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创造了“骚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在我国近代以前,并没有人怀疑过。只是到了近代,廖季平在他的《楚辞新解》里才提出“屈原并没有这人”的怪论。1922年,胡适在其《读<楚辞>》一文里,也对屈原的存在提出怀疑。尤其是三十年代何天行的《楚辞新考》,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全面的否定。由于受中国屈原“否定论”的影响,国外的屈原研究者,特别是日本的少数学者,相继对屈原及其作品也提出种种怀疑和否定。近年来日本三泽玲尔的《屈原问题考辨》,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对屈原其人及其作品,都作了彻底的否定。他声称:“屈原是一躯过去中国文学史上的偶像,……但是为了科学的现代化,我们毫不要什么偶像。” (《屈原问题考辨·后记》)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颇有咄咄逼人之势。从国内外屈原“否定论”的文章来看,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很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客观存在,是无须重新研究的。需要研究的是,新老屈原“否定论”者为什么会得出许多奇奇怪怪的结论。我认为,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必须从研究方法论入手,研究新老屈原“否定论”的研究方法,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以,本文拟从以偏概全、主  相似文献   

2.
班固在其《离骚序》中对屈原及 《离骚》进行了全盘否定,其理由有三:一是认为 屈原不能明哲保身,二是认为屈原不该直谏,三 是认为多虚无之语,不合经义。班固的论断源 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 影响,二是封建功利主义的美学标准的影响,三 是史学家实录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九章》可算得是屈原诸作之中疑点最多的诗篇了。笔者确信,在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反证《九章》中一螳作品非屈原所作时,我们还是应该将《九章》作为屈原创作的一组诗加以处矾。特别是当我们从某个角度发现《九章》的内部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又与公认为屈原所作的《离骚》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时,我们就更有理由将《九章》看作是屈原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楚辞研究》,收入了卫聚贤的《〈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与丁迪豪的《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等文章,集中宣扬了所谓的“刘安作《离骚》”论。1948年,何天行之书又由中华书局再版,改名为《楚辞作于汉代考》。此书流行于海外,近些年来被有的外国汉学家,称为“最周密、最系统”的“屈原否定论”,是何“提出‘屈原=淮南王刘安’的见解”。我想,这果真是何天行提出来的吗?经过一些时间,在查其它资料的同时,终于查到一九三五年的《浙江省图书馆馆刊》第四卷第四期,上面刊登有一篇署名为许笃仁写的文章——《楚辞识疑》。此文的第一部  相似文献   

5.
屈原因著有《离骚》长诗而成为不朽,《离骚》也因出于屈原之手而流芳万代。在中国古代的这段文学史上,屈原与《离骚》浑成一体。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评论史上,著者们亦如是而论。我们注重从《离骚》等作品的分析去了解屈原,完美屈原的光辉形象,还由于史料方面的诸多原因。现存古籍中有关屈原的史料较少,仅靠它们甚至连屈原一生的轨迹也很难连缀起来。在这一方面,历史的遗留与我们的需求极不相称。这不能不说是千古憾事。那么,研究屈原的生平和思想,《离骚》及其他屈原的楚辞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尤其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多方…  相似文献   

6.
历来研究屈原的学者都重视《离骚》而忽视《远游》,一则以为《远游》非屈原所作;二则以为《远游》多言神仙,其实《远游》也是屈原的作品,也同样应该受到重视。若说神仙思想,《离骚》同样有较明显的神仙思想。学者们多注重《离骚》所表现的坚持直道、“九死不悔”的精神,而忽略了它巫术神仙方面的内容,其实神仙思想并无损于屈原的伟大。以下就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离骚》、《远游》同为屈原作品《远游》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屈原,学术界颇多争议,但若将《离骚》与《远游》细加比较,便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内容上看,《离骚…  相似文献   

7.
《离骚》作为屈原的自传体式的抒情长诗,充满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朴素唯物论的认识论、怀疑、否定天命论、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方法论和朴素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8.
《离骚》的写作时地和屈原三次“放逐”黄震云一、《离骚》的写作时地和屈原首次“放逐”对干《离骚》的写作时地,由于材料的缺乏,迄今只有些旁敲侧击式的猜测,等于无论。细绎《离骚》中的文句我们清楚地看出,屈原刚离开政治舞台不久,既没有把胸中的块垒叠化为沉郁,...  相似文献   

9.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光辉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两千多年来,人们研究《离骚》的内容、艺术特点、写作技巧获得很大的成就,但对《离骚》的写作地点与作品年代一直不能定论,有损《离骚》作品的完整性。千百年来,《离骚》爱好者针对这个问题曾展开过研究讨论,得出如下几种不同的结论。一、《离骚》是屈原被楚怀王初次疏远时所作,地点当在郢都。主此说者以班固、王逸、朱熹为代表。二、《离骚》是  相似文献   

