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有池塘鸟有窝,不挑场合是山歌。信天朦胧甩一首,四面八方有人和。地处湘西山区的保靖县,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群众,几乎人人能唱山歌,人人爱听山歌,人人会品山歌。在这里,牧童娃唱守牛歌,谈恋爱唱结情歌,办婚事唱喜堂歌,起新屋唱上梁歌;问路寻人打山歌,夫妻对话用山歌,连公社书记做报告也要唱它几句……在这浩渺的歌海中,我们掬起一朵斑斓的浪花,捧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仫佬山歌     
仫佬族人民喜爱山歌,多少年来,山歌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仫佬山乡,到处都有出色的歌手,他们常常走坡对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每年旧历8月15以后,各地便开始赶歌圩走坡对歌。仫佬山歌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三种: “随口答”。这是一般山歌,歌词是在对歌时由唱者随编随唱的。主要在走坡、新婚喜庆、小孩满月等时候唱,平时在赶圩或劳动生产中也唱。歌词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每首歌有4句或6句,每句通常为7个字。比如:“东村  相似文献   

3.
(广西民歌)山歌不唱心不开山歌不唱心不开大路不走起薛苔;天一卜穷人不革命,幸福生活哪里来?下海不怕海浪高下海不怕海溟高,_上树子怕树捷摇;天不下雨便杭旱.砍树不断不丢刀。天上星子排对排天上星于排队排,园中菜花朵朵开;冷大我渭得解放,民族平等把夭抬。五星杠旗杠鲜鲜五星愈旗扛鲜鲜,毛生席象笑甜甜;他笑我俏翻身了,他笑我渭大团圆。多蒯多来多瀚多多箭多来多撕多,岛榭青击焦箭河;翻身多舞共产党,如冷得过好生活。曹廷便搜集颂歌五首(广西民歌)@曹廷伟  相似文献   

4.
土家美     
土家美木叶声声唤郎归
  山歌一喊心儿醉
  哥妹摆手情意长
  女儿会上成双对
  土家美最美就是土家妹
  一笑脸上红霞飞
  巧手摘茶满背篓
  抱得美梦随春归  相似文献   

5.
你歌没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支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刚刚唱完一支牛耳朵.这是我家乡看牛孩子唱歌比赛时一首四句头山歌,健康、快乐、还有点谐趣,唱时听来真是彼此开心.原来作者是苗族还是汉人,可无从知道,因为同样的好山歌,流行在苗族自治州十县实在太多了.凡是到过中南兄弟民族地区住过一阵的人,最容易保留到印象中的有两件事:即"爱美"和"热情"."爱美"表现于妇女的装束方面特别显著.使用的材料,尽管不过是一般木机深色的土布,或格子花、或墨蓝浅绿、袖口裤脚多采用几道杂彩美丽的边缘,有的是别出心裁的刺绣,有的只是用普通印花布零料剪裁拼凑,加上个别有风格的绣花围裙,一条手织花腰带,穿上身就给人一种健康、朴素、异常动人  相似文献   

6.
杨盛龙 《中国民族》2008,(12):96-97
唱响民歌节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湾又多啰湾又多。” 一首悠扬的山歌,荡着竹排,从缓缓流淌的漓江波光中飘出。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 一首悠扬深情的民歌,从歌仙刘三姐古老的传说中飘来。  相似文献   

7.
白发苍苍六十余,建设祖国出力气,劳动生产是能手,山歌宣传更出奇。这是流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沪溪县大陂流的一首山歌。它是歌唱一支由老歌郎、歌娘组成的山歌队的。提起大陂流的这支山歌队,在自治州里都很出名。它成立于1952年,共有12个人,其中8个土家族人,4个苗族人,都是40多岁到将近70岁的老歌郎、歌娘。它自成立后,不仅在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中成了一支有力的宣传队,而且每个队员还是生产的能手。山歌队的队员们,都能就地取材、自编自唱,并能用土家、苗、汉三种语言分别进行宣传。因此,他们的歌唱深入人心,并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和爱戴。在扩社并社时,猪脚洞上下寨  相似文献   

8.
初春时节,我沿着弯曲的山间小道,向红光人民公社走去.山坡上,社员们正忙着春耕,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一位小伙子,唱起一首动人的山歌:清早牵牛去犁田,犁田犁到田中间,见妹走打田头过,黄牛挨打几多鞭……歌声刚落,便有另一位青年小伙子抬起头来,打趣地说:"侬培,可不能真的打牛呵!要不,格佬巴洛晓得了,非扯断你的耳朵不可."那个名叫侬培的小伙子笑着答道:"人家唱着玩的,哪个还舍得真的打牛啰!"  相似文献   

9.
客家祖地民间音乐十分丰富,按类分有山歌、小调、儿歌、说唱、戏曲、劳动号子、宗教歌曲等。本文就民间常见的山歌、小调、"牌子锣古"等几种主要形式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为坚实的理论依据,试从宏观把握对其植根的区域文化土壤及其客家山歌音乐本体“遗传基因”,从民族音乐形态学的角度深研客家山歌,试着构建新型深圳客家山歌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创新传承实践,搭建客家山歌在深圳文化对外大发展的平台,提升深圳客家山歌研究与发展内涵,实现深圳客家山歌体系构建与创新传承之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歌满畲乡     
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五省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一支古老敦朴的民族—畲族,总数约三十三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七居住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畲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她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用本民族的语言编唱了千千万万首山歌,世代流传。尤其是有关畲族历史传说的山歌,则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畲歌,一是畲族人民文化上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团结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是畲族人民的心声。只要到了畲簇地  相似文献   

