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6年中国9个省份的家庭调查面板数据,研究收入、相对收入和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健康状况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改善,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收入差距对健康的滞后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当基尼系数在0.387以下时,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将会随着基尼系数的扩大而改善,当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时,健康水平将受到损害。而数据显示68%的农村居民在倒U右侧,健康正受到扩大的收入差距侵蚀。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产业职业性别隔离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男女性别收入不平等问题出发,阐明了研究中国产业性别隔离问题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与职业隔离相关的概念,介绍职业性别隔离的两种测度方法,即邓肯指数与平方根指数。文章应用中国历年劳动统计年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产业职业别隔离状况进行检验与分析,重点对平方根指数进行测度,得出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大,并且在不同产业内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同时,不同地区的产业职业性别隔离也不尽相同。这些基本结论对中国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推进男女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东、中、西部9个省份的家庭调查数据,研究收入、收入差距、相对收入和城镇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健康状况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改善,但不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当收入不变时,收入差距与健康之间呈现倒U型,收入差距较小时,收入差距对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同一群体中,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可能会通过物质和心理的因素,与较差的健康产出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6.
以往研究显示,地区性别文化环境通常影响着个体收入不平等现状。为了探究国内不同区域的性别文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性别间的收入不平等,利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将计划生育转向前的出生性别比作为反映国内不同地区“重男轻女”传统性别观念强度的操作化指标,运用多层混合效应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区域性别文化对个体的性别收入不平等有着多重影响,一个区域的父权制性别文化越强,女性的平均收入就越低而男性的平均收入稳定,因此该区域个体的性别间收入差距拉大;此外,区域性别文化还通过影响个体的人力资本特征,如教育获得和劳动参与来对两性间的收入不平等产生间接的显著影响,地区的传统性别文化越强,女性的预期受教育年限下降而男性变化却不大,女性不工作的可能性上升而男性不工作的可能性下降,于是本就存在的性别差异增大。综上,这些研究发现对理解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距形成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丰富和拓展了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社会文化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7.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将面对的重大课题。收入差距过大、生产效率不高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直面和解决的两大难题。上述两个问题的本质是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城镇化既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是解决城乡、地区差距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政策既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也没有达到促进公平的政策初衷。因而,加快调整的城镇化政策对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CGSS2006的数据,本文对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偏弱,城镇家庭代际收入向上的流动性总体而言要高于农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差异客观上加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新生代城镇家庭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能力相对他们的前辈有所减弱,而新生代农村家庭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能力要超过他们的前辈,在与城镇同龄人的比较中也处于优势;人力资本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因素,虽然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教育并没有显著地提高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但随着子女职业生涯的发展,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逐渐增强。此外,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等家庭背景因素对代际收入流动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乡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GSS2006的数据,本文对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偏弱,城镇家庭代际收入向上的流动性总体而言要高于农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差异客观上加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新生代城镇家庭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能力相对他们的前辈有所减弱,而新生代农村家庭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能力要超过他们的前辈,在与城镇同龄人的比较中也处于优势;人力资本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因素,虽然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教育并没有显著地提高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但随着子女职业生涯的发展,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逐渐增强。此外,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等家庭背景因素对代际收入流动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失业、贫困与收入分配差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利用1999年住户抽样调查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推算城市失业率、贫困率及基尼系数,并预测今后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失业率较政府公布值高出近3倍,特别是“下岗失业”问题尤为突出。(2)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加剧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3)城市与农村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持续扩大。(4)居民的收入分配在持续恶化。文章还指出,依据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中国尚处于基尼系数上升时期,因而在达到峰值之前收入差距还会扩大,这有可能成为社会和政治不安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以平方根指数作为衡量性别教育不平等的工具,得出以下结论:一、1990年至今,中国教育性别隔离总体呈下降趋势,城乡差异依然显著;二、地区教育性别隔离程度从高到低为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就各教育层次来看,教育性别隔离下降主要来自义务教育的贡献,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受教育机会相对更平等.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教育性别隔离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均教育经费并不相关,与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出生性别比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影响因素中的性别差异——以厦门市流动妇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系列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原工资收入和在厦滞留时间相关,与年龄、婚姻状况、在外打工年数无关.通过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除性别外)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笔者得出提高受教育水平是切实有效地解决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性别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基于 RIF 回归的分解方法分析性别工资差异,并对各收入分位数上的性别歧视程度进行估量和分解。