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红三角旅游区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旅游合作,已被实践证明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区域旅游合作的形式、理想模式、空间结构形态以及产业链与产业体系的构建等几方面,是发展区域旅游的重要理论基础。韶山、花明楼、乌石三地旅游资源既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具备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条件。三地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服务网络,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并开展联合促销,构建领袖故里红三角旅游区,共同打造湖南省红色旅游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中的不谐和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并非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发展旅游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受资源、设施、决策、科技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产生诸多不谐和因子。这些不谐和因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本身,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二是旅游资源在向旅游业转化过程中的问题,这是人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科学制订保护与开发的规划方案,综合治理好旅游整体大环境,适度设计抽象人文吸引物的转化方式,理性突出古特色建设,逐步消除利用中的不谐和因子,是实现资源与旅游业共生发展的良好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研究了多元目标价值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苏锡常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的总原则与总目标是 :以苏锡常区域的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为依托 ,以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为支撑 ,深入挖掘吴文化的内涵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 ,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合理的旅游空间体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旅游倍增计划 ,促进苏锡常三市旅游业从三产支柱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跨越 ,将苏锡常区域旅游业打造成我国旅游业的形象区、精品区和高效益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关键因素;旅游者心中已有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进入新世纪,大理州旅游业发展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多方面的挑战.只有重构其旅游形象,不断调整旅游产品,大胆创新,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结合,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使大理州旅游业发展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以旅游业大规模定制理论为基础,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临潼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旅游业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框架:旅游信息的采集整合、旅游模块化设计的原则、旅游规模性运作的模式等,最终从6个方面制定出临潼区旅游业大规模定制的实施方案:临潼旅游产品服务设计应以顾客为中心,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临潼的旅游产品,为实施临潼旅游产品模块化奠定基础;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优势的临潼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柔性的旅游服务系统;临潼旅游企业逐步构建反应快速的组织结构;培养复合型导游和员工,提升员工应变能力,适应大规模定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临潼优质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绍兴旅游业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绍兴旅游业和打造绍兴旅游竞争 优势的对策: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竞争导向的市场观;二是整合绍兴旅游资源,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 运用资本经营,做强做大绍兴旅游业;四是正确运用文化遗产,用文化运作来唱响绍兴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8.
湖南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湖南旅游业要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实施旅游名牌战略,开发有湖南资源特色的精品线路,这是适应市场竞争,确立湖南旅游业整体形象,正确引导投资方向,有效利用与保护资源的需要。发展湖南旅游精品线路的对策应是强化精品意识;树立品牌兴业的思想;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宣传促销工作;开发优先产品,突出重点发展战略;依托费源特色,走有湖南特色之路;提高服务质量,发挥旅游精品线路的功效;完善发展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厦门城市发展目标及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发,论述了厦门无居民海岛的旅游发展思路、开发模式、开发主体及政策扶持等问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厦门的海洋旅游特色及旅游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广州旅游形象的建设需要从广州区域开发的整体和全局来进行综合考虑,需要对广州区域开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全面审视,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形象中,找到广州旅游的新形象。目前广州的旅游形象是在重视区域发展成就和中心城市基础之上的“发展形象”和“购物形象”,而未来广州的旅游形象,则是以亚太营运中心建设为中心的旅游营运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步入21世纪,旅游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走向信息社会的广州旅游文化建设,在进一步突出岭南特色的同时,关键是要充分体现信息社会特色,使广州的旅游文化建设紧扣信息时代脉搏,探索一种旅游业与信息社会整体发展的全面互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5,(5):110-111
在对现有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分类探索适合矿产资源枯竭型、森工资源枯竭型和综合资源枯竭型等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将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博物馆模式、主体公园模式和综合开发模式。森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是:把森林依次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只有实验区内可以从事生态旅游活动;考虑到生态效应,保证森林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旅游者普及生态教育;将垃圾分类收集,统一处理。综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是: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强旅游从业员工的服务技能培训,重视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引进,不断美化城市环境,逐渐提升城市的整体旅游形象,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旅游产业优势,顺利实现向旅游业转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鄂豫陕渝边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讨论了该地区旅游发展的难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融资渠道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用现代营销手段对旅游产业进行整合 ;制订 PPT规划和政策 ,消除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4.
论舟山海洋旅游产业区位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照旅游区位带理论对舟山市旅游产业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进行量化分析,说明目前舟山海洋旅游区位还不能对全国主要旅游市场形成较大吸引力.要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舟山旅游业必须重构产业区位,全力打造整体"海岛旅游景区".据此,今后舟山海洋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应由原来的两极双核模式转变为多核、点线模式,由空间掠夺竞争模式转变为空间合作拓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与江苏浙江周边地区旅游发展联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和江苏、浙江同处长江三角洲 ,具有联动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共同要求 ,也有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地联动发展旅游业要树立大旅游观念、推出沪江浙“一体两翼”的旅游整体形象、构筑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江浙旅游联动圈、加强政府主导机制、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联动。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加快新时代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旅游资源的巩固与提升。可从目标凝练、内涵提升、观念转变等方面推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创新。进一步塑造旅游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文化作用,彰显河南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着力发展生态旅游、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体验项目开发,以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更舒心的旅游服务,提升广大游客的认可度与满意度;同时,牢固树立绿色理念、及时跟进现代科技、加强动态调控,有效助力河南省城市与景区旅游形象的全面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河南旅游形象提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而旅游形象建设与其他省市相比更显滞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形象越来越突显出它的作用.河南旅游形象必须从前瞻性景观控制与规划战略、交通体系的建立与精品线路的打造战略、对外形象塑造与宣传战略、人性化的服务战略、环境保护与利益平衡战略、制度保障和形象监控战略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无疑会对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和扩大开放带来重大影响,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湖南应清醒认识,增强信心,锐意改革,完善旅游产业规划体系,搞好总体策划和整体营销,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加强旅游产品生产,倡导"高科技兴旅",努力实现旅游业的高技术化,在竞争中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保持湖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落后的四川藏区,把加大旅游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互促共进的双赢关系。城镇化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旅游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笔者认为,旅游城镇化建设应从提升旅游产业的凝聚力和扩散力、突出旅游城镇(村寨)的特色、创新旅游产业投融资模式、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来促进四川藏区旅游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旅游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把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综合产业 ,指出旅游业是改革的先导和突破口。邓小平发展旅游业思想丰富 ,主要包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重视旅游规划和旅游人才培养等内容。邓小平旅游思想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