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践中,保险诈骗罪往往通过共同犯罪的形式实施。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之间的共同犯罪,在司法中应注意以自伤、自杀或自毁财物的手段骗取保险金情形的认定与处理。因为保险诈骗罪的实行行为是复合行为,无身份者可以参与实施其中的虚构保险理赔原因的欺诈行为,所以也可构成共同实行犯。刑法第198条第4款是关于保险诈骗罪共犯的特别规定,其中既包括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基于单方故意的片面共犯,也包括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合谋的普通共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共同故意诈骗保险金的行为,可以根据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予以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台湾和澳门地区以及某些国家的保险立法和学理上有所谓的“推定受益人”,即当保险契约未指定受益人、受益人指定不明、指定的受益人放弃或依法丧失受益人资格时,“推定”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受益人.实际上,推定并不是保险受益人产生或确认的途径:首先,投保人因其并非保险标的之权利人而不应当被推定为受益人;其次,被保险人因其为保险标的之权利人而为当然的保险金请求权人,即法定之受益人无需以推定而确认.因此,当出现上述情形时,保险金请求权仍属于被保险人或回归于被保险人,而并非由所谓的推定受益人受领.  相似文献   

3.
受益人在财产保险新型险种中的出现日益增多,但是中国《保险法》仅在人身保险中确定了受益人制度,对财产保险中能否存在受益人以及其法律地位没有明确规定。被保险人指定第三人为受益人的财产保险合同是典型的赋权型第三人利益合同行为,符合合同法和保险法的基本原则,第三人受益人获得合同项下独立的固有的保险受益权,应在司法实践和立法中予以承认和保护。但是,鉴于财产保险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对相关利益人的影响,应根据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对其予以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4.
在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道德风险表现多样,成因复杂,危害严重.作为人身保险的副作用,受益人的道德风险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采取一系列法律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制,防范和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在保险危险的保障和道德风险预防的激励之间寻求平衡,兼顾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与保险人多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在处理完后事后,保险公司通知我领取了父亲生前所投的意外伤害保险金两万元,不料,为此却引起了家庭矛盾。在此之前,对父亲的遗产大家都没有异议,而对这笔保险金,大多数人认为老人家留下的就是遗产,就要由大家继承。但我认为,在最初投保时,父亲就在保单上填写了受益人是我,所以,我认为两万元应归我所有。请问:按法律规定,指定了受益人的保险金是不是遗产?读者:郁平郁平读者:对于保险金是不是遗产能否作为遗产处理,从法律规定来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要准确判断是不是遗产主要取决于保险金的…  相似文献   

6.
被保险人是保险金请求权的原始权利主体,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是被保险人的保险金请求权发生移转的结果,受益人是保险金请求权的派生权利主体。受益人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死亡人身保险,非死亡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中同样可设置受益人。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性质为效力不完整的债权,只具有请求维持效力而不具有请求给付效力。根据被保险人的保险金请求权发生移转的原因不同,受益人的产生方式应分为意定方式和法定方式,意定方式包括单方指定方式和合同指定方式。被保险人死亡时未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可依继承法的直接规定成为法定受益人;责任保险中依法享有保险金直接请求权的受害人实为保险合同的法定受益人。  相似文献   

7.
依据德国与中国大陆现行有效的法律或相关的司法解释及一般法理,就同居事实身份关系、家务劳动在婚姻关系中的定位、婚姻关系法律本质的认定等问题进行比较,其同居事实身份关系应有条件地认定为事实婚姻或转化为合法婚姻,家务劳动在家庭法所确定的婚姻关系中应定位为一种职业,婚姻为民事契约应在家庭法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保险金给付请求权属于固有权并非继受而来。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取得的保险金不得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不能用以清偿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保险人受益权方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们在充分保护受益人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寿险合同具有储蓄性,倘若投保人为逃避债务,将自己的财产借寿险机制转赠于受益人,从而导致失去清偿债务的能力,则法律如何保护投保人的债权人的利益呢?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律应该引入相应的规制机制,以保障被保险人的遗属获得足够的经济保障,同时兼顾投保人的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投保人利用寿险机制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清偿。  相似文献   

