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外部冲击指数,研究外部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外部冲击比国内政策能更好地解释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且具有较强持续性;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滞后1期和2期。当中国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可以起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可以采用供应链的牛鞭效应理论从研究产品消费需求变化的角度解释基础产业存在较大投资波动的原因.将产品需求进一步扩展为包含上游行业的投资需求,推导了能够反映投资波动的牛鞭效应度量指标,并从产业链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牛鞭效应引起需求放大导致基础产业投资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吕光明 《统计研究》2009,26(7):20-26
 本文首先利用经全国经济普查信息修正后的季度数据推算得到1992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3季度的实际GDP和GDP减缩指数,然后借鉴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方法构建二元SVAR模型,对驱动中国经济波动的供求冲击进行甄别分析。结果发现:①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2/3以上的产出波动可以归因于供给冲击的影响;②对于价格波动,短期内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贡献几乎相当,而长期内需求冲击能够解释70%左右;③总的来说,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在中国经济波动中具有几乎同等的重要性。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宏观操作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描述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不同阶段中经济变量的不同特征,并计算经济收缩及其前后时期变量相对趋势的变化,发现消费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自1993年以来的经济波动中经济变量的变化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进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使用政策变量对主要经济变量进行回归解释,发现财政支出相对趋势变量在收缩期的相对更大的正向经济相对趋势增长效应,货币供给相对趋势变量在收缩期产生反向作用.它可以作为抑制经济"过速增长"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Baker,Bloom和Davis (2013)测算的指数数据,基于ARFIMA-GAS和ARFIMA-GARCH模型对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内在统计特征进行检验,发现它具有长记忆性、波动聚集效应和跳跃对未来波动的冲击具有短期效应等特征.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考虑到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造相关经济指标分析金融周期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包括:首先,在影响方向上,金融周期冲击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内部失衡指数和中长期资本流动会呈现顺金融周期的波动,而经常账户和短期资本流动会呈现逆金融周期的波动。其次,在影响程度上,金融周期对结构失衡指数的变动起到了"金融加速器"的作用,体现在放大了经济内部失衡指数和经常账户的中长期波动,同时加剧了资本的短期流动。再次,在影响的数量方面,金融周期冲击分别能够解释内部和外部失衡指数近30%和20%的波动。最后,对这些结论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建立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中国1978~2008年之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其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GDP和消费的波动性、投资与GDP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投资的一阶序列自相关性,模型也能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混频数据技术(Mixed Sampling Data,MIDAS)将股市波动率和相关性分解为长期成分和短期成分,并用政策不确定性指数(policy uncertainty index)刻画长期成分,试图回答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波动与市场间联动的可能作用及其方式。以中日股市为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只受到本国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而日本股市却受到来自中日以及全球三个维度政策的冲击;中日股市之间相关性变动可以很好地被中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解释,股市间相关性的变动趋势与政策不确定性的变化基本一致。为了避免金融市场受到来自国外不利冲击的影响,政府应降低其政策行为的不确定性以抵御来自市场外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政策的理论模型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产业政策对产业供给和社会需求的视角,以2009年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政策分析入手,解释说明在我国经济增长上行趋缓的形势下,产业调整振兴部门的选择原因,以及产业政策实施的途径和机制.通过我国经济背景分析,总结分析出当前的工业部门是影响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部门,产业政策的实施依靠外部市场培育和企业自身调整两个方面,利用财税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升级、兼并重组等措施,防止和扭转经济的下滑.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季度数据为基础,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实证研究了房地产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波动冲击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效果相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房地产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在长期上存在互动关系;但在短期上,房地产业的过度膨胀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难以解释房地产当前的发展,其发展已失去有效需求的支撑;而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效应比较显示,同等份额的投资冲击下,房地产投资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1.
借鉴REGARCH-MIDAS SK模型的建模思路及框架,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CEPU),提出了REGARCH-MIDAS-CEPU SK模型,该模型优势在于可将高频日内数据与低频不确定性指数数据结合,同时考虑股市收益率的多种特性,能够准确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机理。采用上证综指收盘价日度数据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及其细化指数月度数据,利用引入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双因素REGARCH-MIDAS SK(REGARCH-MIDAS-CEPU SK)模型,实证分析总体和细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双因素模型在样本内拟合与样本外预测实证中,其性能均优于现有双因素模型,说明该模型的提出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此外,研究证明各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增加均会促进股票市场波动,其中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波动长期趋势影响较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股市波动对财政政策以及外汇和资本账户政策不确定性变动较为敏感,由此可见四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机理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性日益加剧,而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关联性增强,由此,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将给一国的粮食安全带来较大影响.文章从影响价格的基本面因素供给和需求角度着手,分别考察国际粮食供给波动和国际粮食需求波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三大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分别建立广义条件异方差双门限自回归模型(DTAR-GARCH),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并考察了贡献率的非线性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两体制转变和大幅度非线性波动的特征,投资贡献率波动最大,净出口次之,消费最小.而且,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门限效应,反映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控制条件.建议政府部门把握门限控制条件,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哈罗德模型包含的经济增长保证理论成为现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文章根据1978~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储蓄率和边际资本—产出比进行理论分析;在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漏损率,并结合哈罗德波动理论对我国近三十年的经济波动状况进行解释;最后进行总结,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史晨昱 《四川省情》2004,(11):22-24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以下简称基-普)用实际因素去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开创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并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成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实际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实际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二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连贯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2):108-114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生育率的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探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生育率的波动状况。研究表明:(1)包含生育率的RBC模型,对生育率的顺周期性和反周期性都具有解释能力,育儿的消费成本系数较高时,生育率呈现顺周期性特征,反之亦然。(2)考虑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生育率的反周期特征意味着生育政策调整后生育率会有所提高,尤其在政策实施的最初几年会有明显释放;生育率的顺周期特征意味着生育政策调整后生育率在整体上不会提高,反而会继续其下滑趋势。(3)"全面二孩"政策对育儿的消费成本形成向下的冲击,能够影响中国生育率的周期性波动,但效果并不显著。从长期看,生育政策调整后总体的生育率水平不会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研究既是现实经济运行状况的真实反应,也是经济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利用CF滤波法对1978—2010年间中国经济中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去势处理,考察了产出的周期波动特征,并以此参照系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前后共经历了五轮经济波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和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可以将1978—2010年划分为改革探索时期和改革深化时期。就前者而言,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特征是高增长与通货膨胀,政府调节经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控的重点是如何抑制需求的过度扩张;就后者论,经济波动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以间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调控的重点转变为启动内需。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政府调控方式和调控重点的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波动的外部因素:1992-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包括国际石油价格、世界利率、美元汇率和国外需求的外部因素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运用含外生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冲击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作用相当,但后者对中国经济波动起着持久性作用;金融危机期间,需求冲击比供给冲击更重要。政策内涵是:宏观经济调控依据国内外经济动态变化相机调整,扩大国内需求,缓解国外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持久性冲击。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替代萎缩的私人投资刺激内需。  相似文献   

19.
"非典"对证券市场影响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典型"肺炎的发生,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在证券市场上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我们试图从行为金融角度来解释"非典"对证券市场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无套利分析原理,研究证实2004-2005年中国国债市场内部价(利)差是围绕均值水平做随机性波动的平稳序列,且在2005年显示出零均值、高狭峰和近对称分布的特征.紧密的价格联动验证了国债市场正从割裂走向统一,也为检验其是否"有效"提供了一个参照.文章从市场流动性改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经济解释,并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针对国债市场的统一互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