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都以自己辉煌的古代文明著称于世。我们这两个国家自古以来就象太平洋与印度洋一样互相毗邻、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自己美好的一章。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象法显、玄奘那样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的先人,他们为中印文化交流史留下了不少象《佛国记》、《大唐西域记》那样的专门著作。这给我们今天对于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专著之外,在另外一些学者的别的著作中,也保存了许多中印文化交流的资  相似文献   

2.
值此纪念谭云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南亚研究室全体同仁讲几句话。 今天上午,各位老师、各位长者回顾了谭云山先生在半个多世纪里为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不朽贡献。的确,谭云山先生为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业绩和成就是辉煌的。如果说,唐朝玄奘大师是古代站在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高峰上的巨人,那么,谭云山先生则是近代以来站在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高峰上的巨人。谭云山先生和他的业绩,对我们每个从事印度问题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榜样,都是一种鞭策。今天,我  相似文献   

3.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对于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说 ,也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年轻的共和国来说 ,五十年则几乎与她们的年龄相等。五十年来 ,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起伏断续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纪 ,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个新局面。这种交流和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 ,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人口大国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 ,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两国经济的崛起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两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一向主张 ,文化交流能促进交流双方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的发展 ,能增进双方科学技术的昌盛 ,总之 ,一句话 ,能推动双方社会的前进。在全部世界史上 ,要举一个文化交流双方获利的例子 ,非中印文化交流莫属。中印文化交流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典范。众所周知 ,自远古以来 ,中国和印度就一直是好邻邦和好朋友。甚至在先秦时期 ,即在东周时期 ,我们已经能够在诸如《战国策》和《国语》这样一些中国典籍中 ,主要是在神话和民间传说中 ,找到印度影响的一些蛛丝马迹。在屈原的诗歌中 ,特别是在《天问》中 ,我们也可以发现印度的一些影响 ,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印度哲学家辨喜的思想,在我国过去很少有人介绍,一年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心川同志所著《印度近代哲学家辨喜研究》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位哲学家的思想。这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东方哲学,特别是印度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对增强中印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吸取印度哲学思想中的精华,进一步开展对东方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研究,促进我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去年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100周年,逝世45周年。这位毕生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也曾经作为中印两国交往的友好使者,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他曾经两次访问过印度,同甘地、泰戈尔等当时举世瞩目的印度名流有过几度交往和接触;他曾经写下为数不多但却十分深刻地反映当印度社会状况和政治斗争的诗歌和论文,同时还积极主动地把中国介绍给印度,让印度人民更多交地了解现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国土毗邻,大约在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我国后,两国就开始了不断的文化交流。通过中印两国使者、僧侣的互相交往,我国对古代印度文化的研究,到公元六世纪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达到了高潮。但当时的研究只局限于宗教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哲学、语言学方面,对于内容极其丰富的、卷帙浩繁的文学文献则介绍不多。本文仅就“五四”运动前后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我国学者对于印度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梵语文献翻译的概况作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8.
“让我们,中国和印度,联合起来吧;让欢迎伟大时代的歌声响起来吧!让我们两个国家把欢迎的灯点起来,迎上前去吧!”——泰戈尔(1924年)泰戈尔是印度现代的伟大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泰戈尔在他的一生当中,非常重视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事业,他对中国人民是始终  相似文献   

9.
为了纪念中印建交五十周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市对外交流合作办公室于 2 0 0 0年 4月 6日在北京举行“中印经济文化交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中国前驻印大使程瑞声先生、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孙培钧先生和印度驻华大使南威哲先生、商务参赞班浩然先生、文化参赞钱伟伦先生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等单位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中国和印度于 195 0年 4月 1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已经半个世纪了。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印之间五十年来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成就、经验与教训热…  相似文献   

