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所呈现的就是人类自身,人性教育要让人性回到它最本真的状态,就要回归生活世界,即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它是与当今的技术世界相对立的世界。在技术遮闭了人性本真存在形式的当下,人性教育要回到纯粹的人性本身,敞开人性,回归自然。要更好地实现人性的回归,就应更重视人性的圆满回归教育。  相似文献   

2.
组成人性的任何要素都具有个体性、群体性及类性。个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之间的关系及类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分别就是个体人性之间、群体人性之间及类人性与其他物类性之间的关系。个体性、群体性及类性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存在互相平衡与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回归人性——高等教育的自身呼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高等教育的实然世界中存在的种种高等教育与人性相剥离的异化现象,文章提出高等教育自身在呼唤着人性的回归.高等教育对人性的回归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应关注人性、引领人性、成全人性.关注人性是高等教育的本真诉求;引领人性是指高等教育应引领人性向着自由、自然、多样、独特、适应生活世界以及和谐的方向发展;成全人性是指高等教育不仅要提供一种对人性的正确的认知,而且要提供充满人性的环境以及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葛水平的乡土小说创作恪守在生活的最直接处,回归到人性的最本真处,在边缘处忖度着人生的深意。她对现实的人性思量则恰如其分地体现在其民间意识的历史叙事中,从而使她的乡土小说给了人生一种绚烂的注解。  相似文献   

5.
“以美育代宗教”命题中包含着对信仰问题的深切关注,只不过在蔡元培看来,信仰所指向的对象并非现实世界之外的超绝世界,而是本身就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与现实世界互为表里的世界。蔡元培的这一观念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从本质上说乃是渴望在人心中建构起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与传统境界论所倡导的回归心性本根的思路不同,蔡元培依托于康德、席勒的观念,提出要以审美为中介、以完善人性的恢复为基础来实现现象与实体的融合,其中彰显的乃是以席勒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人性哲学精神。心性哲学与人性哲学之间天然的异质性,使得蔡元培的信仰观念充满了矛盾,但即使是这样,“以美育代宗教”命题对中国特色的现代信仰建构以及“境界美育”观念的形成依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代美育理论建设理应从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男性话语中,女性受压抑的声音和女性主体意识长久地躲避在男性声音的后面,隐而不显。张爱玲采取的就是将女性放在从属的位置上,让她们自由言说自身的压抑和苍凉。张爱玲以女性世界人性的被扭曲、被虐杀为着眼点,并专注于人性和人性的弱点,成功地刻画了一群人性扭曲的女性形象。她的“苍凉美学”取决于张爱玲的性格特质,在她笔下的阴性荒凉情境中,暗藏了现实作家与文本女性的双重情感。  相似文献   

7.
铁凝的《大浴女》取名自塞尚的名画"大浴女","浴"即洗浴,沐浴,铁凝借此诗意的形象暗喻人性的荡涤。《大浴女》中的尹小跳正是在荡涤人性的过程中,人格趋于完美,人性接近纯美的。她通过不断地内心救赎最终在荡涤人性恶的过程中实现了人道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小说《蜗居》展现了令人唏嘘的人间百态,也塑造了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郭海藻的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残酷的现实让她挣扎在人性善恶的边缘,强烈的物欲与情欲以及精神世界的迷失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张以人的本性作为研究的内在根据,以人的信仰作为研究的主线。从"信仰的主客互映性"等方面论证了萨满文化研究应以人的本性为研究对象。人的本性是在人的原始本性与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张力当中呈现出来的,本文论证了人性本身既是一种超越性,又是从这种超越性向现实性的回归,即人本身就是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矛盾统一体。人性本身就是信仰,是一种感觉的人性。因此,本文认为信仰是主体自身存在的方式,也是一切精神、物质现象建立的基础。信仰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因此,应从人性的角度去解决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以及探讨向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回归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代沟、异化与回归鼎足而三 ,共同构筑了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菲利浦·罗斯的艺术殿堂。代沟体现了犹太民族生活模式中个人自由与传统的父母社会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 ;异化反映了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整合过程中人性的扭曲与存在的荒诞 ;对本位文化的回归则揭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罗斯的犹太情感积淀。实际上 ,罗斯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包融了丰富的犹太民族文化酵素 ,是作家本人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传统及其现状所作的深刻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与生活世界存在区别,在存在领域中,它们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我们不能认为教学可以简单的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世界。教学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爱欲表达即是承载于两性关系之上的呼唤与呼应的探寻过程.迟子建的小说中有大量关于爱欲主题的书写,此类书写一方面展现为对不同时代背景下两性关系的表现与探索,另一方面,更突出地表现为对人性本能、爱欲良知的深层拷问.迟子建创作中充满着的人文主义的现实关怀和对现实与残酷的温情表达也体现了她对爱欲本能的看重.作家认为在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的社会中,扭曲的灵魂唯有在两性之间的互相寻找中才能被人之本能唤醒和拯救.  相似文献   

13.
张吉珍 《南都学坛》2000,20(5):38-39
张爱玲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错综、华洋混杂、畸形存在的沪港洋场世界。古典味与现代味的统一是其突出特色。空间上、时间上的古典氛围、类乎传统说书人的叙事方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共同构成了古典味的审美倾向。畸形的社会背景产生的畸形人物和使人走向堕落的人性弱点 ,则是她对人性的现代感悟。语言的华美、意象的丰富 ,是她早期小说的最动人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的跨文化理想(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揭示了自己"一个世界"的跨文化理想,即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吐故纳新,和谐共处的文化理想。小说《帝国女人》中描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在与外国使臣交往中发生的一系列文化碰撞和冲突,本文通过对这些文化冲突的分析,揭示了赛珍珠跨文化理想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明社会回归原始荒野的故事。杰克·伦敦赋予狗以人性,通过描写狗的"人性"和"野性",来揭露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争夺。  相似文献   

16.
庄子哲学中“道”既存于本体世界又存于经验世界,这造成了“道”在两个世界的“割裂”,从而相应地分成“道之真”和“道之气”两个方面,进而,这种“割裂”被带入其人性论中,造成人性的“割裂”,则其人性相应地分成“人性之真”和“人性之气”,这两方面相互制约和斗争,构成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庄子在《渔父》中提出“法天贵真”思想,分别从本体层和经验层来解决此人性矛盾,从而既使“人性之真”和“人性之气”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人性论图式,又使得生活在经验世界的个体人超越为体道真人。最终,在人性和人生两方面实现了由人向“道”的回归,也使庄子哲学得以完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讲述张爱玲通过对她那个时代的人的内在的外来的痛苦的独自把玩体味和描摹,建构了其作品中的人性世界:情欲 物欲=人性恶。  相似文献   

18.
回归分析方法是确定变量间互相作用与影响的建模方法,在数据分析工作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辽宁省生产总值与就业之间的紧密关系,希望能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数字依据,对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赛伯朋克是新兴的科幻小说门类,而年轻的科幻作家杨平是我国赛伯朋克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杨平的小说《MUD—黑客事件》中,作家通过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所造成的冲击和淆乱,对前者进行了有力的消解,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回归,同时也是在更深层次上对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导演李安在电影《色·戒》中,通过一段乱世情缘的铺陈,讲述了一个游弋在正义和情欲之间的人性博弈故事,在刺杀即将成功的时刻,人性中至善的爱的柔情使女主角将个人的情感置于民族大义之上。性欲蒙住了双眼,最终以她和她同伙的生命为代价演绎了一场旷世不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