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旱》释读上若干关键的问题,为《鲁邦大旱》全文的解读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研究。1.第2号简"女毋爱圭璧币帛於山川,政型与"后面残缺部分可以补"〔德以事上天,其幸而雨乎。〕□□□□□□□□〔孔子〕"。2."医殳吾子命其与"的意思是"如果您重复命令的话,民众会随从您的"。3."政型与德"的意思是"匡正刑与德"。4."夫山,石以为肤,木以为民。女天不雨,石将焦,木将死。其欲雨或甚於我,或必寺乎名乎?夫川,水以为肤,鱼以为民。女天不雨,水将沽,鱼将死。其欲雨或甚於我,或必寺乎名乎?"是孔子说的话。  相似文献   

2.
《论语·雍也》“仁之方”新解杨普罗《论语·雍也》有段孔子谈为仁之方的话,是在与子贡论仁时讲的。全文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  相似文献   

3.
为仁由己·民无信不立商聚德“为仁由己”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以下5;《论语;只注篇名。)有的论者把这句话作为孔子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论据,这种评价恐怕未必恰当。“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是说,实行仁(或做到仁)主要在于自己,...  相似文献   

4.
释“圣”     
一古代统治者把智、仁、圣、义、忠、和叫作人的“六德”,视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六德”之中,“仁”是最重要的为人之道,而“圣”则是做人的最高标准。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尧、舜这两位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孔子  相似文献   

5.
关于《庄子》“甚雨”,历来释义分歧,主要释义有三种:或以为义即“骤雨”、“大雨”、“暴雨”;或以为当作“湛雨”、“淫雨”,义即“久雨”;或以为“雨”与下一句中的“风”应互易,“甚雨”当为“甚风”。联系“甚雨”的具体语境和“甚”的语义情况,《庄子》“甚雨”当释为“骤雨”、“大雨”或“暴雨”。  相似文献   

6.
余贤群 《21世纪》2000,(5):36-36
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在其《李觏集》中有言:“吏之于民必相知心,然后治也,吏知民心则明,明 则政平矣;民知 吏心则信,信则 吏行矣。”为官 理政,一方面要 体察“民心”,另 一方面要使老 百姓理解“吏 心”。当官的必 须首先理解“民 心”,老百姓才 会理解“吏心”。 只有这样,才能 形成干群关系 的良性互动,从 而吏明政平,民 信令行。 对于“官” 与“民”的关系, 在古今中外的 诸多典籍中已 论述得相当清 楚。如贾谊鉴于 亡秦教训提出: “闻之于政也,民 无不为命也。国 以为命,君以为 命,吏以为 命……闻之于 政也,民无不…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依“礼”重“德”治国思想 ,包括“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两个重要治国方略 ,二者有其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孔子依“礼”重“德”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礼”“德”相辅 ,“导”“齐”相济 ;“德”“礼”为先 ,辅以“政”“刑”;依“礼”重“教”,以“德”化民。  相似文献   

8.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销其糟而咦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今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全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已故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  相似文献   

9.
评《中庸辩证法》对“中庸”的诠释及其现实意义金舒年从现存的古籍来看,“中庸”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后来,《礼记》中收有《中庸》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孔权(子思)所作,“以昭明圣祖之德”...  相似文献   

10.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所记述的“殽之战”一段文字,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古今文选选之者甚众。然而,其中栾枝所说的“其为死君乎”一语,却是一个十分难解的句子。所以,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不揣愚陋,试将各种说法作一番辨正,以期获得正确的理解。若有谬误,尚析方家指正。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将此段文字较完整地抄录于此:晋原轸日:“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样。必伐秦师!”栾枝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日:“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相似文献   

11.
孔子行政伦理思想总体上讲求德政仁治,重视伦常,提倡人际和谐、追求社会安定。为规范当时“礼崩乐坏”的“行政失范”行为,孔子总结了不少行政伦理规范,其主要内容有:“戒奢尚俭”、“欲而不贪”;恪守“四毋”,坚持道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慎言慎行”,“不忧不惧”;“无见小利”,“和而不同”;“取信于民”、“中庸”处政等。探析这些思想对于规范当今行政人员的某些“行政失范”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馥碧萱 《社区》2014,(32):55-55
2014年9月28日,时值孔子诞辰2665周年纪念日,在北京万寿公圃举行了一场“众人齐声诵孝经”的活动。“仲尼居,曾子侍。子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日:‘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相似文献   

