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孔子思想实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关于孔子思想的实质问题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其确定为保守、复古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认为孔子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恢复“周礼” ,重建旧的奴隶制度。这种看法似乎成为定论 ,即使有反对意见 ,也是闪烁其词 ,不是很明确地表态。本文通过对孔子思想体系的考察 ,发现孔子的思想是进步的。因为孔子支持社会改革 ,赞成社会进步。同时 ,孔子的言论并没有发现为奴隶主阶级的集中代表周天子辩护的部分 ,他的言论只是为卿大夫阶层服务的。所以 ,本文认为孔子思想的实质是代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上层统治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一、孔子办学的目的 教育离不开政治目的,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的办学的目的,究竟为奴隶主复辟服务,还是为新兴的封建制度服务。这个问题值得再讨论。在“文革”前,范文澜主编的1964年再版《中国通史》,肯定“孔子确是封建社会集大成的圣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人物。”他对孔子的评价是相当高的。1965年出版的郭沫若著《中国史稿》中说:“孔子所说的‘仁’,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对人的重视。但他却并不反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阶级社会秩序。他是以封建秩序来反对奴隶制度而已。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孔子的思想便被封建统治者改造利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有力工具。”上面引用的两段话,说明在‘文革’前,中国近代对古代历史  相似文献   

3.
孔子论礼     
“四人帮”假批孔,借批孔来攻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们歪曲了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来搞影射史学。对于孔子讲的礼究竟指什么,值得作一些探索,或许有助于彻底肃清“四人帮”的污蔑。这里试对孔子的论礼作一些不成熟的说明,请同志们指正。孔子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被推崇为圣人。他生活在春秋时代,不论把春秋时代说成由领主封建转变为地主封建也好,说成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也好,总之是落后子地主封建的时代。孔子的思想又被认为是保守落后的,在春秋时代已经是保守落后的思想家,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何以被推崇为圣人,这恐怕不好用奴隶社会或领主封建跟地主封建都是剥削阶级统治来解释吧?孔子的思想要是在春秋时代就是保守落后的,那就不可能适应于比春秋时代更进步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里何以不能产生足以代表封建  相似文献   

4.
现在关于孔子的讨论,基本上分为四派。①认为孔子是当时奴隶主贵族或封建领主在思想战线上的代表;他的思想完全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②认为孔子是当时人民群众在思想战线上的代表;他的思想完全是进步的,甚至是革命的。③认为孔子是当时的奴隶贵族或封建领主在思想战线上的代表,但也是个改良主义者,他的思想中有新的一面,但是这一面不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孟二人的阶级属性,近几年来,流行着这样一种意见: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改良派”,而孟子则是“代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思想“不一样”,应当把孔孟二人“各从其时代特征、思想实质区别开来”。我们认为,这种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孝”,“五四”以来,特别是解放以来,被当作“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提倡的一种道德”,是只能抛弃而无可继承的。作为服务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解放的一环,这在当时是完全合理而必要的。但是在剥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会和曲阜师范学院联合发起举办的孔子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4月20日至25日在曲阜举行。有23个省、市的19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19篇。会议较集中地讨论了孔子的时代和阶级属性、孔子思想的评价和批判继承、以及如何把孔子研究引向深入诸问题。关于孔子的时代和阶级属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西周封建说认为,孔子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孔子主张变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他的思想为地主阶级利用,成了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  相似文献   

