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湖与中国雅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文化中并不隐秘而又长期为学术界所忽视的“雅文化圈”中的“江湖现象”进行了梳理研究。文章首先对“雅”“俗”文化作了简要的界定,并对“江湖”在这两个文化层中的不同的意义和表述功能作出比较,然后描述了“雅文化”与“江湖”的关系的三种表述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湖”在文人士大夫生活中的意义与位置,探讨了“江湖雅文化”在中国特别发达的种种原因与其中所显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作者认为,“江湖雅文化”的特别发达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泛政治化特色和中国传统文人既有洁身自好的追求,又有个人主义、逃避主义心理的群体性格,它的成因在政治制度、主干思想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代江湖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平 《文史哲》2004,(2):68-75
江湖社会具有独特的江湖文化内涵。江湖文化就是指存在于江湖人、江湖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江湖文化伴随传统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古代的巫、医、百戏实为江湖文化的源头,明清以来,传统江湖社会逐渐成型,演至近代,江湖文化有所增益变化,但基本内容没有改变。江湖人物,谓之"三教九流",江湖行当,称作"五花八门",江湖社会包含了诸多独特的文化内容。延续至近代的江湖文化具有流动性、欺骗性、秘密性、一定的反社会性等特征。以"近代江湖文化"为对象展开研究,具有拓展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的学术意义,以及为当今社会治理江湖问题提供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灵魂和内核。它作为一个严密、庞大的价值系统,是中国人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精神遗产。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急剧变化,传统价值观受到了一次亘古未有的猛烈冲击,面临一次真正彻底的改造。究竟如何用新的时代精神改铸它,更新它,使之向现代新型价值观转型;又如何看待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所引起的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全面转型,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课题。一、社会转型对新型价值观的孕育与论生价值观是文化精神的硬核,是一切观念的核心。它为人们的一切价值判断提供准则、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随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随想冯天瑜一今日我们所面临的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题目,它既与运作已久的“古今之辨”一脉相承,同时又包蕴着丰富的新内涵。简言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如果说,历史的多数时...  相似文献   

5.
圣精神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参量,它曾与王权主义相辅相成,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发挥着舆论导向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圣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规范层次,圣精神传统对建构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具有很强的参照意义和评价功能;一是心理层次,圣精神传统对现代人的价值走向,特别是精神信仰的选择,具有深刻的示范及引导作用。圣精神传统的主要遗留———“崇拜心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屡有反映和表现。总结、分析圣文化传统,探讨它与现代文化热点的渊源及文化关联,对我们理解传统和解释现实问题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任何革命都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社会环境。以向西方学习、追求社会现代化为目标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的具体社会条件下发生的 ,传统文化的影响当然在所难免。本文从社会主体的传统性 ,革命党人本身的传统性 ,包括反满民族主义的社会动员 ,党人自身的帮会与江湖习气以及内部非原则性的权力与利益冲突 ,革命目标与手段的背离 ,革命行动的狂热、盲动与极端化等方面 ,论述了社会传统对辛亥革命的制约作用 ,从而说明传统因素对这场革命的局限性影响 ,使这次革命只能够完成它实际上能够实现的直接的近期目标———反满共和 ,而不可能也不能够要求通过一次革命来完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宗教是一切文化的本体与核心”论的两种理论形式近现代宗教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和宗教文化史家一般都非常重视宗教对各种文化、对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克里斯托弗·道森在《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中写道 :一种意识形态与一种信仰极为不同 ,尽管它倾向于发挥与信仰相同的社会学功能。意识形态是人的产物 ,是有意识的政治意向试图按照它的意图来塑造社会传统的工具。但是 ,信仰看起来则远离人的世界及其成果 ;它引导人们走向一种更高的、更加广袤的实在境界 ,而不是走向政权和经济秩序所归属的有限而无常的世界。因而 ,它…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题目。但细而察之,它已经被分化为两个论域,一是扎实的学术研究,它包括现代学者从各种观点对传统文化的重释和细研文化各领域从传统向现代的具体演化。二是把传统文化与现时的政治、社会、文化运作联系在一起,把它变成一个口号,一个商标。自从传统/现代这一题目出现以来,在第一个论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更多的工作等待学人去做。其中也有很多经验教训,非常有必要去予以总结。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不在这里展开。这里着重谈第二个论域。这个论域在近代中国出现并于新文化运动期间达到第一次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五四时期,在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中,西化派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阴暗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保守派则在继承的同时艰难地寻求着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杜维明的这一现代知识分子观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马克思历史观和欧洲人道主义思想传统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人们对此作了长期的讨论和争论。本文作者指出: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意义,既不在于它是欧洲人道主义文化传统的哲学形态的继续,也不在于它是对这种哲学文化传统的总体拒绝,而在于它以严格的科学形态解决了这份精神文化遗产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从而使欧洲的乃至人类的人道主义文化传统具有了新形态,进入了新阶段。这里马克思历史观通过三条途径达到了目的。第一条途径是以政治革命实践为中介,把那种处在人类历史彼岸的人道主义终极理想,转变成为生活中的革命因素,成为变革不人道不公正社会现状的行动中的人道主义。第二条途径是以现代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从分析现代市场经济所内含的自由平等因素入手,揭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第三条途径是以社会交往实践为主导,通过揭穿现代市场经济所导致的普遍物化和工具理性化,克服和超越近代人道主义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建立一种能够保证每个人全面发展的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新社会,这才实现真正的、彻底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与现代的人生交叉路口──评《中国人的处世艺术》黄华新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交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现代社会是从过去的传统中走来的,而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不可避兔地要受到现代社会经济与价值观念的撞击与影响。处在当前改革开放社会中的中...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本身也是对特定生态进行适应的结果,它的核心特质都能在其与特定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得到深入理解:天人合一源于农业技术不能掌控的自然环境;情理精神生成于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伦理本位奠定于以情理精神为基本原则的规范环境.然而,现代学校作为起源于西方社会的组织机构,本身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经常使现代学校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僵死"的文化.因此,提升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学校中要创设出与传统文化兼容的环境,使学校中的传统文化鲜活起来,从而在根本上为学校中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3.
