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关注文学中的生命表现,用生命来充实文学,推崇生命的神性,认为文学之美就在于表现生命,由此形成“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在文学中追求一种真、善、美合而为一的理想人生.这种文学理想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合力:作家对生命的静观、用生命体验来阅读“社会”、用勤奋写作来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沈从文创作与思想的核心范畴。他所说的生命一方面是指主体在浑然一体状态中感受到的透明烛照、空灵自由的生命状态。另一方面又指主体在这种状态获得的对于宇宙、人生意义的觉悟,最后还指主体追求爱、美、神等高级精神需要的超越性本能,即沈从文所说的乡下人本性。根据乡下人本性的实现程度,生命区分为完全生命形式和不完全生命形式两种。沈从文认为,不完全的生命形式是滋生社会黑暗腐败的心理基础,只有铲除这种不健康的生命形式重新激发生命对超越的追求,社会政治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沈从文的生命观是一种建立新道德、新价值的尝试。他欲建立起一套顺应人的健康本性的,而非从人自身之外的权威演绎出来的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通过对文学、人生、生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思索,提出了“美在生命”的命题,指出了“生命美”逐层递进的三层含义,即原始自在的“生命美”,努力自为的“生命美”和“极致”形式的“生命美”——“神、爱、美”三位一体的“生命美”。他以自己在湘西和都市两大题材领域的丰富创作,从正反两方面表达出他对充满“神性”的“生命美”的热切希冀和无限憧憬,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并以文学启蒙的鲜明特色书写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对“生命”的理解与他对“水”的自然性态的感悟密切相关。水的“润下”、“顺其自然”和流动不居与柔性 ,构成沈从文“生命”的隐喻。  相似文献   

5.
船作为维系人与自然———水的中介 ,成了沈从文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舞台 ,它因此被赋予了“生命” ,从船的命运沉浮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的命运的兴衰。为作家提供了接触人事的直接工具和窥探人类命运的微型窗口。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原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始精神进行热情赞颂和充分展现。沈从文小说生命原始精神是从男性形象的野性和强力,女性形象的水一般美的生命特质和不受物质功利污染的情欲性爱等方面得到展现的。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生命价值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追求“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主要指向自然率真的生命品格和雄强健康的生命气魄,代表沈从文“皈依自然”的生命理想;其二,坚守“生命庄严”的精神向度,主要指向“生命神性”的超验层面,代表沈从文“向人生远景凝眸”的生命理想;其三,反对背离生命本质的“阴性人格”,主要指向生命的阴暗层面,代表沈从文根除国民劣根性的生命理想。三者综合而成一个整体,构成沈从文独特的生命价值观,从中显示出其主体独特性,深刻地影响到其创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他以故土湘西为题材的散文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整体上形成了人性与神性相结合的丰富内涵。因而 ,他对湘西人性问题的思考问题同湘西人对“远景凝眸”的理想追求结合在一起的 ,并具体糅合到边地特有的自然、社会风貌的充分展示之中 ,从而形成一部湘西文学世界人性善恶独特的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9.
昆明时期的沈从文致力于对理想生命的重造。他将“美”与“爱”作为理想生命的核心内涵,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然而,沈从文的“抽象的抒情”并不意味着与现实无关,其背景和最终归宿都联系着民族人格的重造。正是由于这一现实目的的存在,他的“抽象”重构遭遇到了“具象”的冲突,这也暗示了他后期思想存在着内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30年代众多作家中,沈从文独树一帜。他的全部小说浸透着作者的血肉与终极关怀。他用饱蘸着情感的笔抒写了文学生命中灿烂的一页,奔涌着滚滚的生命意识。具体体现在:文学的“梦”与“真”;品性的迷醉描写;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1.
湘西封闭、偏僻的地理环境,使得先楚文化传统中的"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习得以保留,民众普遍具有泛神观念,认为天与地之间、神鬼与人之间、山川与人之间,乃至禽兽与人之间都有某种奇特的联系.人作为自然之子,没有也不需要个人的意志,一切顺从自然,把关乎人事的一切委诸神灵.缘于这种生存观念,他们在面对无常的世事时,总能泰然以处,如同接受生命、接受快乐和健康一样,接受灾难和痛苦,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命运归属感.沈从文小说对这种神性氤氲的生命形态予以了关注和表现.  相似文献   

