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利益博弈视角的群体性事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利益博弈视角,群体性事件是经济生活中正常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弱势群体同强势群体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非均衡博弈,导致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是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通过提高弱势群体的组织化程度以增强其力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促使政府职能转变,克服司法工作行政化倾向以实现司法公平,从而为实现均衡博弈和妥善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权利贫困既是弱势群体的本质特征,也是造成弱势群体日益被边缘化和固化的根本原因。权利弱化还是当前社会不同群体“非竞争型弱势化”的主要原因。为此,建构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制度和法律规范,赋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的社会权利争发展机会,使其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利益获取合法有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权益。是实现社会包容与和谐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引发了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更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内容和总体特征。“强国家—强社会”模式,应该是建构中国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正确选择。社会变迁呼唤立法转型。在“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之下的理想的立法模式应该是:保障公民立法参与以保证立法民主;实行立法听证,构筑博弈平台以实现充分的利益博弈;立法主体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积极介入以保证法律的公正和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弱势群体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阶层,如果从经济上划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穷的群体应当都属於弱势群体记者:这次政协会议上总理提出的“对弱势群体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受到国内外舆论界广泛关注,现在很多人首先想知道“弱势群体”是否就是贫困群体,能否用一条收入线来对“弱势群体”的范围做出明确地界定?蔡继明:“弱势群体”是对一个社会阶层的描述。我想对社会分层有二个依据,一是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是否已经有了稳定的阶层;二是这种划分是否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真实趋势,利於社会的稳定,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无论以什麽…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公共资源开发利益主体多元、生态影响复杂的基本认识,从生态优先视角对水电能源开发的多利益主体合作博弈机理进行解构,修订和重构了基于生态优先的合作博弈增量收益分配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第一,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地位的非对称性和公共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公共资源开发多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可能导致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侵害,形成合作博弈“陷阱”;第二,考虑生态优先和生态补偿重构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法,能够有效解决合作博弈“陷阱”,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利益改进明显。研究揭示了兼顾生态影响和生态补偿条件下,水电资源开发各合作主体间存在最佳收益均衡点,为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虽然数量庞大,但因其合法正当权益普遍性地受到侵害而被公认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甚至身心健康都普遍地受到侵害的现象,还表现出严重化的趋势。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进程一点也不为过。农民工权益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政策上的原因;也有立法、执法和监督上的原因;利益博弈时代的到来,他们在博弈博弈舞台上处于弱势地位;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使得他们的权益保障变得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群体之间在利益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导致不同群体在利益层面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凸显出来,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利益博弈时代。我们要在改革进程中协调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公正的利益平衡机制,确保社会群体之间都能从改革和发展中实现利益的增进,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多元利益关系、治理道德失范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权利配置过程中,农民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势性以及其他外部社会原因导致其正当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农民的正当利益为对农民进行倾斜性权力配置提供了内在的法律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现阶段农民增收坚持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利益诉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利益保护必须坚持“促生原则”,即通过组织促生、经济促生和主体促生来提高农民在利益博弈中的力量,实现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以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从而真正实现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从土地征收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博弈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博弈是其焦点,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农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利益博弈中所处的地位,在这三方博弈的过程中农民是最大的牺牲者,他们处于劣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土地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利益联盟关系,他们在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属于强势群体.农民处于弱势的原因是由于制度缺乏理性,据此从制度理性出发对失地农民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合法性困境”使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呈现出弱组织化、非政治化和去标签化的特征。弱组织化特征体现了弱势群体在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中既借助组织力量,又弱化组织形式,对各种组织保持高度警惕和拒斥的两难选择;非政治化特征则反映了弱势群体在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中刻意弱化(或规避)政治因素可能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确保行动逻辑“政治正确”;而去标签化特征则是弱势群体在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中试图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成为社会“另类人”而被“污名化”所采取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组织运动的动力之源是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这种非均衡博弈关系反映了公共组织中组织单元(智能元)既是一种彼此相关依赖、相关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又存在着彼此之间在资源、地位、影响力、权力和权威等方面的一种不均衡和非对称的竞争关系;利益群体的相互博弈会产生一种组织化,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社会利益格局的均衡是由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通过非均衡博弈实现均衡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农民的利益诉求,始终是倍受关注的问题。伴随时代变迁,改变的是农村利益表达与实现的方式。本文从美国学者杜赞奇“经纪模型”理论入手,探讨曾存在于中国乡村的“中介人”现象。文章认为我国在实现民主革命的进程中,通过摧毁乡村“中介人’阶层,使国家权威深入乡村,巩固了新政权。但在其后的制度变革中,忽视乡村“中心”力量的培育,致使乡村缺乏多元利益代理的博弈,造成国家直接面对乡村的紧张。  相似文献   

13.
