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看法《黄金史》的编纂者罗卜桑丹津还编写有《五台山旅行指南})一书。因此,正确确定此书的成书和刊行年代,对于确定罗卜桑丹津的大体创作和活动年代具有重要意义。W·海西希根据该书后记中“康熙六年”的记载,将这部书的刊行年代定为公元1667年,“成书年代是1662年”。此说得到田清波和H·刀·沙斯吉娜等人的赞同。蒙古学者沙·比拉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康熙六年无论如何无法对应为后记中同时指出的刊行年代白铁牛年(Caraycinemetumurukerjil)”即辛丑年。正确的结论“应该是玄烨六十年(Jiradur…  相似文献   

2.
〔作者〕蒙古编年史《金轮千辐》一书的本名是:在学术界通称为《金轮千辐》.编年史的作者,是内蒙古扎鲁特部的高僧固什·答哩麻.〔成书年代〕为一七三九年.〔版本〕一九五八年,西德波恩大学著名蒙古学家瓦尔特·海西希教授将《金轮千辐》的一种抄本用照相影印形式,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版.从此,这部在蒙古历史编  相似文献   

3.
应中国社科院邀请,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系方研究所教授策·达赖博士来华访问期间,于今年3月15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策·达赖博士在50年代曾在我国留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精通汉语。他的主要著作有《蒙古萨满教史》,《蒙古碑文的有关问题》、《关于〈元史〉的蒙译本》、《元朝时期的蒙古》、《关于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等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哲学社会学研  相似文献   

4.
举世公认的蒙古文孤本《萨迦瓦尔第·阿拉坦汗传》,世间通称《阿拉坦汗传》,收藏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其著者和成书年代尚未定论.它最早由中国蒙古史学者留金锁研究员向国内外披露,由此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极大注目.该书是由原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墨尔根巴图尔先生于五十年代从锡盟西乌珠穆沁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藏金泥写本蒙文《甘珠尔》,为世界所稀有,堪称“珍本”.其载体形态比一般蒙文木刻版《甘珠尔》略大,版框尺寸72×25cm、梵荚装、磁青色毛边中夹纸、毛装本、金泥竹写本,故蒙文版凡称“金·甘珠尔”.存20函.金泥本《甘珠尔》是奉蒙古汗国林丹可汗谕旨所译,并最后竣稿留芳于世.其由贡噶·敖包尔、萨玛坦·僧格、衮登·固什为总编译师,计有三十五位喇嘛译师参加编译.约成书于1628—1629年间,原作共113函.现在国内仅存20函原本;国外唯英国有几页收藏.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从传说时代开始,即有树碑家谱、族谱的优良传统.由《蒙古秘史》肇始,蒙古人的前辈们为今天研究蒙古系谱学,遗留下珍贵的历史遗产.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几代有识之士,都曾下大力量搜集、整理蒙古人的家谱、族谱,使该院图书馆成为国内收藏蒙古家谱较丰富的图书馆之一.今天他们所收藏的《尹湛纳希家谱》、《科尔沁·哈布图哈萨尔世系谱》、《鄂尔多斯·巴尔苏博罗特家谱》、《达延汗世系谱》……,都被视为研究蒙古家谱学中的珍品.这里刊布的《哈布图哈萨尔世系谱》,即是其中之一.该家谱是奉命抄录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孟秋二十九日,为传统中  相似文献   

7.
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邀请,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人类学教授伊恩·赖斯·惠特克在参观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期间,1987年4月14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同民族所,历史所有关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 惠特克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人类学家,著述颇多,发表有《游牧民族拉普人群落的社会关系》等四部著述世界少数民族问题的专著和60余篇文章,其中一篇《蒙古人秘史》是关于蒙古学的论文。他此次访问,主要是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生活状  相似文献   

8.
台湾本明代《宁夏新志》伪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成文出版社于一九六八年三月,影印出版了一部《宁夏新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八号”,以下简称“台本”),并注明是根据明代抄本影印,撰修者为胡汝砺。众所周知,《宁夏新志》为宁夏地区现存第一部方志,成书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由宁夏巡抚王洵主修,乡儒进士胡汝砺总纂,明刻板现藏宁波天一阁(以下简称“阁本”),各家史志目录书均有收录。据清乾隆《宁夏府志》后序追述:《宁夏新志》系“弘治辛酉,巡抚工公珣修之,郡人胡大司马汝砺笔也”。今天一阁之《宁夏新志》刻本,前冠王珣序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藏蒙文《十善福经白史》(简称《白史》)是一部有关早期蒙古国家政体与法制方面的历史文献.关于该书的成书年代,学界一般认为写于元世祖忽必烈可汗在位时期,约1271——  相似文献   

10.
蒙古人民共和国经籍馆第一任馆长,已故的翁兀惕·扎姆扬公(1864—1930)于1926年从原罕肯特省巴彦图门旗永谢布台吉达日家发现的一部蒙古历史文化文献,即是后来著名的罗布桑丹津的《黄金史》。这是我们前辈十分珍视收藏蒙古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旧时期的大文豪扎姆扬公,辨识出了这一文献的宝贵价值,为了使这部文献永久地珍藏于经籍馆档案库,经合乎情理地交涉,从达日台吉私人藏书处获得了这一文献。从此罗布桑丹津的《黄金史》不仅成为蒙古民族,而且是世界蒙古学研究者、专家及对此感兴趣人们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1.
《绿野仙踪》“印图本”价值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清朝乾隆中叶的《绿野仙踪》是部重要的古代小说,很值得人们去重视、研究。《绿野仙踪哟版本,有抄本和刻本两大系统,抄本为一百回,刻本为八十回。过去,由于版本资料的局限,人们研究《绿野仙综》版本时,百回抄本只能见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的旧抄本(下称“北大本”),因而,《绿野仙踪》的版本研究出现了不少的疑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本小说集成·绿野仙踪》影印自美国印地安那图书馆藏有的百回抄本(下称“印图本”),与“北大本”有明显的不同,对《绿野仙踪》的版本研究有重大的价值。一、“印国本”有力地证明了…  相似文献   

