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孔峰  张微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9):133-140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以委托人的目标(企业长期业绩的最大化)为立足点,研究国企经理人的各种行为特征和长期激励的最优组合,建立了国企经理人双重声誉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组合模型。本文充分结合了我国国企经理人的特点,把政治声誉模型化,在股票期权报酬形式下,研究了双重声誉(政治声誉和市场声誉)对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效果,即经理人声誉影响系数最优水平和分享利润比例最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经理人的行为选择特征、最优激励程度以及声誉影响系数的影响因素,为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战略联盟契约风险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战略联盟契约风险问题,即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依赖于显性激励合同与隐性激励合同的结合,并考虑相对业绩比较的保险功能才能得以彻底解决。战略联盟短期合作的契约风险可采用包含监控(内控与外控)变量的最优激励合同(显性合同)来解决。在设计激励方案时,盟主必须考虑激励盟友的成本与盟主利益的一致性,而且还要考虑收益和成本的均衡。只有当观测成本小于由此带来的代理成本的降低时,将监控变量写进激励合同才有价值。联盟要长期合作,必须有效发挥隐必激励合同的作用,通过现期努力对产出的影响来改进市场对能力的判断,强化声誉效应,弱化棘轮效益,从而强化激励监控机制,进而使战略联盟的契约风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传统代理人激励模型建立在参与人自利性假设基础之上,本文引入"不公厌恶"和"风险厌恶"因素,由浅入深地研究激励因素、风险厌恶和不公厌恶三者对经理人最优持股契约的影响。发现经理人的风险厌恶倾向导致其减低持股比例,激励因素倾向于使经理人增加持股比例,而不公厌恶使得经理人持股比例在1/2左右。当经理人努力是不可缔约的且经理人是不公厌恶和风险厌恶时,为激励经理人进行智力投资,必须赋予其一定比例的股权,使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趋于一致,以降低由经理人不公厌恶产生的效用损失,进而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外包激励的一般模型入手,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构建了基于市场基准和监控机制相结合的业务外包激励模型,并分析了这两个机制的引入对最优外包契约的影响。市场基准和监控机制的引入可以有效缓解外包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降低外包企业的代理成本和外包总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企业所有者必须设立一套最优激励报酬机制来激励和约束经理人的行为,使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采取对企业最有利的行动。最优激励报酬机制由固定收益、信息租金、风险收益、激励收益和经理人市场价格五部分组成。经理人的业绩激励收益与企业的产业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6.
金融契约与管理者激励——实验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的框架下分析了3种金融契约的激励约束功能.首先,根据金融契约内涵的现金流和控制权两种权利属性及其体现方式将金融契约激励约束效应划分为两类:即通过现金流权利属性体现的显性激励约束效应和通过控制权属性体现的隐性激励约束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并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3种典型金融契约的激励约束效应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权益契约的显性激励约束效应显著高于债务契约;相反,债务契约下通过控制权转移产生的隐性激励约束效应则显著高于权益契约;而可转债契约,则既能引发很高的投资者监督显性激励,又能对经营者产生很强的隐性激励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7.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是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是企业薪酬机制设计的核心。本文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同时存在的框架下,创新性地将利润风控能力作为能力差异的体现引入异质经理人,求解出单一契约和两种契约情况下薪酬契约的显式最优解,并对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本文与单一契约相比,两种契约情况下股东的期望收益较高,对低能力经理的激励降低,对高能力经理的激励上升,但高能力经理的效用由于受到契约的扭曲反而会下降。股东还可针对高能力经理设计单一契约,但当低能力经理所占的比例足够高时,设计两种契约将成为股东的最优选择。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私募基金等重视经理风控能力的行业提供薪酬契约设计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相对业绩与投资组合思想在期权激励契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传统股票期权激励契约以股票价格来度量经理人的业绩,但股票价格实际上受到经理人不可控因素(系统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用股票价格来衡量经理人业绩时会出现反向激励现象,错误惩罚有能力的经理人或慷慨奖励无能的经理人。针对传统股票期权激励契约的缺陷,一些学者把期权激励契约的执行价格和一些指数相联系起来,消除了部分市场水平噪音对期权激励契约的影响。但这种绝对指数股票期权也没有改变指数期权激励契约的结构性缺陷,即不能完全消除市场和行业噪音对期权激励契约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相对业绩和投资组合思想,重新对股票期权的执行价格进行设计,即改变期权到期时权益结构或把执行价格设计成基准绩效投资组合形式,从而达到完全消除市场和行业噪音对期权激励契约的影响,提高期权报酬契约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在供应链融资下,供应链收益分配系数影响着供应链融资下的中小企业信贷筛选机制,本文引入该变量,建立多阶段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通过拉格朗日函数求解商业银行的最优信贷契约。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方论证供应链融资下的多阶段的三方博弈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风险投资中,企业家付出的努力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起决定性作用,为了研究如何更好地激励企业家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本文将企业家付出的努力分为:质量努力和管理努力。首先,本文在单期静态模型下设计最优金融契约,并研究了两种努力的效率对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单期模型中,激励企业家付出质量努力比激励其付出管理努力更加复杂,且与企业的内在价值波动有关。进一步,在多期动态模型中引入风险投资家对企业信息的学习过程,研究表明随着企业内在价值波动率单调减小,契约的激励效果越来越显著,且学习机制的加入会激励企业家降低努力的成本系数,同时更多地提升质量努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基于主观业绩的隐性激励合同与客观业绩的显性激励合同的组合激励进行的研究。文中首先分别提出显性激励合同模型与隐性激励合同模型,随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组合激励合同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变化含义,并说明组合激励合同的意义:在一定约束下,可同时增加企业家和所有者的期望收入。  相似文献   

12.