10.
一、《离骚》的写作年代关于屈原在楚怀王之世的被放年代,及为何事而被放,我在《屈原在楚怀王时被放逐的年代》一文里已经说过了,现在一概从略。我只谈谈《离骚》的写作年代,并由《离骚》的内证,以补证我在该文中所作的结论。很遗憾,从《离骚》的文字表面来看,绝找不到这种痕迹,因为屈原没有说:我作这篇文章,是反对黄棘(河南新野)之会呀,等等。然  相似文献   

11.
对扬雄的《反离骚》,古代一些文艺理论家多有论争。现在,也还有人对扬雄提出批评。例如王文生同志就认为扬雄等人是“首先举起儒家道德原则的旗帜而集中攻击屈原作品的思想性”,而扬雄与班固“对屈原作品的否定”,都是“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偏见”)《两汉的文学理论批评》,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辑)。而另外一些同志则又认为扬雄写《反离骚》,“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他又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这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屈原《离骚》写成的时间,至今尚无定论。主要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离骚》作于楚怀王中期,即屈原遭谗被疏以后。这是自司马迁以来传统的说法。在文学史专家当中,陆侃如、冯沅君、林庚等先生也持此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说:“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是,怀王周围的许多大臣都是一些代表反动势力的守旧派人物他们伺机陷害屈原,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谗言。屈原在被排斥之后到了汉北,写了《抽思》和《思美人》。接着他又愤而写《离骚》。”实际上也是这种意见。  相似文献   

13.
郭维森先生近30万字的新著《屈原评传》,于1998年12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认为,这本书是他40年楚辞研究的总结。《屈原评传》在屈原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都精心地选择了从古到今有代表性的说法加以评述。如关于《离骚》的作年,他介绍了王逸、朱熹、王茂元、王夫之、龚景瀚、王运、游国恩、孙作云、刘永济、马茂元、郭沫若、姜亮夫、林庚诸家各自不同的说法和根据。又如关于《离骚》中的“求女”,作者介绍了古代人的七种说法和现代人的三种说法。对于某一问题古今学者中有相反意见的,则介绍双方各自的理由,如讨论《远游》的作者,…  相似文献   

14.
屈原流放汨罗,居住了八九年时间,在汨罗完成了《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中部分诗篇的写作。中途曾赴汉北和鄢郢,鄢郢失陷后重返汨罗,纪郢失陷后投汨罗江殉国。2014年9月16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屈原与郧阳》一文提出屈原投江地在郧阳,先秦时湘江在郧阳等观点,是对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15.
《离骚》主题探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小禄 《云梦学刊》2006,27(1):44-47
屈原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性。在《离骚》的多元多层主题中“,忠君爱国”主题局限于政治层面,不能成为与屈原的原型性人格“清洁”相对应的原主题。《离骚》的原主题是“求索”。  相似文献   

16.
《“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一文,载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以下简称《我见》)。我拜读之后,认为作者所列六点理由,都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定时代。一言以蔽之:就是说屈原不是爱国诗人罢了。其说不足取。持这种观点来否定屈原的,历来不乏其人,例如扬雄就认为屈原“遇不遇命也,何必自沉身哉”;班固就讽刺屈原“露才扬已”;颜之  相似文献   

17.
探讨先秦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诗篇《离骚》的写作年代,是《楚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据胡念贻同志《屈原作品的真伪问题及其写作年代》统计,《离骚》著期约有八说(自王逸至当代)。当然远不止这八说。各种异说均涉及《史记·屈原列传》,但  相似文献   

18.
传世的屈原作品计有22篇。《渔父》、《卜居》、《远游》几篇风格迥异,显然不属屈原所作;《招魂》王逸早就定为宋玉之作,这样,屈赋中能予以肯定者只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本文试图从整体上对屈赋怍一系统把握,找出它们的体系,并说明为何《离骚》成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写了楚怀王、诸谗臣及其腐败政治;写丁香草花木和上界风光;写了西天神灵和卜占。《离骚》的题材包括三个方面:人类社会、自然、宗教。《离骚》的主题也有三层:思念怀王(亦思楚国故乡),热爱自然风光、探索自然奥秘,自我表达情志。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9.
关于《离骚》的创作时地问题,学术界距今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要得出一个可信的结论。须同研究屈原的其他方面一样,注意这样两点: 一、抓住主要的、带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不必纠缠那些解释起来灵活性很大的问题。如有人以为象<离骚》这样的巨制,必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创作经验积累之后写成的,它当作于屈原晚年。  相似文献   

20.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他对后世的伟大而长远的影响,实在可与希腊的荷马、意大利的但丁相媲美。”(郭沫若《屈原考》) 《离骚》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单以其扩大、发展了《诗经》以来的比兴传统,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