研究发现:随着收入分位数的提高,特征效应对性别收入差距解释的比重逐渐提高;系数效应带来的性别歧视对性别收入差距解释的比重不断下降,但系数效应依然是造成劳动力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在消减性别收入差距上的作用减弱,而职业资格、掌握技能耗时、职业性别隔离和签订劳动合同等变量则有助于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We merge metropolitan-level measure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housing markets derived from two national housing audit studies, along with tract-level 1980 census data, with the 1979-1985 waves of the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housing discrimination on pattern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between neighborhoods of varying racial composition.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housing discrimina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impedes African Americans' mobility into whiter neighborhood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 based on black movers, the level of housing discrimination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the population that is white in the tract of destination. Hous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frican American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at which mobile white households move into whiter census tracts.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eliminati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by real estate and rental agents will fail to increase black residential mobility into racially-mixed and predominantly white neighborhoods. For both black and white households, life-cycle factors, such as age, children, and home ownership, impede mobility out of the current neighborhood. Conditional upon moving, socioeconomic resources, such as education and income, facilitate mobility into whiter neighborhoods.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类型、性别与工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200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现象。研究表明,女性劳动力无论在工资待遇还是持有的劳动合同类型方面均受到歧视。Oaxaca分解结果显示,男女劳动力自身特征差异和性别歧视分别解释了性别间工资总差异的50%。与此同时,女性劳动力持有长期合同的比率远远低于男性,性别歧视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Though demography’s roots involve a strong spatial component, recent attention to capitalizing on widely available spatially
referenced demographic data has returned the focus to spatially enabled analyses. Landscape ecology offer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oncomitant methodology in pattern metric analysis well suited for extracting process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Applied on the environmental side of populatio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research, pattern metric analysis has not
been brought to bear on population data per se. This research illustrates the utility of a pattern metric approach utilizing
U.S. Census data from 1990 and 2000 to document changes in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race and class in South Carolina. The
results corroborate similar findings elsewhere of exurban growth as well as an increasing income gap and spread of Hispanic
population, both statistically and spatially.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forces related to these processes is gained from explicit
assessment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method is offered as a complementary tool to the richly evolving field of spatial
demography.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进步和女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男性和女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逐渐缩小,但性别工资差距在我国是否缩小?全面开放的"二胎政策"又是否加深了女性就业困境?本文使用CGSS 2015数据,从结婚、生育角度出发,运用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Oaxaca-blinder分解等方法考察婚育事件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婚育视角下的性别工资差距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性别公平。研究首先通过对城镇劳动力的婚姻状态和生育情况与工资性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个人特征、人力资本、职业性质和地区等因素后,性别工资差距仍显著存在且婚育事件拉大了该差距。其中结婚使男女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均有所提高,但由于原始工资水平的差异和溢价大小的不同,性别工资差距被拉大;生育使男性工资增长,女性工资缩水,这同样加大了性别工资差距。其次基于分位数回归结果进行Oaxaca-blinder平均工资差异分解,结果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性别工资差距在缩小,但婚姻和生育对此差距的解释力度却越来越大且相对稳定。即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差距较大,但婚育对该差距的解释力度较小,相反高收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较小,但婚育对该差距的贡献却...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we use data from rural India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birth of a boy relative to the birth of a girl (i.e.,
the “gender shock”) on the savings, consumption and income of rural Indian households. We find that the gender shock reduces
savings for medium and large farm households, although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the shock affects savings for the landless
and the small farm households. We als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he shock on income and consumption for the former group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ource of the drop in saving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all in savings subsequent to the gender
shock arises from its effect on consumption in the year following the birth, and from its effect on income in other years.
Received: 3 September 1996 /Accepted: 15 July 1997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与社会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坚持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了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但是,当今家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孩的成长和妇女的发展。要实现家庭中的性别平等与两性和谐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建设先进性别文化、推进社会政策的性别主流化,关心女孩成长、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