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和苗绣     
曾丽 《中国民族》2010,(3):58-61
接过父亲终其一生心血收藏整理的苗族服饰,转眼已7、8年了。父亲曾宪阳被誉为“中国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而身为汉族的我,常常被收藏界误以为是地地道道的苗族。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在苗族文化浸染中,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光总是离不开苗族服饰,尤其是她那惊艳世界的苗绣。关于苗绣,我想,不仅仅一本书两本书就能讲完的。对于我来说,恐怕我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给所有在我的博物馆里,被这些美丽精致的苗绣倾倒的人们讲述这一文化遗产的来历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4年1到9月,我得到了"亚洲人研究亚洲"项目的资助,赴泰国清迈府从事泰国苗族的调查研究工作。泰国苗族与中国苗族同源同根,大约在19世纪中晚期苗族迁入泰国。他们自称为"Hmong","苗族"是他称。泰国苗族人口在北部山地民族中名列第二,大约占山地民族总人口的16.52%。根据2002年人口统计:泰国苗族有153955人,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等12个府的253个村子。为了了解泰国苗族的真实生活,我来到昆岗拉与麦沙买两个村寨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3.
看了壮族“歌圩”的讨论文章,我联想起苗族的“跳坡”。粉碎“四人帮”后,我多次到苗族地区工作,在和苗族干部群众的接触中,他们提出已禁十来年的“跳坡”可不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4.
动我者唯天然之美——记中国著名漆画家乔十光□黎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妇女都善于刺绣,水平最高者,我认为是苗族,堪称第一;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妇女都喜欢银饰,用量最多者,我认为也是苗族,堪称世界之最。———乔十光上述引言只是乔十光对中国南方这个美...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海南苗族大多数是从广西迁徙而来的苗民后裔 ,历史上与汉族交往甚密 ,并深受汉族的影响。苗汉在经济上有着不可分割的互相依赖关系 ,文化上苗族深受汉族的影响 ,苗族不仅借用汉语读音、构词及句子 ,而且在苗族聚居区使用和传播汉字 ,汉族的民间文学对苗族民间文化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作者得出 :在海南 ,苗汉两族历史上是友好往来、和睦共处的 ,这也是苗汉民族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管祥麟 《民族论坛》2003,(11):23-24
不学织布绣花嫁都嫁不出去贵州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清水江中游,是清代著名苗族农民起义领袖张秀眉的故乡。全县人口14万余人,苗族占了93,9%,素有“苗疆腹地”之称。苗绣,则是黔东南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其精湛的工艺、绝美的图案造型,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县城街道的一角,坐着一位卖小杂货的老太太,她叫王安丽,今年83岁了,曾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木家”称号。老人戴着老花镜,在一块深蓝色粗布上飞针走线,我不忍心打断老人,蹲在一边看她刺龙绣凤。她发现了我,便操着一…  相似文献   

7.
花开遍地,熏风萦绕。湘西凤凰山江集市,人流如织。两排木板铺就的摊位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银饰,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如一条银色的长龙蜿蜒地卧于人头攒动的集市中。循着这耀眼夺目的光芒,我找到了此次的采访对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龙米谷。只见他身着灰色细格子苗族家机布衣服,头绾蓝白相间的苗族头帕,一脸的憨厚,满眼的笑意,招呼着他的生意。  相似文献   