基于N人博弈网的公民社会责任分析:群体败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对象是公民团体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群体败德现象。首先分析了“绝对自私”、“完全责任”和“部分责任”三种群体的博弈情况,随后在经典的“N人博弈”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尝试引出了“博弈网”的新概念,并给出了在“博弈网”结构下的均衡情况和简要证明。文章最后阐述了在这种博弈结构下导致“群体败德”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该种博弈结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依赖于各项制度建设,要实现社会动态的和谐发展,就要不断调整各利益群体博弈构架,使博弈支付有助于社会各群体积极参与利益创造,以实现博弈双赢.农民工体制是农民工与相关利益群体博弈之构架,表现为一系列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安排,影响并引导着农民工群体的行为,进而作用于社会经济方方面面.既有体制由于路径依赖,致使博弈前提与博弈支付对相关群体存在较大偏颇,导致社会经济运行存在诸多弊端,致使其面临较大的变革压力.由于体制内作用力的矛盾运动,新的均衡也在孕量.社会走向和谐,必然要求对农民工体制进行变革,使之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前进,为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推进这一变革.  相似文献   

15.
合同形式的功能经历了从“效力性形式”到“保护性形式”的演进,合同的保护性功能主要体现为保护当事人利益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前者通过承载意志、保存证据、提供信息而实现,后者则通过对涉及国家、社会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的合同进行形式强制,以及国家经由强制性对合同进行监督管理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近年来,强势群体主导的利益配置机制侵犯了其他群体的利益和公共利益,损害了社会公正秩序。为了避免利益分化引发社会成员不满、危及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我国应该坚持公平正义的利益均衡导向,实现政府转型;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利益诉求上升为利益协商;构建起能够抑制利益独占、让各利益群体进行公平博弈的均衡机制,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7.
平等优位于自由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问题的凸显,决定了当代中国必须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价值实现的社会根基。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方略是: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政策的公共性;培育公民文化,发挥公共媒体和知识分子在多元利益表达中的积极作用;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推行针对弱势群体的"差别化"的教育政策;明晰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限制市场垄断,塑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弱势群体的利益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作为21世纪出现的新名词,涉及到了经济、政治、科技、环保等诸多领域。各国围绕低碳经济在相关领域的博弈错综复杂,利益集团的形成在所难免。然而,利益诉求的重叠也使得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存在,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框架实现双赢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谋求公平的国际话语权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分析和探讨。围绕"低碳经济"所牵涉到的各种因素,将其中一些关键影响因素抽取出来,建立静态博弈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发达国家群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利益趋同与分歧,可找到博弈收敛的稳定均衡点,得出发达国家群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最优的博弈结果这一结论。同时,博弈结果表明,切实有效的法律框架以避免"免费乘车者"是促成合作有效的基础,这些将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给予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环境正义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黑人因为垃圾倾倒问题提出抗争,引发美国社会公众与学者的声援,进而提出了环境正义这个新的伦理概念。本文主要着眼美国“环境正义”的概念和美国环境正义运动,评价美国环境正义的内容和应用:我们对于环境正义诸多方面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环境正义给环境政策博弈中的每个参与主体带来变化;环境正义更关注和强调同时代在环境利益分配时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行为不正义现象及矫正;环境正义揭示了环境利益通常表现为强势群体的利益;环境正义关心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所面临的环境胁迫及其解决之道;环境正义运用了平等原则解决环境权利和义务。恰当的环境正义理论有着极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为有效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对于构建中国环境正义理论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弱势群体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的群体特征上具有物质经济上的匮乏、生活的无助与脆弱 (经济、政治等 )、易演化为集体行为的特征。现阶段中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并且已经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弱势群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迅速摆脱自身的困境 ,解决自己的问题。笔者认为 ,作为社会问题的弱势群体问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在这方面 ,笔者从政府社会保障层面 ,经济层面 ,社会政策层面 ,NPO、NGO层面几个层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