12.
积肥歌     
火热竞赛闹积肥 (俺族民歌)傻妹头上白巾飞哥挑担子紧紧追双双脚步来回跑火热竞赛朋积肥 跟河搜集 田中肥料居铺居 (侗族山歌)天上云彩云叠云田中肥料屠铺唇云彩过后天定好肥足定有好收成 伍子光搜巢 积肥如同积黄金 (苗族民歌)八字宪法牢祀心积肥如同积黄金拿出桥山倒海勤今年样样放衔星 龙庭科搜集 粪肥是个宝 (位砧族民歌)粪肥是个宝,昨天不明了;今天知道了,粪箕离不了。 并前搜集积肥歌~~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湘西土家族的村村寨寨,有一个土家族民间歌手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就是田茂忠。湘西的山山水水,到处都荡漾流淌着他动人的山歌,正如保靖山歌所唱:“酉水河,茂忠歌,白云山下两条河,两条河流水不断,喝到嘴里都解渴。”  相似文献   

14.
兴国山歌是我国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支,它流传于赣南民间。兴国县的人口多数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兴国山歌根植于客家文化的土壤之中,人们在劳作之余,用山歌来诉说生活,抒发情感。兴国山歌刚劲质朴、情感细腻、独具特色,其旋律结构、音乐特色和方言音调均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兴国山歌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民歌中,把共产党比作母亲;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又在一首《党啊,亲爱的妈妈》的抒情歌曲中,把共产党比为亲爱的妈妈;而在我人生成长与生活的道路中,我要把共产党比成我伟大而慈祥的娘亲.从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到举手宣誓,投入党怀抱的25年中,党的光辉照耀和温暖着我不断地前行.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张增忠 )今年的广西山歌擂台赛已经产生了新的歌王 ,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广西山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登却透露出一个信息 :广西山歌后继乏人。据陆登介绍 ,广西山歌手分为 3个档次。第一档次是“乡村歌手” ,在本乡本土有名气 ,用本地方言唱歌 ;第二档次是“民族歌手” ,能够很熟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唱 ,可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克服了本民族方言的障碍 ,对本民族的歌有较深了解 ;第三档次是“时代歌手” ,能够跟上时代步伐 ,对社会、民族都有比较深透的了解 ,并且有一定的民族理论素养 ,唱歌的特点是时代感强烈。只有…  相似文献   

17.
爱唱山歌是柳州各族人民的爱好。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喜庆,人们都要聚集在村头、山坡、树下唱山歌,常常唱上几天几夜。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市内风景区鱼峰山的山腰有一尊刘三姐的塑像。她的形象已成为壮族人民的化身,成为人们敬仰的歌仙。《刘三姐》拍成电影后,轰动了全国和海外,人们从电影《刘三姐》中了解了广西,了解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柳州山歌。传说中的刘三姐在鱼峰山成仙而骑鱼升天,因此年年歌节都有成千歌手聚集在鱼峰山下和柳江江滨对歌,从不间断。在江滨公园,我们看到十多位歌手围坐在一起,唱的是彩调戏《刘三姐》中的对歌,一问一答,兴趣盎然。一位女歌手告诉我们,她是一家医院的护士,从小就喜欢山歌,经常到江滨公园和鱼峰山下过“歌瘾”。只要家里没什么事,晚上总要到这里来唱上一二个小时。作为民族风情乡土文化的山歌,在与现代都市文  相似文献   

18.
提起麻风病人,也许有些人至今仍心有畏惧。谁会想到,他们也有自己的歌。 1965年9月,县政府派遣我和古仁声同志去麻风村工作。从县城博凹出发,山路似线,绕得人精疲力尽,马铃叮当,敲得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秋风飞过,送来山歌声声,我睡意全消,啊,山歌的曲调是那样的优美,那样的奔放。不过,唱歌人的嗓音有些沙哑,情调也显得很悲凉。赶马大哥说,是“癞子”在唱,大意是: “世上的人都说黄连最苦,我的先辈比黄连苦九分。逃脱了火烧、活埋和投河的命运,逃不脱冷冰冰的岩洞、雾茫茫的老林。”  相似文献   

19.
“哈节”,是京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哈”或叫“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据《防城县志》记载,在山心岛一带的京族人民,“农隙时,择定地点,于月白风清之夜,邀集邻人,举行歌会,以资娱乐。其所唱之歌,乃系民歌,俗称山歌。参加者分为两部,一部为男性,一部为女性,两方均有谙熟山歌者二、三人,名曰歌屯。男方择一歌喉清脆之男童,名曰歌郎,女方亦择一歌喉清脆之女童,名曰歌娘,男女相距约五、六丈,由歌屯将山歌逐句低声口授,歌郎或歌娘即循声高唱,一问一答,声调和谐,其乐  相似文献   

20.
民歌一束     
农棠枷要傅上山,寸寸土地变成金。;~溉扩v一幸福制要博四方我的山歌月样圆,唱得百鸟不出声,幸福祸要傅四方,五亿安民心花放;千军万局齐出动,东岳泰山也能扛。偷.族·山·歌唱得山岳团团蒋,唱得百花笑开颤。 —舍族民歌 妹妹站在万又前; 摘花先要把园进, 恋妹须是好社具。 (李鹏整理) 千军万焉齐出动, 修堤筑堰如生龙; 刨土掘石一片响, 搬山移徽餐愚公。 (黄哲生整钾)姐今世事不同前歌唱自给区成立雷声一响晴了天,憧家出头呼开眼;共产党的领导好,少数民族把身翻。如今世事不同前,干部下乡又上山;挑粪扛锄样样干,艰苦工作他揖先。侗。族·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