9.
美国残障保险(DI)是保障残疾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险,残障保险的诞生标志着美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残障保险金主要来源于工薪税,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共同承担并通过残疾福利金的形式发放给受益人.残障保险金是以信托基金的形式进行投资管理,基金的投资受到严格规定,严禁投入市场,这种方式可有效的规避风险,确保残障保险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案例整理发现,现行法律制度中,判定主体资质有瑕疵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理由主要为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法人行为能力欠缺,但此种认定路径并不合适,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判定理由更具正当性。对于主体资质失而复得从而恢复合同效力的司法解释,无论是法律行为的补正或确认制度,或以主体资质作为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等学说,都难以成为其理论依据。从保护特殊建筑的法规立法目的的角度,可以判定主体资质嗣后取得的合同有效,但这只能是少数情形。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解释方式:从司法解释到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成文法具有一定的缺陷,故而法律需要通过解释才能对现实发生作用,这种解释法律的职能往往为司法机关所承担.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判决,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并产生新的权利.判决的这种功能需要一种能够使判决相对稳定的制度来支持,然而,中国现行的司法解释不能完成这一使命,因此,本文认为,需要引进判例制度.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都存在着判例制度,通过判例与成文法的互补,使法律解释以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方式进行,使法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能够得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最高法院作出越来越多的具有普遍法律适用意义的判决,这与司法解释在功能上具有同质性。但判决所形成的裁判摘要与司法解释条文相比,更有可能被细致、准确地适用,也更具有司法的正当性。在现有司法解释体制难以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发挥最高法院判决的比较优势,提升最高法院的公信力,可以逐步推行法院引证判决的制度,同时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改革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改革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13.
自首,作为一项可以减轻或从轻刑罚的刑事制度,它在实践中的有许多种的具体情形。我国现行刑法第67条只规定了自首的基本定义,分清了两种不同的自首情形,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司法解释又进一步细化了对自首的认定,但这依然不能保证实践中对自首情形的认定。结合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从实际情况和立法精神出发,着重对实践中碰到的七种情形进行分析,来正确认定自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研究,指出解决问题和不足的关键不在对现行的法律解释体系作细枝末节的修理,而在于对其进行重新架构,并且认为这一架构的重中之重是对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以使整个法律解释体系和谐,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法律世界中的人或者初涉法学界者最常见的词莫过于"权利"、"义务"和"权力"了,这三个词共同构成了法学大厦的基石。它们为什么要存在? 如同杨树的生长需要土壤、空气、水分、阳光一样,人的一生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中国古代的一首打油诗反映出一个人奋对人民来说,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唯一的权力是良心。——雨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有限责任公司代持股权的执行尚缺乏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也存在争议。对《公司法》第32条第3款所称的“第三人”可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明确其含义,提供统一适用标准。当显名股东为被执行人时,隐名股东不得对抗执行代持股权;当隐名股东为被执行人时,显名股东能否对抗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分情形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分析相关现行法规范,必须从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梳理出其规范内容,并对其立法旨趣与理论基础予以探寻和明晰。检讨相关现行法规范,发现在立法模式、规范设计的可操作性、规范设计的开放性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立法价值取向,整理出克服上述局限的基本思路为:放开流转方式的种类限制,同时设置各种流转方式适用的前提条件与程序性要求。因循此基本思路,可以提出改进相关现行法规范设计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女儿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金额为15万元的人寿保险,并指定她的儿子为受益人。今年春节期间,我女儿携带儿子出外旅游,途中发生车祸,母子不幸死亡。我在悲痛之余,向女婿提出能否平等继承这15万元保险金,却遭到女婿的拒绝,说我不能继承。请问,我能继承这笔保险金吗? 任珍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传统所固有的“情理”,“善”等伦理准则被“财富最大化”的经济理性所代替。适应这一现象,就要寻找一条合理有效的途径,即:用法律规范的方式将道德行为者与受益人视为债权人与债务人,赋予道德行为者以民事补偿请求权。用权利作动力,改变传统社会的法律义务,更有利于现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欺诈是民事欺诈在信用证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导致信用证欺诈的主要原因是信用证法律制度的抽象独立性原则,此外,低风险高回报的利益驱使以及单据格式的不统一都可诱发欺诈的产生。按欺诈的主体不同可将其分为:受益人欺诈、开证申请人欺诈、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共同欺诈、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共同欺诈、受益人和承运人共同欺诈。对信用证欺诈问题的规制,可以分为事后与事前两种方法,以确保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