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人民网2015年2月28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媒体分析指出,总书记此次讲话为新一年的改革划了3条"硬杠杠":第一,改革必须于法有据,不能想干啥  相似文献   

2.
尹民族区域自治·,·律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一翻鹤筹‘一西渝人按夭章命内切性莉份气”西藏人民大革命的胜利‘····”..一”·…狠越武翻天复地的一年二‘,..…卜一八耳阿沛.阿旺晋美编后·一而·.i.…二:.认·,-.一“·沁娜,..J..·,·西藏民主改革中.的群众毯动,二句·‘二私方跳辛{日喀刻地区在飞跃前在·…‘…’-“一梁扭食江孜九年········..’·、一··…‘一‘、从”一阴法唐沸蘑的检窿河两岸,,’’:.“二“一‘二;..二;*.·何祖套西藏人民真正享受到工参教信仰自由的磺英衔摄*珍始鬓是…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用平凡的身份接待群众,用平和的心态担待群众。""民族宗教部门担负着民族、宗教和援藏工作,实现‘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工作目标,需要我们大家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3年8月5日,一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交流会在湖北省民宗委举行,省民宗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只有让‘反分裂、求稳定、谋发展’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行动,国家才能走上长治久安的道路,才能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最终实现属于各族儿女的‘中国梦’。"——5月14日,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到北方民族大学考察,并为师生作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深入人心,宣传素材中应用到的剪纸艺术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这种朴素的美术形式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和睦邻里的美好生活愿景表现出来,成为宣传中国梦、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胶东剪纸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号召下,如何将胶东剪纸结合胶东当代新形象,与中国梦主题宣传结合,成为宣传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形成胶东剪纸全新的表现内容和形式,这对胶东剪纸的传承、发展和胶东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藏文,是图米·三布扎仿照印度字母符号,根据当时藏语的实际情况,创制的一套藏族人民的共同书面语。它是一种表音位的拼音文字,至今仍是藏族人民共同使用的书面语。陈宗祥、江道远二位同志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板屋建筑初探》一文中指出:被图内外学者称为民族的‘南北通道’、‘卫藏走廊’.我国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  相似文献   

7.
芦’两烈’刁铷’蓄弋’目气’苔到’日暮气’雹’气只’f气气‘茸f鳓尸剞’q’气‘’蒿’剐翼气’§引’瑚茂’气鞠工列’1每天’Q马Ri’雹7弓气‘=|;司嗣‘茸气‘嗣气‘商气‘9‘‘q”蜀盒。司啊网‘蘑气’q气斟‘《网§墨’目弓<’黾剞’目1气’气’雹删’ai c’卸’专E’‘司烈’舀气’科气’列’尸’≈气’舌可’萄’呷翟斟’S’萝’函气”{f [i]气g烈’16‘’q’尸’耐气f 鼍苦’萏’芒i气’墨c’誊E’藿c烈’色’思州’S’霞[二2]尸斟烈’色’尸’制气f 1g’聋’氧’蓠气。气式’迥气’气气’气c’西气’藿£:划’面日’引写’列…  相似文献   

8.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1,(2):30-31
将"幸福"上升为公共意志学者称应将裁判权交给人民据《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9期报道,1月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召开的两会试图出台不同版本的幸福指标体系。而在学界看来,这很容易跑偏。听到"幸福工程"这个词,山东大学教授邢占军感到有些担忧,"中国最怕提‘工程’,一提‘工程’就有可能跟形象联系在  相似文献   

9.
<正> 湖南境内的民族,历史上关系复杂,源流难辩。对此,现代学者论述颇丰,笔者细心阅读之后,有两点看法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以便同仁指正。一、“南蛮”和“三苗”的关系“南蛮”与“三苗”间的关系民族史家颇多著述,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的《苗族简史》写道:“至于‘南蛮’,从‘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和《帝王世系》关于唐尧时‘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等记载来看,可知‘南蛮’是被放逐到长江以南地区的部分‘三苗’的别称,实际上是‘三苗’的一个支系”。《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3期)上  相似文献   

10.
李立  方可 《民族论坛》2014,(2):33-33
正"一年片区行,一世武陵情。从完全不了解情况到完成调研报告,从群众眼中的‘过客’变为‘自己人’,在湖南武陵山片区工作的经历让我们终生难忘。"1月16日,国家民委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民委派驻湖南武陵山片区联络员总协调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常委、副州长魏国雄,在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座谈会上满怀感情地讲述了自己担任联络员期间的心路历程。本次座谈会由湖南省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院院士Ю·В·勃罗姆列伊在其《民族与民族学》一书中,指出了研究世界民族的两个学科的名称: 和 ,我把这两个科学术语分别译为“民族学”和“民族研究”。(见《民族与民族学》中文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8页)这种译法对不对呢?现在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词都可译作“民族学”,这是目前我国学术界通行的译法。然而,在这里则不能译成同一个名称,不能都译成“民族学”。这是因为作者指的是两个学科,而且两个术语是连用的,即“ . ”。(见《民族与民族学》俄文版,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3年,第178页)如果把它们都译作同一名称,就会象众所周知的“从‘民族’到‘民族’”那样,出现“‘民族学’和‘民族学’”  相似文献   