8.
正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装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展示了湘西苗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湘西苗族妇女穿上苗族服装,配以精致刺绣、炫丽银饰……使她们与湘西的山水一样自然和谐、楚楚动人。随着社会发展,湘西苗族服装也不断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苗族人口资料表明,美国苗族是一个既年轻又发展迅速的民族,在这一社会的成员中,较年轻的人所占的比例每年都有所上升。因而,苗族青年前途如何,将最终决定着苗族在美国定居的情况。正如在本项研究进行过程中苗族人同我讨论青年前途问题时曾指出的那样,教育和文化调适(culturaadjustment)这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遗产项目的保护成效。结果认为,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起源于佛教、道教与苗巫交融形成的苗族"巴代扎"掌坛法师身份确认的度职仪式,以"赤脚踏刃,手脚并用,蹬高作舞"为运动方式,具有身份转换的文化意义,当代通过苗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体育竞赛开展传承活动,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文化遗产得到较为理想的保护。提出了提炼苗族上刀梯"惊险刺激,超越自我"的创意概念、描绘优秀程度和定位于旅游演艺和开业庆典、中学生的成人礼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毕业典礼的开发利用对策,拓展上刀梯文化遗产的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向民航 《民族论坛》2013,(12):29-29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苗族,从小至大生活在苗区里,耳闻目染,和乡亲们一起上坡下田,受到纯朴的乡风熏陶,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正>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数千年中所经历的种种变迁,及其某些特有的历史遭遇和生活环境,使苗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同时也就决定了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基本特点。对此,我在《苗族史》的《绪论》中曾概括为五个方面。本文拟就中二点进一步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认识福兰克和苔是在小城的枫叶情酒吧里,他俩都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 那天晚上,外事办的英语翻译倪春小姐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有几位外国朋友等着见我,要我到枫叶情酒吧会面。 我知道,要见我的这几位老外,还没有来小城之前,倪春就已通知我,他们是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专家,热心民族文化教育,此次是专程到苗寨考察研究苗族文化教育的。因我在民族部门工作,又  相似文献   

14.
正苗族锉花,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锉出具有纹样图案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是用凿刀锉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苗族锉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湘西苗族锉花,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着锉刀下的湘西风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古籍和碑刻材料,对苗族的姓名历史和现在,作一探讨。 一、古代苗族有支名无姓氏 融水县北支苗族从贵州省迁入时,分为沙、分、鲁三个支系;至今已有500多年了。据苗族老人说,古代苗族只有支名无姓氏。红水乡高文村89岁高龄的贾青响说;“苗族有姓大约从我祖父那一代开始,以前是没有姓的。我们小的时候,见到汉人进村就说汉官来了,就跑去躲起来。只有村里的头人才  相似文献   

16.
泰国的苗族     
苗族(又称Miao—tze,Mung,Che—hpik)是泰国最大的,政治上最重要的高地部族之一。整个亚洲的苗族总数估计约八百万人。目前多数苗族居住在中国南部(二百——四百万人)。其他苗族分散居住在老挝全境、北越和缅甸。居住在泰国北部的苗族有四万五千到五万人,其中青苗人数最多,白苗其次,公竹苗人数最少。  相似文献   

17.
苗区的记忆     
来贵阳之前,早就计划要到苗家地区实地考察一下苗族妇女的打扮。为什么我对苗族妇女的打扮这么感兴趣?这要回顾到30年代初期。那时我在上海画过时装设计,并在一家名叫“云裳”的时装店当过设计师,还有一次为一家英国花布进口公司办过一次时装表演会。这是我画漫画之外的又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著名的民族学家石启贵先生所著的《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其手稿流落于台湾长达半个多世纪。最近,在海峡两岸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此书即将出版。在这一本珍贵的实录中,苗族巴代文化占据了重要篇幅。我作为湘西州人民政府命名的苗族巴代传承人,有幸被邀请参与《实录》的编整译注工作。脱稿后,我又通读了两遍。一种崇敬、感念之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恐怕是其他读者难以体会得到的。  相似文献   

19.
田明 《民族论坛》2006,(10):38-39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小车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颠簸,直朝吉首市丹青苗区飞驰而去。尽管窗外已经桃红李白,菜花飘香,一片春意嫣然,而我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一种无形的压力和使命感使自己忐忑不安。这次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是为明年国家级第二批申报作准备,任重而道远。去年在国家级首批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中,由我主持的《土家族织锦技艺》已获国家文化部的审批公示。这次大家希望我能为湘西苗族也拿出一个项目,我思考再三,打算看看“芭排”。说实话,我心中无底。湘西苗族“芭排”也属织锦,“芭排”是苗语,即花铺盖,汉语…  相似文献   

20.
2月16日,我受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到保靖县苗族聚居的中心乡负责“三个代表”教育的指导工作。由于不懂苗语,组织专门给我安排了一名苗族青年干部当“翻译”。他就是县农机局驻中心乡五牙特困村建整扶贫工作队队员吴先成。初见小吴,人精瘦,话不多,穿着一身发白的旧衣裳。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诚实、憨厚。在两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他与我结伴同行,在平时的工作中,贴近他,了解他,通过深层次的交往,我发现这位从凄苦风雨中磨练出来的苗族国家干部,就是“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