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伯拉罕·盖革借用19世纪盛行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将基督教的起源还原到公元前后犹太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斗争背景之下,认为耶稣是法利赛犹太人,传播的是犹太福音。耶稣死后,使徒将法利赛人的死者复活观念、撒都该派大祭司和代理祭司的观念以及希腊的"逻各斯"观念糅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基督教弥赛亚观念,这一观念逐渐背离了犹太教主流,为基督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政治和宗教反犹的背景下,盖革在犹太话语体系中解读基督教的起源,强调犹太教作为原创性一神教对基督教和西方文明的影响,旨在反抗基督教学术霸权,确立犹太学术地位,捍卫现代犹太认同,并为宗教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起源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是“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以此为线索 ,本文从社会基础及思想来源两个方面考证了基督教的起源 ,得出的结论是 :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奥古斯都时代的宗教政策、希腊哲学和神秘宗教的影响下 ,从犹太教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朱维之的《基督教与文学》是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而美国学者罗宾逊的《两刃之剑》,则是该课题的奠基之著。进入90年代,国内先后出版了《十字架下的徘徊》、《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旷野的呼声》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等四部重要专著,打破了这一课题研究中的长久寂寞。这些研究或将宏观视角和微观分析相结合,或从宗教文化角度观照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或以自己的研究填补现代文学史领域的某些空白,或进一步拓展该课题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在文化传布和影响下的深入探索。但更为宏观和理论化的研究、文学本体的研究和与同类现象的国别比较研究等,仍是该课题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本人深受基督教观念的影响,他《野草》中的哲学思想有基督教因素。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从鲁迅对耶稣形象重塑角度来看鲁迅的描述与《圣经》记载的似与不似;二看鲁迅对地狱的想象和对语言遭扭曲现象的考察背后的基督教因素;三是分析“过客”哲学与天国哲学乃至基督教“过客”精神的关联;四是论述《野草》反抗绝望后重回信、望、爱这些神圣价值之思路及其与基督教观念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探讨,可加深对《野草》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基督教人文主义的来源,及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状况。借解读当时最典型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科尔特及莫尔的思想,显示基督教人文主义结合基督教义、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文化发挥原始基督教教导等原则改造社会的特点。详细分析了莫尔基督教人文思想的来源,探究了"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内涵及形成原因。通过比较对莫尔《乌托邦》对私有制的批判和对公有制的推崇,从两方面显示了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对莫尔公有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宁夏基督教史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宁夏的基督教,我们所知不多,有关资料也极为零散。下面,就结合眼下所能见到的有关中外文史料,对宁夏基督教作一历史考证。 一、唐代宁夏的景教 1986年出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103页认为:“基督教从一八七九年传入宁夏”,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理清犹太人移民塞浦路斯的时间和原因,犹太人移民对基督教在塞浦路斯传播的影响,通过历史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公元前2世纪中叶至公元116年,犹太人相继移民塞浦路斯,并将基督教传入塞浦路斯,公元116年萨拉米斯的犹太人起义促进了基督教在塞浦路斯的传播,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密切交往、《旧约》译成《七十子希腊文本》、塞浦路斯不同地区崇拜某一希腊众神的一神教特征,是促进塞浦路斯的希腊人接受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传统奠定了以基督教的立场对待人的问题的基础。柏拉图唯心主义概念与概念之固定不变的永恒现象即是基督教的基础。人在基督教传统中被同时作为微观宇宙和大宇宙的辩证统一来研究。基督教的伦理学范畴基本上借鉴了古代的伦理学范畴,但已获得新的意义。这样,作为宗教现象的基础的自由,就不外是人与上帝的自由结合。 在关于耶稣基督的神话的基督教诠释中,人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学术》是依托复旦大学有关基督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而设立的一份以书代刊的刊物,创办于2002年,至今已经出版9辑,在通常情况下每年出版一辑。第一至第七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自第八辑起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复旦大学向来有研究基督教学术的传统。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相伯校长及其后任李登辉校长均曾研究过基督教。近年来,复旦大学人文和社会学科加强了对基督教的教学和科研,招收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元3世纪,基督教修道制度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对其起源的探究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其思想来源、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对修道制度兴起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作为修道制度的滥觞之地,埃及本土所起的作用也是文章重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近年来的中国莎学研究中,莎士比亚与宗教,特别是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的关系成为中国学者颇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围绕着这一课题从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共发表论文近20篇,探讨了莎士比亚的宗教观、《圣经》与莎剧、莎剧中的基督教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当今世界的各种宗教的流派,我们要从同佛教、伊斯兰教一样流传甚广的基督教(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主要分支有天主教、正教和新教)说起。