10.
以“优惠教育服务贸易安排”扩大中印教育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扩大中印教育交流的必要性,并对中印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做了介绍和分析,指出目前中印教育关系滞后于两国关系当前发展和今后的需要,然后提出建立“中印优惠教育服务贸易安排”,以加速提升中国和印度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王汝良 《南亚研究》2012,(3):125-143
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中,印度地方博远、物类丰聚,圣贤叠轸、仁义成俗,杂技幻术神异奇妙,医术、天文历算等先进发达。同时,以佛教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印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坚实基础,中国文人对佛国印度进行了缺席想象、在场阅读和倾情创作。以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对古代中印文化交流进行观照,既是对古代中印关系的一种印证与补充,又可从中得到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25日,作为“中印友好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了一次范围小但规格高的全国性“中印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西藏等省市区重量级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公使罗国栋先生拨冗莅会讲话并回答了部分与会学者的问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印文化交流: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嬗变:传统与现代”、“增强中印文化交流与中印关系:问题与对策”等三个议题展开研讨,着眼于探讨文化交流在未来中印关系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13.
谭中 《南亚研究》2009,(3):1-12
我们加强对中印文化的研究,要学习季老深入钻研东方智慧宝库的精神,把他启动了的研究专题继承发扬,特别是对他所说的中印关系是“天设地造”;如果没有中印文化交流,中国和印度都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以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更深刻的探讨。本文对这三个论点提出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至于两国在文学方面的联系,据有的学者考证,在屈原的《天问》中即有内容反映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记载的“印度诸天搅乳海”的神话(参见郁龙余编《中印文学关系源流》。第69- 74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 987年版)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两国的文学交往更加频繁。中印文学的交流不仅有了文字记载,同时还有考古实物可以证明。中国文学深受佛教和印度文学的影响,前人学者对此也有许多论述,但是专门、系统地对中印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并不多。②薛克翘先生的《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 0 0 3年4月出版)一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印度是东方两个著名的文明古国 ,二者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贸易交流和文化联系。事实上 ,除了人们熟悉的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外 ,中国西南还有一些以云南为桥头堡和联系链的对印交通道路。以这些通道为桥梁 ,曾形成了云南与印度历史上较密切的往来关系 ,对双方特别是云南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二者间的这一交流关系也曾对中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过一定的贡献和影响。本文拟以历史发展为线索 ,以商贸和科技交流为中心 ,对中国云南与印度的交流历史作一粗略的梳理。一、滇印间交流通道的开辟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两国学术界的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印度社科理事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第四次中印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传统与现代化的相互作用”。中印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相似的国情,现在又都面临着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现在中印两国学者会聚一堂,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刻而广泛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得到了印度驻华大使任嘉德(H.E.Mr.C.V.Ranganathan)先生的热情支持;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的具体关怀和指导,也得到了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资助与协作。尽管这次会议时  相似文献   

17.
陈自明 《南亚研究》2010,(4):145-15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1世纪初,印度与中国这两大文明古国开始复兴和崛起,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和舞蹈。著名音乐大师拉维·香卡、苏布拉玛尼亚姆和舞蹈大师莉拉·桑姆生在中国精彩的艺术表演都深深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印度音乐与舞蹈,多年来有不少中国学生和学者前往印度留学和从事研究。他们回国后在中国的音乐和舞蹈院校分别开设了印度音乐与舞蹈课程,并向全国各地推展,目前,中国人对印度音乐与舞蹈的兴趣日趋浓厚。印度的音乐文化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代来华印度僧人指空事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自古以来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中印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往来,尤为频繁,对彼此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过去有的研究者认为:“宋仁宗以后,回教徒侵入印度,扫灭佛教,故自是以后,中国史书无复梵僧东来之记载,而中国亦无西  相似文献   

19.
明教大师法贤是宋初来华译经的著名印度僧人,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对于其人其事,却有不同讲法,更有学者认为是宋代华化摩尼教民间教派明教的僧侣。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大藏经》等典籍相关内容,考证法贤其人的身份、籍贯、原名、译经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谭中 《南亚研究》2011,(4):146-155
英文字"empathy"就是中国传统的"恕道"。泰戈尔象征印度对中国表达"恕道"的最高典范。尼赫鲁的《印度的发现》与尼勒卡尼新书在探讨印度时都不自觉地拿中国来陪衬,也是中印"恕道"的表现。不过后者对"人口红利"理论的探讨很深刻,但对中国的了解肤浅,甚至有所误解。中印两国应加强恕道,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