李景林 《河北学刊》2004,24(6):35-39
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一种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理念。它因任社会生活和民众生活的样态、形式而始终与之保持着一种相切互成的关系。现代以来 ,儒学与现实政治制度的解构 ,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现代儒学和传统研究完全被纳入西方式知识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退居学院化知识性一极 ;而以经典诵习为内容 ,以立志成德、敦民化俗为目的的儒学教育 ,已丧失其寄身之所 ;作为中国社会民众生活样态的传统礼仪礼俗 ,遭到严重破坏 ,不再具有它在自然历史因革连续性中承载完整文化信息的作用。儒学失去了它与社会民众生活之关联的载体。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民众生活“无靠”而理论“游谈无根”的状态。重建文化理念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 ,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 ,传统儒学之关联于民众生活的方式 ,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湖是熟人社会以外混沌、非透明、乏规则的互动空间。在这种互动空间里,形成了历时性的江湖传统。它在组织模式上体现为模拟血缘关系的异姓结拜和结盟拜会,在价值模式上体现为等差有序、内外有别的义气。江湖传统表面上看主要存在于下层群体当中,实际上深嵌于常态文化体系之内。江湖作为一个独特的视窗,在中西学者熟悉的儒教中国、帝制中国、乡土中国等局部意象之外,提供了一个关于传统中国的整合性框架,即江湖中国。由此,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立体特征能够得到完整呈现。基层的乡土社区层面,呈现为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特征,顶端的庙堂层面同样如此。而介于乡土社区与庙堂之间的混沌江湖,仍旧要援引熟人世界的结构模型,同样讲究差序之别。这种一般社会层面的事实证据表明,差序格局概念确实具有立体社会结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江湖一词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江湖如何从地理名词引伸出社会层面的意义,以及其古今词义的变化。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二元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民间社会发生分化,产生了脱离传统宗法制度控制的江湖社会,自《水浒》始,表示这个江湖社会的江湖一词大量使用。而后,随着秘密社会的产生发展,江湖也渐渐被其同化。而后由于封建生产力的衰落和商业社会的发展,江湖词义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泛指社会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代台湾著名文化人黄清源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广泛深远。他所编著的《中国传统思想——静道》一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静道”思想所蕴涵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及社会哲学在现代的重新整理和解读,不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它与人类心性的本质联系,分析了它与西方文化思想的接触点和沟通程度,以及它在中西文明冲突中调适与融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是一种道德理性精神而并非完全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术语,长期以来一直是以价值观念的形式存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历经时代嬗变至今仍闪烁着德性灵光。尤其在商潮汹涌、物欲起浪,价值多元的今日,倡扬和确立其价值导向地位正是时代所急需。  相似文献   

18.
张艳国 《江汉论坛》2005,(9):97-101
忠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立身做人的道德品质,矢志追求的自我要求。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忠诚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客观基础。从文化的圈层来说,它具有自我要求、人与人的规范以及社会规范三种层次。由文化的历史性决定,忠诚文化具有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我们要提倡积极向上的忠诚文化,反对封建糟粕的愚忠小诚。忠诚文化具有不凡的现代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通向现代社会,是整合现代社会关系的利器;其次在于它通向现代社会道德体系,很多内容可以被现代社会道德体系所吸收;第三还在于它通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诗的生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了传统所谓的“中外诗歌交流”,除了像胡适、周氏弟兄等人的尝试的热情之外,现代传播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它为诗歌提供了新的表现空间,塑造了新诗的表意方式和美学特征。作为文学之一种,新诗全面参与了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进程,也属于整个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建构的重要部分。而且,在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转化过程中,诗歌本身就是变化最为剧烈的文学类型,它理应对社会变动带来的刺激作出最为新鲜和强劲的反应。大众传媒的兴起恰恰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和鲜…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当代美育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当前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带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转型,同时也对当代美育提出了有力的挑战,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已势在必行。当代美育的定位和建构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它不能完全割断与传统文化这一母体的血肉联系而达到目的、取得成功。如何正确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乃是放在当代美育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传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长期以来,传统美育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施教方法。孔子关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