这三大宗教并称为世界宗教。我国基督教徒人数相当多。我们试图向读者介绍该教兴起的历史及其教义的核心内容。 读者可从下文得到有关正教、天主教及新教等基督教的几种主要教会(基督教的基本组织。该教认为教会是全体在世和已死基督徒的总体。《新约圣经》指信仰耶稣基督的团体。后世所指含义较广,既可指基督教各派的整个组织,也指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教堂全体基督徒的组织。)与信仰的较为详尽的叙述。 基督教(来自希腊语christos。即“受过登基涂油式的君主”、“救世主”的意思。)是公元一世纪做为犹太教的一个教派,起源于巴勒斯坦。这种素有的相近对我们了解基督教的根源至关重要。《圣经》的第一部分《旧约全书》既是犹太教徒又是基督教徒的经籍便充分体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修道制度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对其起源的探究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课题.东西方神秘主义思潮和禁欲主义为基督教所吸收,这成为修道制度诞生的思想来源.罗马帝国的高压统治及其对待基督教的政策是修道制度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此外,埃及3世纪经济危机的发生、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埃及成为修道制度的滥觞之地,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论述了早期基督教是一种注重人的整体生命的宗教、早期基督教实现了对《圣经·旧约》的律法的超越、基督之死的伟大意义、基督之训等几个问题,并同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早期基督教人生哲学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基督教起源的文化考察,呈出了一种重写世界史的可能,提出了作为整体的地中海文化的概念。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玛雅文化完全不同的地中海文化是重新理解世界史的关键,一系列困惑历史学家的问题,都因为地中海文化概念的出现而得到豁然开朗的理解。比如,何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有很大的不同而又有一个相同的起源?因为它们同属于地中海文化。虽然同属于非西方文化,何以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的差异如此之大?这种差异的实质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与地中海文化的差异。按照以前的历史理论,统一世界史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又向全球扩张的结果,有了统一的地中海文化概念,就知道,全球化的冲动和向全球扩张一直是地中海文化的本质。文中提出了地中海文化内部东西方的对立、冲突、演化,并在对这种对立、冲突、演化的分析中论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并呈出一种讲叙世界史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精神具有深刻的悲剧性。从基督教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看,早期基督教精神中罪与罚的观念、爱的精神表现出对苦难的深刻体认和超越。中世纪基督教精神在教权的作用下出现了极端世俗化的倾向,制造了无尽的人间苦难。宗教改革运动还信仰于个人,还《圣经》以权威,实现了基督教精神的现代化,使之成为一股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宗教改革运动所体现出来的行动的勇气和反抗的精神闪烁着悲剧式的英雄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对基督教文化和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基督教文化语言与《圣经》渊源入手,以《圣经》中较为典型常用的数字、动物、习语或事件为例证进行说明,主要分析了《圣经》与基督教文化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寓意和关系,揭示《圣经》词汇的喻意对基督教文化的习俗、思想生活、人文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进一步探悉《圣经》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的巅峰之作《神曲》蕴含着丰富的基督教文化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但丁在《神曲》中对人自然欲望的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忧患意识,指出其中体现的理性意识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情怀,是在信仰引导下的理性。  相似文献   

19.
老舍是伟大的爱国者,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著名作家。1922年老舍在北京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入教以后,与许地山、白涤沙等参加了由宝广林组织的“率真会”和“青年服务部”。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研探宗教、文学、教育以及改造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的问题。1922年12月老舍翻译发表了宝广林撰写的《基督教的大同主义》一文,该文宣扬基督教的同情、服从、克制等教义和实现世界大同的途径,翻译这一篇文章使老舍进一步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到后来,老舍很少提及自己的基督信仰问题与教会的直接关系也中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老舍与基督教没有关系了,其小说创作的一些现象就足以表明他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试论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初兴之时 ,具有一定的社会改革意义。原始基督教运动是当时罗马帝国境内被压迫人民要求解放的运动 ,在基督教的教义里面 ,潜藏着被压迫阶级渴望解放的宗教激情。不过 ,原始基督教在本质上是消极的 ,它除了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外 ,没有任何革命运动的实践 ,只能引导人民耽溺于宗教的幻想。基督教这种虚幻、消极的属性 ,终致被奴隶主阶级所利用。经过剥削阶级的改造 ,原始基督教的阶级憎恨和复仇情绪逐渐淡薄和消退 ,被压迫阶级性质的宗教逐渐蜕变成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最有效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