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异常繁荣茂盛的景象,浙江也不例外,据我初步估算,从1979年至1987年间,计有长篇小说24部左右,中篇小说至少达174部,而短篇小说则更是不胜枚举。其题材,起初不外乎反映改革、表现伤痕之类,而叶林、徐孝鱼《没有门牌的小院》(《清明》1982年第1期)的发表,则是致力于写小人物和江南市井俚卷风情的开端,也是新时期以来的浙江小说作者,继承鲁迅、鲁彦、许钦文等乡土作家的传统,立足于  相似文献   

2.
70多年来的鲁迅研究表明,在中外文化激烈冲突与交融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半叶,鲁迅思想的发展,融汇了中外古今的文化思想,已被众多研究者所肯定,然而,鲁迅在接触西方文化前,他的思想并非真空。鲁迅童年以来所受的教育和环境熏陶,曾被笼统地称为中国传统文化,而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不是铁板一块,绍兴所处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西部文化一样,与处于主流文化地位的中原文化,有着某些质的差异。本文想要探讨的是,吴越文化给予了鲁迅怎样的影响,使他从封建文化营垒中勇敢地杀出来,成为一名杰出的反封建战士。  相似文献   

3.
春秋晚期,苏南、浙北的吴、越二国突然崛起,称雄一时。以致在战国时期,人们都把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并列为“五霸”。(或称“五伯”。伯者,长也,谓为诸候之长。“霸”是“伯”的同音假借字。)例如《荀子·王霸篇》说:“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着“文化热”的掀起,区域文化亦备受青睐,尤其是与“楚文化”、“巴蜀文化”交相辉映、相提并论的“吴越文化”更为引入注目。“吴越文化”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由历史学家卫聚贤首倡,经半个多世纪的步履瞒跚,有关的论文不可谓少,然缺憾的是,尚无一本较为系统而完备地研究吴越文化的专著。最近,浙江省社科院董楚平先生的《吴越文化新探》(以下简称《新探》,1988年10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率先填补了这一空白。笔者近水楼台,在该书付梓印行之际,有幸拜读了三校样书,获益匪浅,在此略作评介,如有不当之处,敬祈教正。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论者,多以为《孙子》是齐文化的产物。其实,《孙子》中固然有齐文化的因素,却更具有吴越兵文化的特色。它充分展示了吴、越、楚等国的地理、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内容,且由孙武在这一地域的军事实践中予以充实和提炼。确切地说,《孙子》是我国古代南北兵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6月24日至27日,在浙江慈溪市举行了首届中国吴越文化民间艺术研讨会。向研讨会提交论文的有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作者,其中4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到会参加研讨。 以吴越文化为前提来探讨民间艺术,既深化了吴越文化的研究,又拓展了民间艺术研究的内涵、范围和视野。这次研讨会就吴越地区民间艺术的整体特征或某一民间艺术的源流、沿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作了科学论证与预测。这次研讨会于学术方面的主要收入获为:(1)地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从某种意义讲,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母体,它从古至今大多存在于群众文  相似文献   