12.
李倩 《南都学坛》2006,26(3):49-50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在他诸多作品中不乏有较多的情爱描写。在沈从文的审美视野内,性爱是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一种象征,他主张一部伟大的作品,总能表现出人性最真切的欲望。他肯定人的自然、和谐、健康的情欲,反对生命的被束缚,反对虚伪的道德观念,反对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某种倒退。沈从文以唯美而又犀利的笔调向人们揭示了“美在生命”的哲学意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沈从文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对生命的沉思与对抽象的追求.人的生命的脆弱与有限,引发他的沉思.他主张,人必须具有"幻想或理想"的精神形态,要求索人生哲学,要确立生命的神性,要在艺术创造中寻求抽象之美,使生命从有限趋于无限.沈从文试图以文字符号,来追述、描摹幻觉中不脱离感性具体的美的抽象形式,其实验性作品<看虹录>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这类抽象的追求,也会使沈从文原与卢梭同调的"自然状态"的浪漫审美取向被干扰与消解.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崇尚生命的自然状态;二、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尊严;三、爱是生的一种形式.在<边城>里,沈从文为他的生命哲学作了一次诗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生命观与西方现代心理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意识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创作中常见的节目。弗洛伊德心理学对沈从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在以生命观为核心的人生观及其创作的主体走向上,沈从文没有走向弗洛伊德主义。他对“生活”与“生命”的诠释以及对乡村各种生命形式的探寻与发现,显示出他对人生的心理学观察角度,并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取同一立场。只有全面理解沈从文的人生观及其创作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关系,才能对沈从文的人生观及其创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17.
沈从文侠义叙事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湘西苗文化是沈从文的文化自觉,对其文学创作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苗族生命伦理观念决定了作品中侠客义士的血性冲动,在行侠仗义的价值追求和理性原则上与中国传统侠文化不太一致;面对危机中的大中华民族和苦难中苗族的民族立场选择,决定了侠义叙事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8.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抽象”是一个具有特殊意味的概念,它特指那种意识与潜意识交融的迷狂、沉迷体验.沈从文很多思想命题,如“神在生命中”、“生命最完整形式”,都是在“抽象”中形成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术界并没有充分注意到“抽象”一词的特殊意蕴,更没有注意到“抽象”与其生命之思的联系.重新审视“抽象”的内涵对于揭开沈从文思想之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巧英 《南都学坛》2009,29(4):50-51
"美在生命"是沈从文的艺术观。信仰生命、探索生命、讴歌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基本主题。沈从文小说的女性形象基本有乡村女性(主要是湘西女性)和都市女性两种。湘西女性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她们在原始自在的生命形态中展示出自由舒展的生命活力和对美与爱的炽热追求,在自在、蒙昧的生命形态中昭示着生命的本真价值。  相似文献   

20.
鲁迅、沈从文作为两代现代作家之代表,他们在文学书写中所表现出的生命价值取向与生命观照方式具有某种"共名"的一致性,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生命观的重要内涵。他们的生命观吸取了传统儒家生命观与现代个性主义生命观中生命要有所作为的积极因素,扬弃了儒家生命观为"仁义"的绝对价值理念与个性主义生命观中极端"为我"的狭隘性,不惜以"死"为最坏的结局,义无反顾地进行生命"实验"。两者"有所为"的生命价值取向、关于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知、自我道德的探寻与确证等生命观,彰显了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对生命价值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及这种精神薪火相传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