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在分析近几年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基础上,西南科技大学以“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为背景,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创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从培养方案、导师组制、实践环节、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评估等六个方面,就进一步做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达到了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研究生教育近几年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部分高校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或完善。通过对中美部分著名高校机械工程专业针对工程硕士所制定的招生要求、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总结美国高校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中美两国在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方面的差异,对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完善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一种新的招生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研究,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通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比较,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应用型存在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招生模式单一造成生源局限、适合其发展的培养方案和实践环节尚未形成及其培养模式尚未完善等困境,提出应采取创新招生模式、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实践环节、规范校企联合管理等措施,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程管理能力等要素构成,专业实践是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评价方式以及实践教学等问题的认识上,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用人单位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应进一步优化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基本上脱离企业,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优势,但很难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学习借鉴国外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弥补单一学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缺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就目前国内产学研结合的现状而言,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导师应该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或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弥补工程硕士实际经验缺乏等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对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在总结十余年工程硕士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明确定位,积极探索并建立起"立足航空航天、面向国防工业和国有企业"特色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正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它创造和开辟了新的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形成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利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差异 ,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 ,认为“弹性培养机制”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现状,提出学校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采取多渠道的招生途径,制定富有工程特色的培养方案,树立材料工程品牌以扩大材料工程硕士的社会影响效应,并认为这是办好材料工程硕士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及现状,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即为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培养专门的人才,并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如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章制度等。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例,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作一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地方院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伴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地方院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本文就地方院校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培养方案工程性不突出、课程计划针对性不强、企业导师作用没有发挥以及学位论文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出以菜单式选课、灵活方式教学来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以保证工程实际性,以建设培养基地来保证"双导师"制的作用和工程学位论文的质量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院校工程硕士学位设立与培养的扼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社会急需大批新型专门技术人才形式的需要,也是不同人才规格需要和工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与工程硕士的培养拓宽了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促进了科技、教育、经济紧密相结合,加强了高等学校同科研、生产和社会各方面的横向联系,也促进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加快了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但工程硕士教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其教育规律的认识还显不足。因此,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提出加快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工作重心应该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3.
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特殊性、复杂性入手,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方法、质量及应化解的矛盾,旨在确保工程硕士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和任务,结合现代管理方式,通过信息网络化管理模式,将工程硕士从个人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学习,到论文选题和撰写等培养全过程纳入科学化管理,从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在部分高校培养工程硕士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发展工程硕士教育,必须把培养质量作为核心问题。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针对影响其培养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必须要明确工程硕士学位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加强校企联合,实现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完善“双导师”制,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同时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实现现场授课和远程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与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程硕士是高等工程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新的培养类型,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为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科技当先,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从工程硕士学位产生的社会环境,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活动过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如何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同发展与是否要纳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问题。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协调发展,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在面向工业企业,侧重应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文章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情出发,探讨了对工程硕士的要求;通过分析与工学硕士的不同,阐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学习方式、教材、培养管理和学位论文等分别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我国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其作用和发展趋势,交流了工程硕士在实际培养中得出的成功经验。论述了目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阐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如何构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