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都以自己辉煌的古代文明著称于世。我们这两个国家自古以来就象太平洋与印度洋一样互相毗邻、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自己美好的一章。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象法显、玄奘那样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的先人,他们为中印文化交流史留下了不少象《佛国记》、《大唐西域记》那样的专门著作。这给我们今天对于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专著之外,在另外一些学者的别的著作中,也保存了许多中印文化交流的资  相似文献   

2.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来华商谈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关系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第一次正式而完整地提出的用以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即著名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后来为中印双方所接受,并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相似文献   

3.
王汝良 《南亚研究》2012,(3):125-143
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中,印度地方博远、物类丰聚,圣贤叠轸、仁义成俗,杂技幻术神异奇妙,医术、天文历算等先进发达。同时,以佛教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印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坚实基础,中国文人对佛国印度进行了缺席想象、在场阅读和倾情创作。以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对古代中印文化交流进行观照,既是对古代中印关系的一种印证与补充,又可从中得到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至于两国在文学方面的联系,据有的学者考证,在屈原的《天问》中即有内容反映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记载的“印度诸天搅乳海”的神话(参见郁龙余编《中印文学关系源流》。第69- 74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 987年版)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两国的文学交往更加频繁。中印文学的交流不仅有了文字记载,同时还有考古实物可以证明。中国文学深受佛教和印度文学的影响,前人学者对此也有许多论述,但是专门、系统地对中印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并不多。②薛克翘先生的《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 0 0 3年4月出版)一书…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印建立外交关系 5 0周年 ,中印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在庆祝这一伟大的事件。作为一个印度研究者 ,我感到无比振奋 ,现在谈谈近半个世纪来中印学术文化交流和民间文化交流的情况。印度是中国的近邻。远在二千年前 ,中印人民之间就开始了友好的往来和交流 ,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这种交往开始于秦初 ,到两汉时逐渐频繁 ,在隋唐时达于高潮 ,宋元时更加深入 ,进入近现代以后 ,又有了曲折的发展 ,注入了新的内容。两国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无论其规模还是内容 ,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都是无可比拟的。举凡印度人民的精神和物质上的传大创造都传入了中…  相似文献   

6.
韩叶 《南亚研究》2020,(1):53-73,149,150
近年来,印度对中印在跨境河流水关系中的不平衡问题非常重视.其中,水文信息不对称以及收益不平衡是印度对水关系不平衡的两个主要认知.基于中印边境的互动历史,印度在对水关系的认知形成中往往会夸大中国的敌意与威胁.据此,印度试图通过建立制度框架、将中印水争议国际化以及竞争性开发跨境河流水资源的战略思维,平衡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关系中的优势地位.然而受水外交两面性特征和内政的掣肘,印度平衡战略的影响有限,而且更强化了其对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战略安全收益的重视,并使未来中印双方基于水资源共同利益进行合作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7.
值此纪念谭云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南亚研究室全体同仁讲几句话。 今天上午,各位老师、各位长者回顾了谭云山先生在半个多世纪里为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不朽贡献。的确,谭云山先生为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业绩和成就是辉煌的。如果说,唐朝玄奘大师是古代站在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高峰上的巨人,那么,谭云山先生则是近代以来站在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高峰上的巨人。谭云山先生和他的业绩,对我们每个从事印度问题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榜样,都是一种鞭策。今天,我  相似文献   

8.
朴光姬 《南亚研究》2014,(4):98-111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印度将在今后20年内取代中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增量最大的国家。本文将中印GDP和能源消费数据视为经济增长政策和能源政策的结果,采用中印双方历史数据分析经济增长政策和能源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检验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政策与能源政策都具有独立或主动性质,而印度经济增长政策是主导,而能源政策以支持增长为主。中印能源政策主导方向差异是印度能源消费将保持相对较高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差异是影响能源政策导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印度是东方两个著名的文明古国 ,二者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贸易交流和文化联系。事实上 ,除了人们熟悉的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外 ,中国西南还有一些以云南为桥头堡和联系链的对印交通道路。以这些通道为桥梁 ,曾形成了云南与印度历史上较密切的往来关系 ,对双方特别是云南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二者间的这一交流关系也曾对中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过一定的贡献和影响。本文拟以历史发展为线索 ,以商贸和科技交流为中心 ,对中国云南与印度的交流历史作一粗略的梳理。一、滇印间交流通道的开辟云…  相似文献   