已有的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研究多假定激励对象的心理和需求是同质的,忽视了对基金经理异质性特征的分析。这与实际的经济活动并不相符合。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基金经理激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即基金经理的不同心理需求能够被辨别时,应依据其心理契约类型,分类设计激励机制;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即基金经理的不同心理需求无法被辨别时,应依据基金经理特征,如风险厌恶程度、工作成本、投资能力,及其所管理基金的风险大小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方向,分类设计激励机制。并且,在多代理人环境下,基金经理间的合作程度也将对激励机制设计产生影响。本研究不仅是对已有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研究的拓展与完善,使之更接近现实,也从心理契约视角为解决基金经理激励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破解不完全信息下平台电商的信用“监管困局”,本研究在平台电商、消费者与政府三元主体联动关系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政府动态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下平台电商与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平台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在政府监管下,平台电商与消费者通过长期的反复博弈、调整的过程,最终博弈系统演化轨迹呈逐渐收敛的趋势。具体而言,政府动态惩罚机制下,当政府惩罚力度逐渐增加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政府动态激励机制下,当政府对平台电商的激励逐渐增加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的惩罚力度大于激励政策力度时,政府实施惩罚性政策但没有激励政策的效果要优于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但不实施惩罚性政策的效果。而当政府的惩罚力度小于激励政策力度时,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但不实施惩罚性政策的效果与政府实施惩罚性政策但没有激励政策的效果几乎接近。由此可见,政府应将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适度监管,以此追求信用监管的动态平衡。另外,消费者对平台电商的声誉评价具有两面性:当消费者对平台电商声誉评价越高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而消费者对平台电商声誉评价越低,平台电商反而倾向于选择“不自律”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期协调的项目公司与承包商收益激励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项目公司和承包商双层角度,考虑项目公司通过显性收益激励契约手段与单一标段承包商之间就工期目标优化问题进行协调决策.假设决策过程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过程,基于博弈论并应用二层规划方法建立了以项目公司为主方、承包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主从递阶收益激励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并引入拉格朗日函数对问题进行分情形讨论,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算例结果表明,项目公司通过提供一定的收益激励而非传统指令性手段促使承包商在可压缩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去压缩项目工期,可以实现项目工期控制目标协调优化和双方收益目标的帕累托改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股票期权制度,也没有解决如何制定基于股票期权的最优激励约束合同的理论问题.文章对传统薪酬制度的激励机制和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然后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构造导入股票期权的商业银行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表明,基于股票期权的薪酬制度优于传统固定薪酬制度和经营者年薪制;引入股票期权制度后在激励约束机制的相互制衡作用、以及银行股东和经理人在个人效用最大化条件下,可以达成最优合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异质产品Cournot寡头竞争市场,研究两种不同委托授权下企业的横向兼并效应与内部激励机制调整问题.首先证明了无论企业采用何种类型委托授权模式都具有较大的横向兼并动机,且产品替代性程度越低,兼并动力越大,只是在分散委托授权模式下企业的兼并动机比集中委托授权模式稍弱一些.并且证明兼并企业采用分散委托授权模式时与采用集中委托授权模式时其经营者激励机制调整有明显不同,集中委托授权模式所采用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其攻击性普遍增强,而分散委托授权模式所采用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其攻击性普遍减弱,但未兼并企业所采用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其攻击性总是随兼并规模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本文首次构建“双随机、一公开”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模型,理清“双随机”与“一公开”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抽查企业与检查人员的群体行为演化机理,得出针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通过“双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抽查企业并“公开”产品质量信息,需配以恰当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制约抽检企业的假冒伪劣行为和检查人员的无效抽检行为;当公开声誉较高时,对检查人员实施质检激励或对抽查企业实施质量激励均可以使得系统良性演化,但如果公开声誉较低,需同时对检查人员和抽查企业实施质检与质量双重激励;质检激励机制设计时需对标准质量和假冒伪劣对应的检查人员分别给予质检激励,质量激励机制设计时需对有效抽检和无效抽检对应的抽查企业分别给予质量激励;质检激励和质量激励下系统稳定点的演化轨迹存在很大差异,质检激励先使得检查人员演化到有效抽检,然后通过公开声誉带动抽查企业演化到标准质量,而质量激励先使抽查企业演化到标准质量,然后通过公开声誉带动检查人员演化到有效抽检,如果公开声誉较低,这种传动机制会被阻断导致系统不会演化到理想状态。最后本文为完善和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