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对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具有很大意义。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争论,实际上是有没有客观真理的问题,一定要弄明白。列宁概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斗争时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这是真理的本质问题,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回答绝然不同。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客观真理就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论。凡是客观规律,都是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任何阶级、不依赖于人类意志而存在的。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唯物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论证自然美在人类社会之前就已存在,蔡仪先生说: “在人类社会之前有没有美的问题,我想要考虑这个问题不妨参考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论。客观真理就包括自然界的真理,这种真理就是在人类社会之前就有的。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里曾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客观真理就是人的表象中不依赖于主体、不  相似文献   

3.
《河北学刊》1982年第2期发表刘勤署同志的文章,题目是《也谈客观真理的定义——与徐飞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定义”),对我在《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10期上发表的《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文提出不同意见,我觉得有必要作一答辩,这样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深入研究是有益的。 “定义”对我文章中引用和阐述的列宁关于客观真理的观点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说我在理解列宁的那句话时抹掉了在“人的表象中”五个字;二是说我断章取义,没有将这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联系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只有在这里将列宁对这个问题的提法全部引出。列宁批判说,波格丹诺夫“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  相似文献   

4.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明确提出并深刻闸述了真理观的两个问题:“(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客观真理”?对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及现行的大专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均有权威性的阐释和论定。例如: 刘延勃等人主编的《哲学辞典》对“客观真理”的表述为:“指真理的客观性,是人的认识所正确反映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高清海主编的《文史哲百科辞典》关于“客观真理”的解释是:“表示真理性质的哲学概念,指其理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内容”。 于恩滋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讲》对“客观真理”的含义概括为:“一是指真理包含有不依赖人或人类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内容;二是指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6.
<正> 科学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因为真理都是客观的,或真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流行的观点。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科学真理不是客观真理,科学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 为此,必须澄清几个概念: 本体论的真理和认识论的真理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把我们意识里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内容叫做客观真理”,“真理或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7.
真理与主体     
<正> 一关于真理的定义,一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再进一步的解释是,“真理或客观真理”,“是包含在人类认识中的那些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63页)。与上述对真理的解释中的某些问题有关,在一些同志的论述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推论:因为真理就是客观真理,而客观真理是人的认识中那些不依赖于主体、人和人类的内容,所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文中,专门论述了客观真理的问题.不少同志把列宁批判的波格丹诺夫的真理观概括为主观真理,使客观真理同主观真理根本对立起来.我认为,这种概括是错误的,至少是不确切的.列宁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批判波格丹诺夫的其理观时,指出波格丹诺夫“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其理,那末表现客观其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绝对  相似文献   

10.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呢?从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说,任何真理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不论自然科学方面的真理,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真理,都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得很清楚,它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这就是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人们的头脑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地反映出来,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如实地反映它,而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它。比如,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11.
真理既不是客观规律本身,也不是纯粹主观性的认识,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是指它有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社会集团、任何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马克思主义把我们意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客观内容叫做真理的客观性,或者叫做客观真理。一种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是不是反映了客观真理,不取决于人们主观上的愿望和爱好,而决定于它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客观真理,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论者在认识的本质的讨论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出质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被动的,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如果说有能动性,那也是分享着实践的能动性,因而能动性是从外部输入的;有的论者还说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主体是没有结构的,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论者批评反映论时往往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称之为“列宁的反映论”.这种提法,在理论界造成某些误解:其一,似乎在列宁之前,马克思恩格斯不曾把他们的认识论概括为反映论,不同意用反映来概括认识过程:其二,似乎列宁的反映论是违背马克思的思想的,有的甚至说列宁的反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引申.上述种种看法,从根本上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认识主体性的增强,认识的客观性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有些论者在分析了主体因素对认识结果的干扰和影响之后,得出结论说:随着主体因素的增强,认识发展的方向偏离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客观真理愈来愈远,而在与客体自在状态相符合意义上所理解的客观知识,也是不存在的”,“追求知识纯粹客观性的理想是破灭了”。这是在认识主体性讨论中相当普遍的一种意见。这种意见是片面的,和当前人类科学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客观真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关系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全局。列宁说:“认为我们的痞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9页)。最近几年,有些同志发表文章,提出“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物质和客观真理互为形式互为内容”;“客观真理”“构成高度统一又无限多样的自然界”。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一 “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这种说法,搞乱了真理存在的范围和形态。客观真理也好,主观真理也好,研究二者之前,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真理,它是什么范围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第8页)思格斯说:“人的认识的产物究竟能否具有至上的意义和无条件的真理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125页)。列宁说:“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34页)。由此可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是指人的“思维的真理”。它是人“认识的产物”,思维“提供”出来的,属于人的主观领域。离开人的思维,就无所谓真理。人是通过头脑思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客观真理(即真理的客观性)?长期以来,哲学界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中有着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也是客观的。近年来,学术界对真理客观性的第二层含义提出了不少质疑,认为实践检验并不构成客观真理的一个含义。我认为,客观真理的第一层含义也同样是不能成立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作一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理论、思想就具有真理性。真理是客观的,它“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3页)。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只能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的真理观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唯心主义把客观物质世界看作精神的产物,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标准。客观唯心主义把“万能”的上帝、“绝对观念”视为真理与谬误的最高审判者;主观唯心主义则  相似文献   

17.
《河北学刊》1983年第二期发表李振伦同志《主观真理与客观真理》一文,认为列宁没有否定主观真理的存在,只批判了否认客观真理存在的主观主义路线。列宁对主观真理是什么态度呢?首先,他曾对黑格尔的主观真理作了批判地改造。黑格尔把真理看作是认识和对象的符合,但认为:“对象的真实性在于对象符合思维,不在于思维符合对象。”(《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21页)列宁指出:应把“观念”读作“人的认识”或真理,“概念和事物的一致不是主观的”,认识和真理“是概念和客现性的一致(符合)。”(《列宁  相似文献   

18.
读了李振伦同志在《河北学刊》1983年第2期发表的《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以下称《李文》),受到一定的启发,但是我们认为,该文提出的许多重大观点不仅不能达到他所愿望的“澄清长期围绕真理讨论所出现的众多分歧”和“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反而会将人们引向他途,所以在此同李振伦同志商榷。 一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哲学界就围绕着什么是真理(包括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对于真理的“普遍”(《李文》的用语)看法是:真理是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致的认识;或者真理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简单地说,真理就是人的正确认识。同《李文》相反,我们认为这个“普遍”的看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因而包括所谓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就都既不是人们的主观意识自身,也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中既带有人们的主观形式,也有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其次,真理作为认识,当然只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或正确反映,而不是错误的认识或错误的反映。既然真理是人们的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属于主观的范围,因此人们有时称其为“主观真理”。譬如,马克思就讲过“思维的真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  相似文献   

19.
已知真理为什么不能作检验真理的标准?我认为,这是由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所谓真理,就是按事物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客观事物本身所没有的东西,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是通过思想、语言或文字等形式来表示的。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对于同一对象的认识往往不一致。究竟哪种认识正确呢?这就需要一种手段来加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各自有两种涵义。关于绝对真理的第一种涵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24页)一些哲学教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