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提出测取催化剂活性变化较快反应系统,催化反应动力的一种新方法,为催化反应学测试中,由于催化剂活性变化而引起的数据偏差进行修正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铁铬系B113-2型高变催化剂上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活塞流管式积分反应器,在1.0MPa压力下,对国产B113-2型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对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从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出:该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活化能比较低,因此其低温活性较好;该催化剂上H20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大,推测可能是由于该催化剂中Cu组分作用的结果。C02对变换反应速率的抑制作用很大,因此为提高变换反应速率,应当设法减小C02的不利影响。H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比较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
用K issinger法对环氧/氰酸酯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了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研究表明:加入催化剂后各样品的固化反应活化能都有所降低,其中乙酰丙酮铜可使反应活化能下降30%,催化反应的级数为2;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也能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15%以上,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能大幅降低固化反应温度。以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与不加催化剂的氰酸酯/环氧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均为1。钛酸四正丁酯催化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固化交联反应是一步连续进行的,而以其他催化剂催化和不加催化剂的固化反应是二步交替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连续微反装置中,氢气分压9.0 M Pa,体积空速(LHSV)0.6~3-h 1条件下,以正十六烷为模型化合物评价了两种催化剂的加氢异构性能。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正十六烷加氢异构反应动力学,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网络。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助剂和载体的催化剂A、B作用下正十六烷的加氢异构反应网络不同,催化剂B的反应活性和异构产物的选择性较催化剂A高,更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3.0MPa压力范围内,对国产B113-2型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宏观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对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进行丁模型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从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出:该高温变换催化剂内扩散影响严重;该催化剂上CO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其它铁系变换催化剂相比变小,推测可能是由于扩散影响或是该催化剂中Cu组分作用的结果;CO2对变换反应速率还是存在一定的抑制.因此为提高变换反应速率,应当设法减小CO2的不利影响;H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比较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忽略.压力对变换反应速率影响较大.3.0MPa压力以下.反应速率随着压力的增加线性提高,但在1.0MPa以下时的增加速度明显高于1.0MPa以上的增加速率.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推导了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与转化率的一般关系,讨论了可逆放热催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不仅与转化率有关,还与催化剂的活性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国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固体酸D001-CC树脂为催化剂,顺酐乙酯化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验证了顺酐乙酯化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为一快反应,第二步为一可逆平衡反应且速度较慢。顺丁烯二酸乙酯为反应中间产物。用尝试法计算得各步反应速率常数k1=1.96*10^-3L.mol^-1.min^-1,k2=2.73*10^-5L.mol^-1.min^-1,k3=4.75*10^-4min^-1。  相似文献   

8.
焦炉煤气还原硫酸钠制硫化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固定床反应器内600~700℃的温度范围研究了焦炉煤气还原硫酸钠制硫化钠的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在固定床内随着温度的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并能达到较高的转化率.温度低于680℃,表现为催化反应,Fe2O3是活性较高的催化剂;在700℃以上表现为非催化反应。焦炉煤气中氢气的浓度和硫酸钠的颗粒直径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在反应器内只要控制合适条件,往硫酸钠中加入脂肪酸的钠盐可以避免烧结,并能获得更高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9.
钯氮膦配体络合物催化双羰基化合成苯基丙酮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用钯单膦配体作为催化剂的氯苄双羰基化生成苯基丙酮酸甲酯的催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压力达60MPa后产率无明显变化;反应温度在373K时,产率和选择性都达到最大值;催化剂用量有一最适宜值,配体不同此值也不同。文中也讨论了双羰基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在间歇和连续反应釜中研究KOH、Na2CO3、K2CO3、Li2CO3、NaOH及NH4OH,(NH4)2CO3和氨作为催化剂时,气-水溶液体系水煤气变换催化反应体系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作为催化剂,都能提高水煤气变换反应的速度.其中以NaOH、Na2CO3、KOH和K2CO3性能较好,综合考虑,其中Na2CO3是最具潜力的催化剂.对比实验表明,其中对加速反应速度起决定性作用是其中的阴离了,而不是阳离子.对于Na2CO3催化剂系统研究表明,温度对反应体系的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在250℃以上时催化活性才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浓度对于变换反应的活性影响最大,虽然少量的催化剂就能促进反应活性,但只有当催化剂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反应速度才能明显提高.压力对反应系统的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提高系统的压力明显加速反应速度.实验后残余液体中甲酸根(HCO2^-)和甲醛(HCOH)的存在,可以推测反应过程是通过甲酸根(HCO2^-)和甲醛(HCOH)作为中间物种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固体超强酸: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对乙酸了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酯化率的多种因素.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丁酯,具有较高的活性,在最佳条件下,酯化率大于90%。此外,该法与硫酸作催化剂相比,具有流程短、设备腐蚀程度小、无三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费托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费托合成反应机理的近期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费托合成反应碳化物机理基础上的烯烃再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免焙烧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助剂P和螯合剂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O、MoO3负载量分别为3%和12%的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助剂P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选择性,但对活性影响较小;螯合剂柠檬酸(CA)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较显著,当每摩尔(Co+Mo)中添加0.75mol的CA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开发高效催化剂是提高原油催化酯化脱酸效率的关键。将 K2 CO3 /Al2O3 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原油的酯化脱酸,用 XRD、N2 吸附–脱附、Hammett 指示剂–苯甲酸滴定法表征催化剂性质,研究活性组分含量及酯化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质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K2 CO3 负载量为 25% 时,活性组分呈多层分散,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显著下降。催化剂的总碱量(H–>9.3)和弱碱量(9.3相似文献   

15.
以硫酸处理杭锦2^#土制得的活性白土为载体,采用传统漫渍法制备了SO4^2-/杭锦2^#土固体超强酸,将该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冰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醇、酸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0.6g,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h时,酯化率可达99.2%.显示出与硫酸为催化剂相当的活性。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用20%的草酸溶液沸煮处理80~100目的堇青石载体,考察了酸处理时间对载体失重率、机械强度和比表面积的影响.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处理后的载体上负载CuO-C eO2活性组分制得催化剂,利用色谱流动反应法进行了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草酸处理2 h的堇青石载体上负载15%CuO-C eO2制得的催化剂对CO氧化保持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炭化方法制成规整炭化物载体,在其上负载TiO2经烧结成为规整型光催化剂.利用XRD和BET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规整炭化物载体为多孔物质,以中孔和微孔为主,平均孔径2.1 nm.负载型的规整光催化剂有明显的光催化效果.实验中还探讨了气相光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分形理论在多相催化剂表面几何结构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对多相催化剂表面的分形特征、分维数的类型以及在催化反应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三种分维数DC,DS 和DI 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总结 ,并对分形理论和分维数在多相催化反应规律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NH4)2Ce(NO3)6和Cu(NO3)2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铜负载量的CuO/Ce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利用XRD、BET、TPR等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铜负载量对CuO/CeO2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影响较大,适宜的铜负载量有利于提高CuO/CeO2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催化剂最佳铜负载量为12%,较高的铜负载量(14—16%)形成的晶相氧化铜对CuO/CeO2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