13.
“温良恭俭让”作为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论语》原文作如是记:“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从子贡的话里我们体识到了“温良恭位让”在孔子思想观念及诸多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重要之点几乎就是孔子“仁”学思想和全部观念的根基以及归着点。“温”在孔子学说中有多种表述法。“温”是一种态度。一个人面对纷繁多变的外在,总要做出自己的反映。孔子教导人们要有较为得体的应变方式,“过”与“不及”都是失…  相似文献   

14.
[摘要]孟子从“学孔子”的儒家一统取向出发,构建了孔子与《春秋》的文化关联:一是作《春秋》的时代背景——“《诗》亡然后《春秋》作”;二是孔子作《春秋》的两难心境——“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三是《春秋》的儒家政统意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一构建在残酷、现实的权力斗争之外发展出冷醒、理想的政治批判传统,承诺并敞开了传统儒家孜孜以求、念兹在兹的政统视界。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把一个人说过的话用作他的两句诗,仅有孔子独享此等殊荣。毛泽东学文化是从读孔子书开始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重视学习的思想、“敏于行”的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一辈子;孔子的有些思想,如君民关系思想、中庸思想,毛泽东是有取有舍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轻视劳动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毛泽东批判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6.
一、对中庸的认识中庸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实行道德的法则,真是最正确的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很少把握这个法则。从上面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中庸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孔子不但在不同场合表述了这一思想,而且为人处事上处处体现中庸的原则。从《论语》中看,孔子在许多场合阐述了中庸的思想,但并没有给中庸一词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后人对这一概念理解不一,各执一词。因此,有必要先探讨中庸的确切含义。中庸的庸字含义比较明确,人们的理解基本一致。庸…  相似文献   

17.
江勇 《社区》2012,(35):8-8
孔子讲过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流传甚广。可是,这句简单的话。很多人愣是没读懂。以为在发财这件事情上还分为君子和小人,害的许多小人发了财.许多君子失去了发财的动力与勇气。其实,这句话中的“喻”,不是传统的注解中“知晓、明白”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也不是君子只晓得道义,小人只晓得利益。这里的“喻”是“告诉”的意思。“喻”的右边是“俞”,是直截了当.加上左边的“口”,就是用嘴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特殊工具。既要讲究外在的形式美,更要注重内在的意蕴。“意思尤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这是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论诗、文及其关系的话。欲使“酒”醉人——沉浸在诗的美感中,炼字之功不可大意。古人对炼字是颇为讲究的,“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瓯北诗话》卷六赵翼语)可见“炼”字的至高境界在於有“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之功效。故而一些极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人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离骚》中一些语段的划分、字词的释义、文意的理解存在分歧 ,有必要加以辨正。一、女、灵氛两语段划分的辨正。首先 ,女“申申”、“詈予”之言只有“鲧女幸直以亡身”等四句 ,其下六句应为诗人由女“詈予”而欲“就重华而陈词”之心理变化过程 ;其次 ,灵氛述卜四句、释卜四句 ,以下十句则为诗人因灵氛占卜而萌生“远逝”之念但犹豫、矛盾之心理。二、“民”字释义的辨正。《离骚》六处“民”皆为“人”之意 ,不能释为“人民”、“百姓”。三、第二部分“追求美政理想”的辨正。《离骚》第二部分乃通过幻想形式写诗人欲向楚王陈词辩白而不得 ,根本不是向美人求婚 ,即不是追求美政理想。四、第三部分“远逝”释义的辨正。诗人“远逝”准备离开的并非楚国 ,而是郢都。  相似文献   

20.
郭店楚墓竹简甲组《老子》隶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墓竹简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老子》文本,隶准读中是解读这个古老文本的基础工作。如果按照当时而不是现时的汉字写词方式来解读这个文本,那么:“孰能浊以渍将舍清,孰能卮以朽将舍生”,则与《庄子·人间世》的部分思想有明显的渊源关系;“或命之,或呼嘱”当读作“或命治国于头”;“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当读作“其在民上也,民弗诟也”;“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当读作“善者课而已,不以取强”;“大曰逝,逝曰远”当隶作“大曰滔,滔曰远”;“甚爱必大费”当读作“甚爱必大悖”;“持而盈之,不若其已”,当读作“柴而盈之,不可匿也”,如此等等,这个古老的文本将为我们呈现出某些新的语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