12.
清初见于《实录》的达斡尔族首领巴尔达齐有两人之说,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只是没做详细论证。如王钟翰先生的《达呼尔人出于索伦部考》一个注中便说:“按‘额驸巴尔达齐’自称精奇里氏,系‘多科屯人’(见‘清太宗实录,卷五页一○上),另一‘巴尔达齐’则系‘塞布奇屯’(见同书卷二三页二六下)人。故自一六三六年(天聪十年)以后,凡只称‘黑龙江地方巴尔达齐’(见同书卷三九页二上)的,显然并非‘额驸巴尔达齐’其人。即在  相似文献   

13.
解放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存在和保留着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被称为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民主改革时期,中共云南省委针对部分尚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地区的特殊情况,提出“不再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这一阶段,将继续根据‘团结、生产、进步’的方针,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贫苦农民,团结一切劳动人民,团结和教育一切与群众有联系的公众领袖人物,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互助合作,发展生产,以及加强与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政治觉悟,增加社会主义因素,逐步消除不利于生产和民族发展的落后因素,逐…  相似文献   

14.
(一)“塔里木”谓河水支流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修订本上卷解释《塔里木河》:“‘塔里木’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之意。”(第1244页)同卷《塔里木盆地》:“维吾尔语意为‘脱缰之马’。”此两种解释均属错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2023,(1):19-21
<正>“‘桂’是广西简称,‘桂在’谐音‘贵在’。‘桂在行动’,就是要在落实‘三项计划’行动中,探索和实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行动,培育打造‘三项计划’工作品牌;‘桂在行动’,就是‘贵在早贵在行贵在动’。”2022年6月,在全区落实“三项计划”工作推进会上,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班忠柏如是说。会后,广西分别制定印发“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桂在行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桂在行动”实施方案,自治区10个部委共同成立协调小组,同心协力在全区抓好督促落实。  相似文献   

16.
(2·2)类推变调一个迄今只发现了八个词的小小的词类有这种类推变调,这个词类叫方位词,它们只出现在名词性短语中名词的前面或在指示词的前面。在下面的例子中,方位词前面都有动词y~1‘在’或 mu~4‘去’:y~1 pe~7 o~1‘在山上’,y~1 o~7 o~2‘在桌子上’,y~1 na~7 ha~3‘在谷下’,y~1y ti~7 o~4‘在山上(对面,同一水平)’,mu~4 t~7 kh~5‘去赶场(有一段距离,但在同一水平)’,mu~1nt ke~3‘走在路上(附近或在前面)’,mu~4 tshai~7te~1‘到山上的地里去’(在山的背面)。  相似文献   

17.
论四川嘉绒藏区铠甲舞的藏传佛教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嘉绒地区藏传佛教历史与地理环境关于“嘉绒”一词的由来 ,学术界争论颇多。所谓“嘉绒藏族” ,实际上是 1 954年在民族识别中将原有“嘉绒族”归入藏族后才出现的称谓。① 而对“嘉绒”一词的解释 ,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 :“靠近汉区的山谷地区的通称。”② 从实际的地理状态来看 ,这一说法无疑是正确的。故而有学者认为 :“‘嘉绒’一词并非族名 ,而是对一个地区的泛称。”③ 也有学者认为 :“‘嘉绒’表示了汉藏两族文化交融汇合的意义。”④“在藏语中 ,‘嘉’为汉族 ,‘绒’为溪谷之意 ,联称即为靠近汉族的溪谷居民。”⑤ 从历史上看…  相似文献   

18.
尚风同志在《西藏研究》八六年第一期上撰文提出:“‘喇嘛教’一词已约定俗成,改称‘藏传佛教’或‘西藏佛教’大可不必。汉人称‘喇嘛教’乃十分尊崇之意,是非常好的名称”云云。我认为,这实际上避开了问题的实质。文中尚有拟于不伦之比较,牵强附会,令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9.
《回族研究》2011,(2):18-19
我国民族学、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问题。费老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就其字面意义而言,从它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来看,似乎纯然是汉族特有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 谈到历史,那么至迟在唐代,汉民族中就有了歇后语,并且被一些文人用到了自己的作品里。《旧唐书》中记载,诗人郑綮(曾做过宰相)专用“歇后”形式写诗,用语诙谐,别具一体。宋人严有翼在《文苑雌黄》一书中也说过:“昔人文章中多以‘兄弟’为‘友于’,以‘日月’为‘居诸’,以‘黎明’为‘周余’,以‘子孙’为‘贻厥’,以‘新婚’为‘燕尔’,类皆不成文理,虽杜子美、韩退之亦有此病。此歇后语也。” 不难看出,唐宋时代所谓的“歇后语”,就其构成和意义来说,和今日的歇后语是大相径庭的。这类从古书中的成语分解成的歇后语,如“燕尔——新昏”、“日月——居诸”等,由于来源与应用范围很窄,因而越来越失去了活力,如今已经很少人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歇后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