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宏观投资效益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我们不仅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上说明投资效益,而且可以从时间和速度上说明投资效益,还可以综合说明投资效益。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投资规模效益和投资结构效益投资效益是投资规模(总量)和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影响和决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合理化的重要因素。我们把由投资规模变动所带来的投资效益叫做投资规模效益,把投资结构变动所带来的投资效益叫做投资结构效益。它们可以说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规模经济”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变动而引起的生产成本下降的趋势。规模经济包括内部经济与不经济、外部经  相似文献   

2.
湖北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其来源结构不均衡,分配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把教育投入当做战略性投资,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资体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改革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例,通过实物构成系数进行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析;通过生产诱发系数与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深刻地分析最终需求项目与各产业生产的依赖关系;通过国民收入系数揭示最终需求项目与国民收入的数量关系,旨在把握新疆需求结构及其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产业结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与当期国民总收入有关,同时还与滞后期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收入关系进行了分布滞后模型分析,旨在从实证角度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要小于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并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整体运作。众所周知 ,信用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它既能极大地拉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同时又暗藏着对国民经济的巨大破坏力。因此 ,对信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 ,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毫无疑问 ,这些成果对本文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实证性研究相比 ,本文采用公理体系的分析方法 ,从基本假设出发 ,经演绎推理 ,建立起反映社会信用水平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模型。本文的逻辑思路是 :从信用影响投资乘数入手分析信用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效应及破坏效应 (坏帐发生时 ) ,并在此基础上 ,推导信用的控制标准 (最大信用比例、最佳信用比例、债务占国民收入的最大比例 )。  相似文献   

6.
湖北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其来源结构不均衡,分配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把教育投入当做战略性投资,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资体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改革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扩大内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于:1、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而应该合理拉开的收入差距没有拉开;2、国民收入增长较长时间内大幅度地落后于GDP的增长;3、居民未来支出预期增大;4、政府投资过份地集中于基础设施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1、大力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启动最终消费需求;2、调整政府投资结构,积极启动社会民间投资;3、稳定居民未来收支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本文运用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认为当前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过大,造成了分配结构失衡,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扭曲。文章描述了分配结构失衡的机理,分析了其失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革分配制度的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农村基础设施,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问题。合理配置稀缺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已成为当前的紧要课题。从投资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和效益分析等多角度透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优化投入结构、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和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加强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总量、投资主体结构、资金来源、投资构成、主要行业投向等方面,对我省2000-2006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推进我省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安徽省近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中存在的投资率偏低、制造业投资乏力、投资区域布局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是指在一定教育经费下,高等学校为社会稳定,人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学昌盛所做的贡献。它包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高等学校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高等教育提供的“产品”(合格的毕业生、科技成果等),在物质生产部门应用所取得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额,抵偿了用于高校的全部投资后的余额或纯收益。这个效益有两个方面,大的方面是高教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可谓宏观效益;微观方面是一个高校如何使用人力、财力、物力,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中国各地的经济增长受到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制约,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以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来实现。本文对河南省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主体结构及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前河南省的产业投资存在扩大投资规模的难度加大、投资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的产业结构存在偏差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应在扩大投资及调整投资结构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近30年的变动趋势表明,统计数据揭示了出现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相悖的现象。产业结构效益评价发现,虽然其综合效益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结构贡献是下降的,说明其产业结构并没有真正地得到优化。借助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每一个产业的内部贡献,揭示了第二产业相对较好,第一、三产业均存在技术进步贡献在减弱,剩余劳动力制约产业效益的提高等问题。同时第三产业还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合理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完善第三产业的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与劳动力的利用率;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终实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有了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实现总体目标.这就需要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规划方案,即根据这个方案所进行的投资分配,才能保证社会平均投资净效果最大,国民收入增长最多.本文从投资与社会产品、就业率的关系分析入手,进而研究最优投资决策模型.最后给出一个简单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有了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实现总体目标。这就需要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规划方案,即根据这个方案所进行的投资分配,才能保证社会平均投资净效果最大,国民收入增长最多。本文从投资与社会产品、就业率的关系分析入手,进而研究最优投资决策模型。最后给出一个简单实例。  相似文献   

17.
对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和谐社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的表现,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危害性,并就当前如何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一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天然气工业投融资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天然气工业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现状几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天然气勘探投资较其开发投资有下降趋势;2.天然气勘探投资效益有待提高;3.管道建设资金投入不足;4.投资结构不合理,制约天然气工业发展;5.天然气工业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因此,需要针对目前情况,探讨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电力工业的战略地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共识,并要求在宏观决策上予以保证。但是,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电力结构合理配置是更为重要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根据系统动态学原理,通过对电力供求作系统动态分析,建立了电力结构的SD模型,并且以华东电网(辖三省一市,即江苏、安徽、浙江省和上海市)为例,模拟了华东电网电力供求及增长过程,并对电力结构作了多方案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用SD方法可以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确定合理的电力结构,从而为电力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此外,通过多方案的模拟,对水、火电不同发展阶段投资效益进行比较,为电力发展总结了一条规律性的经验──在水电发展初期,水电的投资效益高于火电。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创造国民收入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收入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核心。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和统计学界有人对国民收入指标的涵义提出新的见解,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不单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而是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共同创造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它直接涉及到国民收入指标的计算和应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关于国民收入的涵义,马克思在批判亚当·斯密把年生产物价值和年价值生产物混淆时,明确指出:“每年生产的商品的总额,即全部年产品。是过去一年发生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