7.
陶磊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26-135,125,161
上古时代的吴越文化,其文化基质与中原文化有明显差异,不存在中原文化中的类似于萨满主义文化的巫统与血统分疏的文化结构,其中没有祖宗崇拜,是单一的崇拜自然神灵的文化。由于缺乏血统观念,这种文化没有出现类似中原的限制他人政治、宗教权力的历史事件,始终崇尚平等的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其文化发展经历了从巫术到数术的历史发展步骤,并且对其政治生活产生了影响。单一的政治、宗教结构,决定了这种文明的基本面貌必然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8.
论吴越小说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越小说既受制于小说这一体裁的特定文体规范,同时又在其体貌、体式、体格上,常常显露出吴越文化积淀的制约和影响。要而言之,它除了具备一般地域小说所共有的特征以外,还体现在感知表达的抒情化,格局氛围的精雅化,人物创造的写意化和语言形态的地域化等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中的经世精神有其特定的内涵。肇端于先秦,标举于清季,形成两种不同的经世观。一是乾嘉学术所主张的学术上的经世求是,一是湖湘学者所力行的经世实学。两种不同的经世观,成就两种不同的学术范型。在湖湘文化与吴越文化两大文化体系中,二者的根本差别体现得尤为明显。由此入手,可以回答一些学者就湖湘文化研究提出的种种疑问,特别是通过对少为人所研究的湖湘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的分析,完全可以肯定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不同于其他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吴越,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对吴越文化的界定,随着历史的变迁,是不断有所变化的。两周时期,宁镇(南京、镇江)地区的考古文化称为吴文化,太湖地区的考古文化称为越文化。至春秋战国(特别是经过吴越争霸之后)两支文化渐趋同一,才形成具有统一特征的吴越文化。不过在今人心目中,所谓吴越文化,实是泛指除去上海这个大都市以外,属吴语方言区的浙江一带城镇与乡村的总的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11.
吴越文化的三次发展机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元前333年楚败越以后,吴越文化开始转入低潮时期,民族性由夷越文化向汉族文化转型.到东汉时期,文化转型基本完成,社会经济开始复苏.此后一千年间,吴越文化的发展获得三次外部机遇一、永嘉之乱;二、安史之乱;三、靖康之难.中华文明的这三次劫难,给吴越文化带来加速发展的机会.先进的中原文化大规模涌入、南京与杭州一度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经过千余年的融合与发展,明清时期的吴越文化成为中国汉族文化中最先进的区域文化,吴越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地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钱穆都从人的生活来认识文化结构。人的生活不仅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横向结构,人还生活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中,还有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同到场的历史向度,而实践作为人的类本性,整合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个体凝聚为民族,文化呈现为民族精神。分析马克思与钱穆文化结构的异同,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化与文化结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鸟图腾崇拜与吴越地区的崇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时代,在中国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曾广泛地存在着鸟图腾崇拜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鸟图腾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及抽象观念已经深深地积淀在吴越地区先民们的头脑之中,并持久地影响着吴越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因而,无论是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民族学材料,还是从考古发掘来看,鸟图腾崇拜及其崇鸟习俗一直是古代吴越地区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本文试即就鸟图腾崇拜和吴越地区的崇鸟文化作一论述,不对之处,敬祈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洋泾浜文化·吴越文化·新兴文化──海派文学的文化背景研究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馆)对于海派小说与上海文化的关联,我已经写过一篇《从四马路到大马路:文化消费的变迁》,是侧重于“史”的线索的 ̄①。最终还是要回到海派文化的“注质”上去。不过我取的是文学──文...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类社会认识、社会关系和人文现象的粘合剂,它形成社会的人文世界,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深入把握文化现象,就要分析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广义的文化即人化,这一文化通常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领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形成着文化的有机整体,发挥着文化的社会功能和认识功能,实现着文化的价值意义和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人类文化的金字塔结构关系 ,中国文化生产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普遍规律 ,为了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更好的满足国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要立足于“塔基”文化的经济基础 ,以发展生产 ,自由流通 ,互补互利为原则 ;二要依托于“塔身”文化的健全完善 ,在国际制度文化交流中坚持求同存异 ,稳定和谐 ,和平发展的原则 ;三要在“塔顶”文化生产中 ,实行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丰富多采的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方向 ;四要努力建构“塔尖”理想文化 ,坚持天人合一 ,大同自由 ,美好理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总体上把现代齐鲁作家作品与吴越作家作品作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地作家的审美趣味及作品的美学风格存在着种种的差异。齐鲁作家如杨振声、王统照、李广田、王思玷、臧克家、刘一梦、孟超、耶林、吴伯箫等,更多地充满了苦难、抗争、积极参与的意识,其作品苍劲雄浑。吴越作家如鲁迅、茅盾、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俞  相似文献   

18.
论京派小说家的文化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京派小说家在心灵深处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烈的依恋情感 ;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导致了京派小说家中庸、和谐、节制的文化心态 ,形成了“入世”和“出世”既对立又统一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和出土文献记载,对鄯善考古学文化进行过程和要素构成变迁分析,研究其结构特点,提出都善考古学文化从汉通西域开始本土传统与汉文化和域外文化的融合进程,形成三元结构,对三元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20.
黄健 《学术探索》2014,(6):142-146
依据文化人类学理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因此,价值观是形成作家文化人格的根基,作家的精神信仰则是形成其文化人格的核心要素。进一步说,作家的文化人格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精神特征整合而成的,一是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中逐渐形成并发展演变而成的精神图式,二是文化知识体系的建构中逐渐形成并发展演变而成的精神图式。这两个方面的精神图式又分别由血脉人伦情结、社会道德情感、宗教意识、哲学观念这四个层面的精神内蕴建构而成,鲁迅文化人格精神结构的形成也是如此。在文化人类学视阈中探究和建构鲁迅文化人格的精神结构,能够充分体现出中西方价值观的交融以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