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悲剧与荒诞的不同审美涵义,认为悲剧和荒诞在价值论、审美感受和艺术创作规则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悲剧和荒诞是人与世界的悲剧性和荒诞性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和方法的审美表述,它们之间的审美差异也有着文化、哲学上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生存的悲剧意识则是贯穿文学的一个经典主题.余华是一位充满悲剧精神的作家,而对作品的荒诞和非理性化处理是他表现生存悲剧意识的有力手法.余华的代表作《活着》,传达出强烈的人类生存悲剧意识与荒诞境遇,并且试图以道家式的"忘"来消解人类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3.
曹禺关于人类与宇宙的悲剧意识来自于对人深刻的"存在"之思.人类往往无法剥离存在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焦虑,即使他们用行动力主选择并确证自我存在.悲剧是存在的最高形式,虽然意味着肉体的毁灭,但是生命本质获得了充盈.在存在与人的关系中,希腊悲剧更多凸现悲剧人物的英雄性与无畏性,而曹禺却更多暴露人的存在困境,表现人的有罪性与渺小性.但是曹禺并没有导入西方存在主义的虚无与荒诞而彻底否定人的存在意义,他渴望为了人能够诗意地栖居而建立一个有爱、有信仰的理想的存在世界.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是孤独的、无助的。因此他在戏剧中揭示了人类无所归属的悲剧,也反映出人类生存和存在的荒诞。在一个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的荒诞世界里,人类不可能找到命运的归属,找到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晓威是有着悲剧意识的当代小说家,其创作一直体现着对人、人生、人的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荒诞”是其小说创作的核心性词语。他在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审视中发现了荒诞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可以说,荒诞既是他创作的起因,也是他探索的结论。对处于荒诞中的人的叙写凸显出生命、生存的价值,也使得小说避免了单纯的悲感而彰显出人生的意义。探索的激情促使他不断将艺术的触角延伸至生活的深处,表现出一个作家清醒的理性。  相似文献   

6.
《局外人》是加缪的经典之作,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概念.主人公默尔索自私、孤独、冷漠,面对荒诞的世界显得麻木不仁,在荒诞的世界里流露出荒诞的情绪体验: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人感到与世隔绝,无依无靠,人面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而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其荒诞的哲学意义在于唤起人们从中听到并发现行动的意义--与其与荒诞的世界共舞,最后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不如摧毁荒诞,重构新的人类世界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受存在主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他的作品中,存在主义所宣扬的荒诞感构成了他描写世界的基色,而能够与荒诞相抗衡的悲剧式英雄也成为他成熟时期作品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了《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一生四个重要阶段的遭遇和抗争,证明这部小说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悲剧的现代悲剧:构成古典悲剧冲突的双方各自具有伦理力量的合理性,而梅吉的冲突对象则是无穷无尽的荒诞,而且正是这种荒诞最终毁灭了她的幸福。该小说的审美意义在于塑造了梅吉这一现代悲剧人物形象,她那无望而不懈的抗争给人以另一种震撼。  相似文献   

9.
<白鲸>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复仇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恒久的主题--人与神的抗争,抗争的动力源于主人公体内勃发的非理性力量及其对上帝与世间一切的叛逆,这种勇往直前的叛逆与反抗使主体的欲望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与显现.同时,在与荒诞世界相对抗的过程中,主人公的行动也包含了生命的矛盾、痛苦、孤独与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霜降》叙述了权贵家庭的保姆霜降的沉沦悲剧。通过权贵家庭男性的身体书写,从控制与失控、疯癫与理性、逃逸与陷落三个向度,揭示出荒诞世界正反颠倒的幻象及女性悲剧之源。  相似文献   

11.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05,25(4):53-56
“诗意”与“悲剧”是东西方文学艺术共有的审美因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城小说都程度不等地蕴涵着“诗意”与“悲剧”这两种审美因素。这里的“诗意”首先来自于中国人千百年来所培养起来的审美和欣赏习惯,具体到作品本身,诗意既体现于语言、叙事风格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作品的整体情调、氛围中,又体现在作品的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民间习俗与民间艺术之中。这里的“悲剧”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而这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美好的青春、爱情、理想、追求和做人的意义、尊严以及生命自身。由于小城中多的是“近于无事的悲剧”,由于作者那哀而怒的矛盾情感,以及诗意与抒情成分的加入,使现代文学的小城小说中很少有纯粹的悲剧作品,也很少有纯粹的充满爱与美的诗意作品。  相似文献   

12.
《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 ,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 ;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其悲剧性格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冲突和希望与现实的落差 ;而汪母和曾树生的婆媳矛盾 ,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 ,属于文化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悲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悲剧具有多重性。她的悲剧 ,既是一个孤独的先行者及叛逆者的悲剧 ,是特殊的性格气质的悲剧 ,也是一个注重性灵者的悲剧 ,女性强者的悲剧 ,痴情之极者的悲剧。这几重悲剧互相渗透 ,水乳交融 ,使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格外引人注目 ,更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4.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以词典体的文本形式出现,背后隐藏着他对人性、人格的高度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则从叙事者的角度出发,表达对“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两部小说有着相同的主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描写丧失话语权的小人物,表现他们的悲苦命运;探索“人”的价值,表现他们在生存重压下人格的裂变;描写女性命运,揭示造成她们悲剧的根源。在小说创作上,二者也有着相同的表现手法,都运用了复调的结构,通过“我”和他人的叙述交叉推动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断头台》是艾特玛托夫八十年代的力作。作品中以动物形象作为人物形象的参照,增加了一个从动物观照人自身的独特视角,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通过狼的家族悲剧,向读者展示人对大自然的无情掠夺,并由此引发出对人类善与恶的哲理思考。艾特玛托夫以其作品浓厚的生态意识要求人类进行价值观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16.
《雷雨》以错位的家庭角色的冲突为表征,从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人的内在欲望两个方面探究了人的悲剧性存在.作品中,由周、鲁两家构成的这张命运之网有着极大的破坏性,极具毁灭性与悲剧性,这种破坏性冲突力量的形成根源于剧中人物家庭角色的错位.错位的家庭角色成为剧作组织冲突线、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以及塑造人物性格、探究人性奥秘、开掘人生悲剧性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尤金·奥尼尔的家庭悲剧<漫长的旅程>中,玛丽和蒂龙的大儿子杰米终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对社会充满敌意,消极地看待周遭的一切,在对家人的爱恨中变得人格分裂,犹如一具行尸走肉.通过分析杰米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旨在揭露与其苦涩的早期童年经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很多读者都把晴雯等的被撵归咎于袭人的告密。但在《红楼梦》中,袭人并不是唯一有条件告密的人,她也没有陷害晴雯等的主观动机。从原文中袭人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名的位次和"贤"字的定评来看,作者也没有把她当作一个告密者。宝玉挨打后袭人与王夫人的单独谈话,完全是就宝玉的前途而言的,与告密无关。至于晴雯、芳官、四儿的被逐,真正的元凶应该是大观园中的婆子们,袭人是清白的。  相似文献   

19.
明朝阮大铖人生悲剧的家庭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家庭环境方面,对阮大铖的悲剧成因作深入分析。阮大铖是明末著名的政客、文人。作为政客,他反复无常,臭名昭著;作为文人,他才华横溢,在诗歌及戏曲方面均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陆机在入仕与出仕、忠与孝两难的境地中折磨着自己,最终走上了一条漫长的不归之路。他经历了纠结的人生,并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诸多的斗争,但最后却走到了不归路的尽头——死亡。陆机出身豪门,信奉儒术,身处动荡的社会时代,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