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期的汉语修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汉语修辞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者们首先对修辞的本质、修辞的原则、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修辞学体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修辞学的传统领域是新时期学者们用力最多的领域,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比以往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另一方面,在现代视野下努力寻求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给新时期的汉语修辞学带来了生机.与此同时,基于修辞学的边缘性,修辞学界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这成了新时期汉语修辞学的一个亮点.这一时期,关于汉语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时期的汉语修辞研究,虽局面繁荣、成就显著,但在理论建设、规律揭示、特色创建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的发展应在事实的发掘与资源的开发、思路的拓展与研究的沟通、引进与创新、动态性与科学性等方面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史研究和修辞史研究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宗廷虎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修辞史研究而言,在理论探索中,指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修辞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辞格史研究的理论;在实践研究中,具体研究了借代、引用、避讳、回文、镶嵌、顶真这六个辞格的历史演变,进而研究了诗歌体中连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药名嵌字格的历史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史;在方向引领中,组织撰写《中国修辞史》和《中国辞格审美史》。这些成就,对修辞学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至今的评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内容,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最早从修辞学史角度深入开掘这一宝贵的学术资源。当前已有多篇研究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佳作问世,但对他们在评点修辞研究方面的贡献还少有专论。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为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开辟了评点修辞研究领域,评点修辞如今已成为修辞学史研究的新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今汉语修辞学研究空前繁荣,但是修辞学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至今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多年来研究汉语修辞学史的“四大家”为修辞学史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他们在编写体例、方法、体系方面各有优劣得失。世纪之交的修辞学史研究要走向全面发展和繁荣,需要修辞学界的广泛参与,尽快建立起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史体系。文章首次比较全面地评述了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5.
文章写作要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必须讲究篇章修辞,篇章修辞研究的是文章篇章方面的修辞问题,按理也是作为研究语言应用效果的修辞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我国实际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建构中,明确提出篇章修辞,却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其中,尤以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倡导篇章修辞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篇章修辞学的建立;在修辞学史的研究中,精选篇章修辞学史料,多角度呈现了篇章修辞学的发展轨迹,并且还率先对古代评点中的篇章修辞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修辞史与修辞学史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如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等研究的比较以及从修辞史自身的"史学"价值角度看,研究修辞史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切可以接触、辨认的汉语修辞文本--包括所有汉语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献的语料,也包括现代互联网上的各种汉语语料资源.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历史中探询、揭示、描述各种修辞现象的生灭规律,寻找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和演变轨迹,建构完整的修辞史理论体系.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阐释论等现代理论方法.要努力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富的修辞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来研究汉语修辞史.  相似文献   

7.
宗廷虎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修辞学家,他对修辞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他在修辞学史和修辞史方面的成就,忽视了他在修辞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修辞学理论建设上,宗廷虎明确了修辞学的学科属性,继承并发展了陈望道的"题旨情境观",适度扩大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而在修辞学研究方法上,宗廷虎大力提倡并纯熟运用的多维观照方法和辩证考察方法,也对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硕士点。该学科由修辞学、方言学、汉语史三个专业方向组成。修辞学研究方向有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师承好、年富力强、研究方向集中的学术队伍;从事修辞学研究时间长、基础厚实,在汉语修辞学界有良好的口碑并颇具影响力;学科成员,勇于攻坚、锐意创新,在多个修辞学分支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带头人冯广艺教授是国内修辞学界中青年学者的杰出代表,自八十年代以来,已取得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了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性质和范围汉语文化修辞学是要通过对汉文化与汉语修辞关系的研究,使人们对于同汉文化密切相关的汉语修辞规律有一个比较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以帮助一切说汉语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上述规律的指导下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汉语文化修辞学是以汉文化学和汉语修辞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具有跨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由于汉语文化修辞学并不把揭示文化与修辞或修辞与文化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只是作为深化修辞研究的途径--换句话说,汉语文化修辞学的旨趣是在修辞上--根据学科研究落脚点决定学科归属的原则,我们认为,它既不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宗廷虎、李金苓、袁晖等合著的有关修辞学史专著,首次在国外刊物上系统地评价了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盛况,概述了中国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修辞研究取得的长足发展,肯定了上述修辞学史专著的特点和贡献,并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和学科建设的高度,说明翻译介绍修辞专著的重要意义,提示我们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应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3.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德勒兹对尼采的解读,对差异、问题化、多样性、重复、褶子、组合、欲望等诸多概念的展拓对福柯产生的深刻影响。德勒兹对福柯思想的分析十分深刻,分析福柯思想中的德勒兹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福柯。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悲剧的诞生》标志尼采哲学的诞生。尼采以古希腊的酒神精神为基础 ,反对理性 ,提倡解放人的本性 ,并以酒神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解读《悲剧的诞生》对于了解尼采哲学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连浊"是日语的一种特有的发音现象。从历时角度对"连浊"称呼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连浊实质上就是复合词中后部要素的词头无声辅音转变为有声辅音的语言现象,且除ハ行外,该辅音与有声辅音之间依据有无"声音"这一标志而形成"欠如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