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因素主要有:文字作为一种政治实用工具,从而使书法艺术得以产生;文人参与书法创新,使这一艺术得以升华;帝王崇尚书法,对这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书法教育制度的建立,使这一艺术规范并呈“多元”模式;书法理论的形成,使这一艺术实现了“理性———实践———理性”的螺旋式前进。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创新,是目前书法界议论得颇为热烈的一个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书法美的本质、书法美的构成、古代书法艺术的精华与糟粕、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今时代与社会的审美趋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这样,才可能得出真正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科学结论。当然,本文只能仅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刍荛之论,权充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探讨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书法欣赏的内在规律,强调书法欣赏是书法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书法美学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也是人类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创造、审美鉴赏对书法艺术美的再创造,从书法艺术内在的审美要素、审美功能、审美特点来阐释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和根源,不同的审美形态以及审美规律,说明书法艺术的再现与表现、时间与空间、有限与无限、直接与间接、虚与实、动与静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5.
当代书法表现出鲜明的“非传统”性质,具体表现在重碑轻帖、重民间书法轻名家书法、重崇高美轻娟秀美、重视觉感受轻心灵内涵、重艺术性轻文字性等方面。究其原因,则在于人们要尽量突出书法艺术的艺术品位与时代特征,并尽量追求书法艺术的表现自我与表现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6.
元氏墓志为北魏时期的皇家墓志,形成于北魏汉化的关键时期.由于墓主人的地位显赫,使得元氏墓志书、刻俱精,代表了北魏时期的书法水平,可与南朝书法相抗衡.元氏墓志在整个北朝书法中特色鲜明,与同一时期的造像记、摩崖等有较大区别,点画圆润,结构精整,用笔方圆兼施,其俊美秀逸的风格显然受到了二王行草用笔的影响.北魏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汉化政策,造就了元氏墓志在书法艺术、型制及文体方面新的成就,其书体风格在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大变革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隋唐书法艺术走向辉煌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为什么在书法艺术的笔墨线条、结构组合、章法布排中,积淀着那么丰富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识、形式美感以至意境韵味?对此想就书法美的内在本质与外观形式作些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宏 《中州学刊》2004,(6):194-196
北朝碑刻书法具有共同风格,世称"北碑体"、"北体"、"魏碑体"、"魏体"等.魏碑楷书字体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不拘法则;点画形态丰富多变,掺杂有浓厚的隶意;横画起笔时先竖向写,竖画起笔时先横向写,体现出中国书法理论自古崇尚的"中和"之美;字形面貌明显受到刊刻工具的影响,呈现出方整峻厉的风格.结体上也处于不定型状态,异体众多,随意增删笔画.章法上字字独立,无明显呼应和连贯,摩崖石刻文字单字、整行往往明显倾斜.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曾给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巨大影响,其“中和”观就是儒家最重要的书法艺术观。所谓“中和”艺术观,就是通过书法艺术结构内部的各种审美因素间的对立和变化,达到“中和”或“和谐”的理想境界,以求充分扩大其艺术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展现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王羲之就是唯一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人物,后来众多的书法家只是继承王氏书法艺术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无法与之比肩的原因,就在于后来者都没有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书法美的可视形态是笔墨造型.笔墨造型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因此,书法欣赏中,以笔墨形态作为欣赏依据非常重要.然而,书法外表实相的客观存在尽管给欣赏者带来美感,但它只能向欣赏者提示这个"象"什么,而始终无法自我表白这个"是"什么."是"具有着实和肯定的意味,而"象"则停留在一种假设的、待定的理解上.很显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欣赏,其途径就是要通过主观联想和想象,从无现实之主体中寻找自我心目中的真实,虚拟的第二欣赏形象,然后进入比较彻底的书法欣赏.能否自主自觉地进行如此的书法欣赏,也是专业欣赏与非专业欣赏存在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巨芸 《快乐青春》2020,(1):37-39
一说汉字与艺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书法。是啊,世界上还有哪种文字的线条,能像汉字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形成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呢?不过,你知道吗?“艺”这个字最初和书法可是一点儿也不沾边儿,它的本义是种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石华龙 《甘肃社会科学》2012,(2):253-255,257
书法艺术的抒情性是她作为艺术的先决条件,书法家在创作中借助笔墨传达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汉字是书法艺术作品中笔墨所依附的载体,通常具有实用性和释读性.书法欣赏要不要首先去释读?书法家在创作时是否必须把笔墨依附在可识别的汉字上?书法创作能否跳出汉字载体的圈限,成为纯粹的视觉笔墨艺术?这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和书法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社会的更替变迁、日新月异;文化的繁荣昌盛,无时无刻不在给从事书法艺术活动的人以一定的影响,为书法艺术活动构筑了一个大环境。我们把来自于客观世界对书法艺术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一切因素所形成的书法氛围,称为书法艺术的环境。可以说,书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书法艺术活动的展开。它可以使书法艺术不断走向辉煌,也可以使书法艺术逐渐走向没落,如果没有书法艺术活动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那么,书法这一民族瑰宝也将像恐龙一样永远地…  相似文献   

14.
贞人的学识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骨文研究中贞人是判定年代划分时期的重要依据,故贞人历来是甲骨学研究探讨的专题之一.但贞人又是甲骨文的契刻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对贞人作些必要的研讨,这不仅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殷商时期书法的发展,深入探索甲骨文书法艺术规律有所裨益,而且对于指导我们当今的书法艺术创作,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拟就贞人的学识修养与甲骨文书法的内在联系,试作论述。 一、贞人 1929年第三次发掘殷墟时,在安阳“大连坑”南段发现四版大龟甲,董作宾先生对大龟四版进行了认真研究,第一次证明了甲骨文中卜下贞上一字,应为贞卜者的名字,称为“贞  相似文献   

15.
王彦章 《船山学刊》2007,63(1):104-105
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品,是由于中国古代“诗性思维”决定的书写模式与中国古代思维结构与心理结构相契合的结果。书如其人、字如其人,表明书法是作为人生境界的一种修炼途径被历代书法文人所传承的。因此,作为个体修炼最高境界的虚静,便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试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一种艺术再现。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不仅在于其点画美、结体美、章法美,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式美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追求书法创作的意蕴美,必须在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抒情达性中得以升华。同时,书法艺术的审美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人文理想的弘扬,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书法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欣赏者对书法作品的二度再创作.它体现了欣赏者的综合审美能力.欣赏者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书法欣赏,即第一印象、动情入微、详察细品.当代大学生应通过欣赏书家名作,体悟其精神、气质、学识、修养、熏陶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美好心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一、书法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的美我们首先探讨一下书法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的美的问题.绘画和雕塑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美,小说和诗歌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美,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了。而对于书法艺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美的问题,则尚需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证明.千百年前的古人,把书法美的问题说得神乎其神,固然说明他们对这个问题的错误认识,就是在今天,也远非所有的人都对此是坚信不疑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态学这一崭新的视角对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历时性考察,提出书法艺术应与文化、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其次,文章为中国书法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书法环境的重建和书法艺术在新世纪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相结合形成佛教书法.僧人书法是佛教书法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历来对僧人书法的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僧人书法精神性的研究和类型化的比较有助于了解佛教与书法之间结合的内在联系,以及佛教美学精神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心理和创作形式的渗透和影响.首先探讨僧人书法的形成原因及其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