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江滨 《浙江学刊》2005,(2):109-114
<无名书>是现代著名作家无名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倾注毕生思想和艺术才力创作的大书,蕴含了他的大文化追求,渗透了他独特的艺术主张.本文从<无名书>的创作过程、艺术结构、主人公印蒂的形象蕴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生命骚动与思想深度的"诗与哲理"小说.它的现代文学史的开创性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2.
<正> 北京是老舍的生身之地,终生眷恋的故乡热土,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源泉和摇篮.1936年在《想北平》一文中,老舍这样说过:"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的确,当我们谈到老舍时,不能不想到北京和它那风韵独具的文化;而提起北京的文学、艺术,自然会与老舍的名字联在一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北京歌谣的价值有重新审视之必要,就其地理叙事方面而言,除具有地理意象、地理图像和城市空间的广泛蕴含外,还具有审美和“召唤”的功能。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以歌谣而展现;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质和文化空间因歌谣而丰富。从北京歌谣的地理叙事中可以见出,其地理意象的跳跃性、地理蕴含的多义性和文化空间的交错性,充分体现了北京城立体的、层叠的人文景观。地理叙事的介入,在审美上为北京歌谣增添了质朴活泼、清新灵动的地域特色,从而也丰富了既往历史向度研究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4.
李慧  汤玲 《唐都学刊》2005,21(1):14-17
无论就<白鹿原>的思想容量、文化内涵、历史深度,还是艺术表现,都足以显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实绩.从社会历史学角度,它构建了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从女权主义出发,它描绘出一个"黯然失色的女性世界";在文化研究方面,它的文化关照可以启发读者诸多反思.  相似文献   