10.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对于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说 ,也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年轻的共和国来说 ,五十年则几乎与她们的年龄相等。五十年来 ,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起伏断续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纪 ,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个新局面。这种交流和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 ,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人口大国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 ,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两国经济的崛起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两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让我们,中国和印度,联合起来吧;让欢迎伟大时代的歌声响起来吧!让我们两个国家把欢迎的灯点起来,迎上前去吧!”——泰戈尔(1924年)泰戈尔是印度现代的伟大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泰戈尔在他的一生当中,非常重视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事业,他对中国人民是始终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25日,作为“中印友好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了一次范围小但规格高的全国性“中印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西藏等省市区重量级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公使罗国栋先生拨冗莅会讲话并回答了部分与会学者的问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印文化交流: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嬗变:传统与现代”、“增强中印文化交流与中印关系:问题与对策”等三个议题展开研讨,着眼于探讨文化交流在未来中印关系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100周年,逝世45周年。这位毕生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也曾经作为中印两国交往的友好使者,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他曾经两次访问过印度,同甘地、泰戈尔等当时举世瞩目的印度名流有过几度交往和接触;他曾经写下为数不多但却十分深刻地反映当印度社会状况和政治斗争的诗歌和论文,同时还积极主动地把中国介绍给印度,让印度人民更多交地了解现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赫鲁政府认为,1954年与中国达成的《中印协定》已全盘解决了中国与印度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该协定及其谈判均未涉及边界问题,因此中印间不存在边界问题。尼赫鲁政府对协定的这一解读是其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施展外交谋略蓄意制造的,其目的在于将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单方面主张强加于中国,将其对"麦克马洪线"以南争议地区的侵占合法化。  相似文献   

15.
明教大师法贤是宋初来华译经的著名印度僧人,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对于其人其事,却有不同讲法,更有学者认为是宋代华化摩尼教民间教派明教的僧侣。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大藏经》等典籍相关内容,考证法贤其人的身份、籍贯、原名、译经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卢光盛  聂姣 《南亚研究》2020,(1):74-100,150,151
东南亚既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线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印度“印太构想”的重要区域.当中国的“一带一路”与印度的“印太构想”在东南亚地区相遇,两国的利益碰撞和影响力竞争明显增强,但也为中印在与东南亚区域合作过程中走向“竞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印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与合作,贯穿于中国和印度参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不同理念中.中印与东南亚区域合作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使得双方的彼此认知出现错位,印度呈现出明显的排他性,中印在域外因素和合作成效方面也出现明显的差异.比较中国和印度与东南亚区域合作在利益诉求、彼此认知、排他性、域外因素、合作成效等方面的不同,有利于厘清中国和印度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面”与“合作面”,推动中印两国在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碰撞与竞争、对接与合作”中探索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或多赢,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杨文武  朱莉 《南亚研究》2010,(3):155-159
印度的中国形象建构史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西方对中国的形象建构成为中国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学界就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对中国形象建构的研究显得有些冷清。这在目前中印关系日益升温、中印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的时代语境里显得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8.
谭中 《南亚研究》2009,(3):1-12
我们加强对中印文化的研究,要学习季老深入钻研东方智慧宝库的精神,把他启动了的研究专题继承发扬,特别是对他所说的中印关系是“天设地造”;如果没有中印文化交流,中国和印度都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以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更深刻的探讨。本文对这三个论点提出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印度哲学家辨喜的思想,在我国过去很少有人介绍,一年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心川同志所著《印度近代哲学家辨喜研究》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位哲学家的思想。这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东方哲学,特别是印度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对增强中印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吸取印度哲学思想中的精华,进一步开展对东方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研究,促进我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西游记》,吸收了许多印度文学的成分,因而成为中印文学影响研究中的一个理想对象。但是,《西游记》中的印度文学成分已经完全中国化,将它一一识别出来,追溯中印文学间的渊源,对有关人物形象、情节组织、故事类型等的来龙去脉做出令人信服的考证,即进行初级的比较研究,已非易事。以上面的工作为基础,进而探寻《西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