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茂军  张程 《民族论坛》2013,(11):18-19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苗鼓之家——吉首市文艺路,湘西苗族鼓舞传习所设在市文化馆宿舍一楼的一个角落。这里是依靠在一楼宿舍搭建的一个简易教学场所,20多平方米的面积,摆了十几面红色的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鼓舞传承人,64岁的石顺民和她的女儿时红英正忙着挪移苗鼓。年过花甲的石顺民化着淡妆,穿着一身紧身衣裤,神清气爽,衬托出婀娜曼妙的身姿。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位艺术家的优雅与热情。  相似文献   

2.
田琳  陈生真 《民族论坛》2013,(11):30-31
苗鼓不仅是苗家神韵所在,更是苗家文化的精髓。点点鼓声中,不仅能凸显苗族人民沉稳中透着灵气,纤细中显出坚韧的性格特点,更是苗家儿女心声的流露,情感的宣泄。历经千百年风霜岁月,湘西苗族鼓舞而今己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跟很多正在博物馆慢慢老去的非遗项目不同的是,今天的吉首,今天的湘西,还有很多热爱苗鼓的人。记者最近在吉首街头随意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的市民,他们用动人的舞姿和朴实的语言,传达着对苗鼓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田勇 《民族论坛》2013,(11):28-29
10月3日,在吉首市乾州古城的演艺广场上,一场独具湘西特色的“格朗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引得游人赞不绝口,而演绎中展现的民俗文化元素也使得游人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4.
李立  田茂军 《民族论坛》2013,(11):32-34
湘西苗族鼓舞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典型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很深的艺术底蕴和实用价值。然而,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和热爱苗鼓的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苗族鼓舞的传承及保护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比如,一些原生态的鼓种己经流失或正在流失,一些苗族鼓舞传承老艺人相继去世。苗鼓传承人己经断层……本刊现特别约请几位专家学者。请他们为苗鼓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门古老而独特的民族艺术能够薪火相传,鼓舞不息。  相似文献   

5.
湘西苗鼓是苗族人喜闻乐见的乐器,在苗族传统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苗鼓的研究历史悠久,本文拟对湘西苗鼓的称谓、源流、分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苗族鼓舞历史久远,自古以来,鼓舞表演就包含了苗族人民虔诚信仰和勇于创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在与外来势力的斗争和反抗封建朝廷的过程中,苗  相似文献   

7.
唐宏吉 《中国民族》2010,(11):56-57
鼓,在湘西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只是一种打击乐器,它其实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战斗的召唤。一说起鼓,总会让湘西苗族人民产生一种感奋,一种激情,一种让全身每一粒细胞都轰然炸开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进行了考究。实地考察了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方式、传承体系、传承人等因素生存状态,分析苗族鼓舞的生态样式及其成因,对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思辨。  相似文献   

9.
以湘西为重点,追溯了苗族鼓舞的起源,阐述了鼓舞的几种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笔者借助文献资料对苗族鼓舞在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整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湘西苗族鼓舞具有历史、宗教、文化、精神、观念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同时也有传统教育、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外在价值,并能以文化的涵盖面广、知名度高的资源优势有机地整合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基于此,本文认为湘西苗族鼓舞不仅是一种专门的舞蹈艺术行为,还能有效整合服饰文化、音乐、绘画、手工艺、祭祀等多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唐方科 《民族论坛》2004,(11):30-30
鼓舞是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独特舞蹈艺术,也是湘西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盛行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凤凰、花垣、保靖、古丈县境内,多在庆年或请神时表演。庆年时表演的鼓舞俗称年鼓,一般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时间内表演;请神时表演的鼓舞俗称神鼓,大多于秋冬时节椎牛、椎猪隆重举行祭祀活动时表演。苗族鼓舞表演奇特,风格独具,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商周时期,其文化就已发展到相当程度。据《战国策·魏策》记载,“延敷文德,舞于羽于两阶”。据传该时期就已产生了苗族鼓舞,并有了传…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1,(12):11-11
近日,湘西州公布了该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名单,共计19个,其中深受广大群众熟悉和喜爱的湘西苗族鼓舞、湘西苗族民歌、踏虎凿花、辰河高腔、湘西阳戏等均设立了传习所,将使这些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为推动全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婷  于涛 《民族论坛》2010,(7):46-47
土家族摆手舞和苗族团圆鼓舞是湘西极具特点的民族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湘西土家族与湘西仡佬人(苗)具有亲缘关系,摆手舞和团圆鼓舞具有"同根异流"的民族特质,这对促进两族人民团结友好,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艺术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和创新发展是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面临的一项严峻的工程.本文将对湘西传统苗族鼓舞的起源、特征和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湘西传统苗族鼓舞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希望能够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吕洞山地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水田河、葫芦、夯沙三乡镇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苗鼓文化。它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丰  相似文献   

16.
文化     
《民族论坛》2011,(3):61-61
吉首市举办苗家百狮会2月6日,一年一度的苗家传统迎新盛会——百狮会闹热了湘西吉首市矮寨苗寨,来自吉首、花垣、保靖、凤凰等县市的几十支舞狮队伍先后登台献技,为前来观看表演的各族群众奉献了一道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7.
黄琼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27-128
随着我国时代的进步,在现代文化展演中我国鼓舞艺术也在不断变迁发展中,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鼓舞艺术也经过了有效的调适,更加适应现今社会发展.鼓舞艺术是我国苗族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而且苗族鼓舞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古代唐朝时期就有击鼓歌舞文化的内容,其鼓舞的表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鼓舞艺术的变迁和调适过程也是经过了多种的挑战,本文就根据不同的鼓舞表演形式进行研究,分析在现代文化展演中鼓舞艺术的变迁和调适,从鼓舞服装道具、鼓舞表演动作、鼓舞表演形态的变迁和调适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鼓舞艺术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15位4月24日,湘西吉首市矮寨镇木叶唢呐和苗族歌舞编排民间艺人麻付保从该镇中学校长滕树林手中接过了聘书。当日,州内共有15名苗族民间艺人成为该校的特聘教师,这是全州首所将民族文化排进日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2,(4):40-41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苗族鼓舞历史久远,自古以来,鼓舞表演就包含了苗族人民虔诚信仰和勇于创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在与外来势力的斗争和反抗封建朝廷的过程中,苗鼓曾对民众起到了巨大的号召与激励作甩。  相似文献   

20.
正舞台上的"巫傩秘境"当52岁的吴腊宝拉开嗓子,唱出第一句苗歌的时候,位于吉首市乾州古城的乾城巫傩堂内,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顿时鸦雀无声。吴腊宝的歌声清脆,纯正,婉转,她一开口,山里的树儿、天上的云儿、田间的雀儿等大自然的精灵似乎都从她的嗓子里奔出来。观众们沉默,凝神,静听,也许,观众并没有从歌词上听懂吴腊宝的苗歌,然而,他们似乎从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