5.
童谣蕴含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近年来,随着“唱响北京新童谣”等活动的开展,北京传统童谣日益受到文化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北京童谣记录着北京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具有突出的文学审美价值,是极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对传统童谣的选择与品鉴,将北京童谣更多纳入教学资源系统,推进儿童传唱童谣的活动,有助于探讨中华本土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对儿童进行精神教化的功能与价值、途径与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史研究会成立的二十年中,出现了大批学术论著,可以说这二十年也正是北京史研究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二十年.其中,<北京通史>的出版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部"标志性的著作".我想进一步说明的是:<通史>不仅仅是对北京历史发展过程和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以往情景的简单描述,而且,有它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郭忠庆 《社科纵横》2013,(2):127-129
实物股票真实地、详细地记载着历史,是一种史料档案,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一张股票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从股票上不仅可以窥视到一个企业的文化,还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同时实物股票还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正因为实物股票集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身,所以蕴含者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必将回归正轨,所有浮躁的虚假的出轨的出格的下流的犯贱的等等文化小动作,终将慢慢地销声匿迹。西方文化是"性文化",中国文化是"吃文化"。这句话失之偏颇,却也不无道理。对于炮制本文来说,正是极好的"佐料"。我理解它像味精,因为它比老古人的"食色性也"更具象化了。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精神与文化》是由北京史研究会策划、编写的专著,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2年月出版面世。本书围绕"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四个方面,由北京史研究会的四位专家李建平、谭烈飞、马建农、郄志群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所谓大城市,是指那些拥有25万人以上的城市.1983年,在苏联这样的城市共有140个,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城市是行政中心,拥有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巨大潜力,这些潜力能否得以发挥在许多方面取决于对这些大城市的管理.大城市是两个方面的统一体:一方面,城市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定"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思想的中心;另一方面,城市不仅仅决定于社会,它还以一定的方式脱离于社会,是一个"独立的机体".上述认识对确定城市作为管理客体的特点还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明确城市的社会职能,即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我国城市史研究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从编纂城市史话发展到对城市通史、专史的研究,一大批关于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港口的专著不断涌现.在这众多的新著中,王玲的《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与众不同,它摆脱以往单体城市研究的窠臼,独创群体城市史研究新路.该书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史实、新颖的研究方法,别开生面地以北京古都为主体,将其周围的城市结合成群体,研究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开拓了城市史研究中新的领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以下概要地评述该书在古都与城市史研究方面所显示的一些新特色. 一、城市群体研究.城市通常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发展和影响决不是孤立的,往往对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具有辐射力和吸引力,作为首都就更为显著.在都城周围往往形成一个辅助城市群,它们之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通常称之为"首都圈".作者从研究北京历史出发,认为这"首都圈"并非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世纪交替,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变的重要历史转折期,文学的文化语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维性.生长于这一语境中的北京文学在创作理念、文化选择、艺术模式、话语形态等方面开始形成了一个多元的话语世界.回眸90年代多姿多彩的北京文学,关注它的风貌特征与走向轨迹,无疑是文学研究与理论批评,特别是北京地域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由北京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吕智敏主编的<话语转型与价值重构--世纪之交的北京文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一书,正是一部在新世纪伊始及时对其作出全面梳理和阐释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3.
姜延军 《求是学刊》2002,29(2):21-27
反本质主义思想在波普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文化思潮 ,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反叛 ,更在于它为我们展现出的多维的文化图景。在这个充满“活性”的文化图景中 ,蕴含了许多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仍具有借鉴和警醒意义的启示。本文试图对其现代启示作一粗浅的挖掘 ,文章所涉及的四个方面 ,都是当代中国走向全球化过程中正在面临且容易走入误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与何为同志开展了一次对北京收废品群体的调查.由于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尚无人着手,间接资料缺乏,因此这次调查仅仅是关于北京收废品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情况的初步表层的调查研究,选取的是海淀区后八家村和魏公村共五个废品回收站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问卷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定额偶遇抽样".也就是我们有意识地控制样本的性别,年龄比例,以防止由于偶遇抽样可能带来的性别,年龄的严重失调.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蹲点在回收站,在偶遇与定额之间不断协调.它与"偶遇抽样"不同的是,我们有意识的控制样本的性别,年龄比例;它与"定额抽样"不同的是,我们无从知道总体的性别,年龄比例,更无法保证样本的性别,年龄比例与总体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古都 ,它融汇着中国各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世界多种宗教文化 ,凝聚着中国辉煌的建筑文化艺术 ,体现着古代东方城市完美的文化氛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北京作为古都名城凝聚的宗教文化 :城市与宗教文化 ;宗教符号与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和”的宗教思想对北京文化的影响 ;最后 ,着重研究宗教与北京人文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期,在新理念、新机制的指导下,几届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奥运经济"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18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000亿元总投入"等信息,更使"奥运经济"、"奥运商机"成为中国的社会热点.从某种角度讲,奥运经济是文化经济的瞬时经典,文化经济是奥运经济长久的背景、基础和归宿.因此,用高于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视野,研究奥运经济,研究更大范围的文化经济问题,制定首都文化概念下的奥运经济战略,对于北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凸显文化因素时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是当今中国应对发展潮流和国际变局的需要;发挥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拓宽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发掘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文化因子,有助于我国实现"善政"、趋向"善治";研究地方文化差异,有助于深化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因此,解决改革难题,必须加强立足于现实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反思,必须把人们对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引入一个更宏观、更符合中国国情且更有利于地方长远发展的视野中来.  相似文献   

18.
北京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保护水资源是当前的重大课题。北京水源大多来自于北京境外,有其"源"与"流"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把北京水资源视为一个整体结构。为保护北京水资源,还需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即管理、技术、文化等合作。在人与自然整体性的"自然伦理"理念建构之下,形成和发展"北京水文化",以"水文化"滋养人心,更好地保护北京水资源,这是建设"绿色北京"的具体表现,也是首都人民打造世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文化谈谈"北京精神"中的"厚德"王一川北京社会科学1北京人的厚德,应是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土壤孕育的独特产物,打上了北京城市的深深印记,凝聚着人们在今天特别珍视和探寻的精神。1.北京人的厚德,总是引人注目地表现为一种方正的人格特征。北京人之厚德,不是边远山区  相似文献   

20.
"人文奥运"与东西方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文奥运"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和思考的课题,要想深刻体现"人文奥运"的精神,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这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说更是如此.从理论上说,任何一届奥运会都应该是各种不同文化相聚,东西文化相得益彰的理想场所;应该是展现文化多样化风采的地方.但事实上,在迄今为止的历届奥运会历史上,只有1964年和1988年的两届奥运会是分别由亚州的日本和韩国举办的,其余可以说都在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