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新”新经济地理学,测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异质性特征和趋势,并构建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及细分行业集聚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其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高质量增长方面尚存在短板且呈现异质性,存在内部效率结构不均衡、技术进步不足、技术生产率低下、规模效益尚未形成、有效供给不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为滞后等问题。(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依然存在粗放型、滞后性的特征,各行业间异质性较大呈现出非均衡现象,各行业均由于技术效率水平影响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对城市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呈现出“倒U”型关系,需要引导各要素形成技术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引领作用和结构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流通产业规模、经营效益、发展环境对居民消费具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选取1995—2011年我国及各省份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确定了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流通产业规模、经营效益、产业环境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居民消费与三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壮大流通产业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完善产业环境都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从固定变截距效应可以看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选取我国2000-2012年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引入融资依赖度和资产有形性指标,考察金融市场发展对制造业不同行业产值和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行业产出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文章最后对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用区位熵指数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情况,并通过201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部作用效果要强于西部,并且影响效果逐年递增,最后得出金融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直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具有直接正向作用,其中降低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最显著;从细分行业来看,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TFP的直接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在间接作用中只有交易成本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互联网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人力资本影响TFP,而在技术创新方面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从基础设施、人才建设、交易成本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层面剖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及其异质性与调节机理,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优化内部环境、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强化内部控制活动执行力度和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效应大于非制造业企业,且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显著但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企业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这一现实背景.文章选取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分别就城镇化对全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还比较小;在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也较小,且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促进中国服务业更好发展,同时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以城镇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这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通过择取1996—2017年全国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对现代服务业综合政策在重庆市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做出合理化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现代服务业综合政策对重庆市产生明显经济增收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增收效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通过政策红利动力驱动而产生的边际效应却趋于弱化。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通过进行一系列安慰剂检验,确保结论的稳健可靠。  相似文献   

9.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因此研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也是较为重要的学术和政策问题.利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发现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减少居民消费需求.我国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用预防性储蓄假说进行解释.实证研究同时发现在当前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减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影响的作用机制和门槛特征。研究表明:老龄化显著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通过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老龄化对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生阻碍作用,但在东部地区产生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老龄化通过劳动力禀赋、消费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抑制作用,但通过投资需求产生促进作用;老龄化通过消费需求对生活性服务业产生抑制作用,但通过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产生促进作用。门槛回归结果显示:经济水平较高和城乡收入较低的发展阶段,老龄化阻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发展阶段,老龄化阻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亦有缓解。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应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加快资本技术对劳动力在服务业领域的替代,缩小城乡、区域间收入差距,促进产业间协同发展,进而实现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1999-2007年高技术产业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本文在测算各行业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市场势力及出口导向程度等因素对该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R&D要素投入对该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具有基础性促进作用.外资产权比例上升有助于行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但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甚至出现负向影响趋势,内外资企业R&D强度普遍差距较大是造成这种异质性溢出效应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经济活动的相对密度会对自身效率产生影响。该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及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我国服务业聚集状况及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服务业以及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较低,多数地区的服务业区位熵大于1,区位熵最高的是北京,但服务业集聚对服务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8个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数据,分别使用Ellison-Glaeser指数和平均集中率方法从行业和地区角度测度长江经济带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在使用Moran指数I检验现代服务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基础之上,建立空间固定模型对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因素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房地产行业最低;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最高,贵州最低;政府干预对长江经济带现代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有抑制作用,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则有促进作用,信息化水平对其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发展速度目前呈现出迟滞的态势。影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发展缓慢,工业化水平、人均收入、城市化程度等都比较低,等等。其中,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服务业内部行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的不平稳主要受各因素不平稳发展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各因素发展制约的突破会促使服务业回到稳定发展的趋势。促进服务业发展,改变其发展迟滞的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关键是突破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同时在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中,注意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工业化、城市化带动服务业现代化,以现代化服务业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以内蒙古2004—2013年10个盟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及各细分行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同时采用虚拟变量法深入分析地区经济圈与其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细分行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地区经济圈与其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要以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同时要重点发展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逐步规范房地产业,明确地区经济圈产业定位,逐步发挥地区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既表现出行业队伍壮大、吸纳劳动力多、吸引外资贡献大等特点,也存在对国民经济贡献度偏低、内部行业发展不均衡等不足。采用区位熵方法的定量测度显示,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其6个代表行业呈现主城区集聚态势、整体集聚水平较高,但内部各行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互联网将成为促进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引擎。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交通物流业发展能够提高互联网对居民消费的溢出效应;同时还发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伪城镇化”现象,因此,“十三五”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19972011年我国28个省区服务业增加值和旅游外汇收入面板数据,建立了服务业与入境旅游之间关系的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这一实证研究表明,各省区入境旅游对服务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各省区在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条件、交通便捷程度、旅游安全等方面存在差别,各省区入境旅游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也就不同,需要在提高对入境旅游及其对服务业影响的认识的前提下,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促进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加强与境外的联系和合作,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旅游地安全管理,以加快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2002-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反向抑制作用,房价对居民消费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金融发展和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建议合理利用金融手段协调金融发展和房价,以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20.
利用151个国家1960—2017年的跨国数据构建了动态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对收入不平等与居民消费率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与居民消费率整体呈“倒U型”关系,但这一关系只在发展中国家成立,发达国家中这一关系并不显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发达国家促进居民消费,而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效应不显著。另外,消费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民生性财政支出和国家的系统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