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