12.
“印、藏、蒙同源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藏、蒙并非同源,早已陂公认。可是,关于“印、藏、蒙同源说”的来龙去脉,至今尚未见到完整的阐述。自陈寅恪《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一文发表以来,随声附和者不乏其人,皆说:“印、藏、蒙同源之说,盖八思巴《彰所知论》以降。”近年来,此说被许多文章引用,实有乖史实。故有必要明本正始,穷其源委嬗变之迹。 1 “印、藏、蒙同源说”始见于《黄金史纲》,而集大成于《蒙古源流》。《黄金史纲》云:“达赖·苏宾·阿勒坦·三答里图汗有三子,长子博罗出,次子锡巴古齐;幼子孛儿帖·赤那。因内部失和,孛儿帖·赤那北渡腾吉思海,来到札惕地方,娶了一个名曰‘豁阿·马阑勒’的女子为妻,在札惕地方定居下来,成为蒙古部落”  相似文献   

13.
《蒙古世系谱》,又名《蒙古族谱》,亦称《蒙古博尔吉济忒氏族谱》,作者喀喇沁蒙古罗密,写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该书包括印度、西藏和蒙古史两大部。全书主要以世系谱体例编著。它是一部详载自成吉思汗至林丹汗的蒙古族通史,卷末特别记载蒙古各部各旗的关系及其世系,尤详成吉思汗世系、达延汗后裔世系。该书蒙文版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纳古单夫及阿尔达扎布同志合作校注整理出版。全书二十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蒙古秘史》成书 760周年纪念会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我国世界文化名著《蒙古秘史》很高的评价 ,认为该书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留下痕迹 ,并在世界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独特的艺术、美术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 ,使它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 ,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经典文学的宝库。”《蒙古秘史》也称《元朝秘史》。该书成书于明洪武年间。全书近 30万字。现存版本有 15、12卷两种。本书是古代蒙古文化史上的一次辉煌日出 ,是古代蒙古族民族精神的伟大结晶。该书保存有大量从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蒙古史研究》一书于1992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马·伊·戈尔曼先生是原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曾于1989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学术访问。马·伊·戈尔曼先生从事蒙古史研究多年,是俄罗斯当代著名蒙古史学者,《西方的蒙古史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欧、美蒙古史研究的总结。 《西方的蒙古史研究》共五章,内容包括13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蒙古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和每一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作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西方代表学者的思想倾向,重要著述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6.
《水晶念珠》,原名《大元国水晶念珠》(),在学术文献上通常称其为《水晶念珠》()。 [成书年代]清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年(即1774—1775年)。 [作者]漠南蒙古巴林部三等台吉拉西彭楚克,约于十八世纪后叶生于巴林部贵族车楞逵日札家里。拉氏从青年时代开始服务于巴林郡王旗,任旗协理,精通蒙,汉,满文。到目前为止,被发现的拉氏著作只有两部。一部是于1772年写的巴林锡埒图·固什·绰尔济生平传记《格勒克坚赞·赛音绰克兰图话佛传》。另一部是本文所介绍《水晶念珠》。  相似文献   

17.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部秘藏的《阿勒坦汗法典》被国外学者发现并已公布于世。这对于古代蒙古社会制度史尤其对古代蒙古法制史以及蒙古习惯法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自从《阿勒坦汗法典》被发现和公布以来,国内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详细情况和具体内容,因而对于这部法典的研究工作还没能真正开展起来。本文试从《阿勒坦汗法典》发现和整理的经过、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一梗概评介,以引起大家对《阿勒坦汗法典》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从锡林郭勒盟地区陆续搜集十余首“嘲尔歌”。1979年,乌·那仁巴图等搜集整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民歌五百首》(上)选录了其中的《圣主成吉思汗》、《遥远的沙梁》、《晴朗的天空》、《前世积德》、《高大的紫骝马》5首;1981年,《中国民歌集成》内蒙古分卷编委会内部编印的《中国民歌集成内蒙古自治区分卷(11)》收录了其中的10首,除《蒙古民歌五百首》(上)选  相似文献   

20.
近岁缘工作之故,时检《辞源》(新版),有所疑则笔录之,久亦盈囊.今辑出数条,略加董理,以就正于大方,不敢日必是,故名之曰“疑误”云尔。一、释义之误[郢都]春秋楚都.1、楚文王十年自丹阳迁此.至昭王十年,吴师入郢,楚迁都于鄀。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参阅《水经注·沔水》.2、楚文王迁郢,后九世平王立别宫,亦称郢。故址在江陵东北。参阅《资治通鉴·三·周赧王十六年》.案:“郢都”有二义。一义为专名,即《辞源》所云之“春秋楚都”。此郢亦被称为“纪郢”(见《史记·楚世家》)、“南郢”(见《越绝书·吴内传第四》、《新序·卷四》)、“哉郢”(见安徽寿县出土之。“鄂君启节”、湖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