8.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到戊戌变法(1898年)的将近四十年中,是我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国内经济关系与国内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反映在我国当时思想界也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局面。既有坚持封建阶级利益和封建传统教条的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思想,又有反映买办官僚集团利益的洋务派的思想;也出现了代表刚从地主阶级中转化而来的早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 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代表其总体利益的皇权进行的,因此,地主、农民和皇权构成为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三个基本要素。地主阶级就处于两类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发展:作为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其各阶层向皇权展开分享政治权力的斗争。主要是由于这一矛盾的历史演变,使地主阶级由其产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孔子是否有自然观,他以什么语言和形式来表示他对世界的看法?历来就有争论。从《论语》、《左传》和《国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行来考察,围绕着春秋时期哲学上斗争的中心问题——“天道观”,表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因素,当然,是不彻底的,但不能说孔子没有自然观。孔子的“天道观”是与其政治观相联系的。当统治阶级利用“天命论”,来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作辩护时,孔子代表着奴隶主贵族向封建地主转化的集团的利益,开始冲击“天命”、“鬼神”的束缚,而强调人为的作用。正如墨子所评论:“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特别是孔夫子,对《诗经》的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并阐述了一系列的诗学思想,从而奠定了中国诗学的基础,对后世影响甚大。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面临着一个“礼崩乐坏”、“天下无道”时代,当时,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夺权,同没落的奴隶主阶级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孔子站在保守的一方,以维护周的大一统天下和重建文王,武王、周公的事业为己任。他周游列国,企图劝说当权者采纳自己的主张、但都因不合时宜而一再碰壁。在政治上失败的孔子,并没有消沉,他转入整理、传播文化知识,希望籍此来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孔子思想的讨论,似乎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一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二为孔子的世界观,三为孔子思想核心,四为孔子思想的历史评价。首先谈孔子思想的阶级性。这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紧密联系着,由于对古代史分期的看法不同,因而对于孔子思想阶级性的看法也不相同。有入认为孔子思想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有人认为他的思想代表封建领  相似文献   

13.
在评价孔子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孔子是代表旧的统治阶级即领主阶级的利益的;鲁国的大夫三桓,尤其是季孙氏,是代表新兴的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孔子既然代表旧的领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孔子的思想是保守的。在当时,鲁公要比周天子进步,三桓要比鲁公进步,阳货要比三桓进步;孔子不但不肯和阳货合作,甚至还不肯和季孙氏合作,他主张张公室,他代表保守势力和进步的势力来进行斗争,因此孔子是一个顽固分子。  相似文献   

14.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由孔丘所创始的儒家学派,是一个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维护西周奴隶社会制度的反动学派。他们拚命反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一切革新措施,顽固地主张复古,主张遵从文武周公之道,以保持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儒家维护奴隶制,也表现在剥夺女权的问题上。他们的反动主张,对于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流毒既广且深。他们的贵男贱女、重男轻女的观点,摧残和害死了无数无辜的妇女,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今天,当我们进行上层建筑领域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社会主义革命时,必须予以彻底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一命的见解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封建剥削阶级代言人的孔子,是很重视这个思想武器的。孔子主张知命,墨子主张非命,两种思想反映着两个不同阶级的要求。有人说,孔子、墨子时代,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因而他们的思想没有阶级性,那是一种“非愚即诬”的说法。孔子主张知命,是代表剥削者君子的利益,不是代表被剥削者小人的利益,墨子主张非命,站立在剥削者君子的对立面,而把被剥  相似文献   

16.
从战国到秦统一,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在这社会大变动的时代里,没落的奴隶制继续土崩瓦解,新兴的封建制获得节节胜利,阶级斗争的惊涛骇浪此伏彼起,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之间的斗争,也在各个领域广泛、深入地展开。这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复井田”和“废井田”之争,在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郡县  相似文献   

17.
在1961——1962年间,史学界曾经讨论过子产和孔子的阶级立场问题。当时关锋认为子产是代表私家贵族(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孔子是代表公室贵族(奴隶主阶级)的立场。①我曾根据《左传》和《论语》所见的事实,证明子产和孔子都是公室贵族的立场;子产以知礼、守礼著称,不是“以周礼为幌子而实际是破坏周礼”的。②但时正关锋炙手可热,我文只供覆瓿而已。如今关说的谬误尚须批判,春秋时期公、私贵族斗争的性质作为学术问题,还值得讨论,所以再次提出,希同志批评教正。  相似文献   

18.
“道学”,又称“理学”。它是宋代形成,并成为宋以后七百多年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子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一○页)孔孟之道自从被封建地主阶级宣布为自己的统治思想以后,随着不同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现实需要,曾几经变化翻新,而它的每一变化,都不过是统治阶级一种阶级政策的特殊形态,丝毫没有改变它的反动本质。道学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儒家思想更加腐朽反动,而且也给先进思想家反对孔孟之道的斗争提出了新的课题,从而使整个封建社会后期儒法  相似文献   

19.
封建政府是地主阶级的权力机关,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以皇帝为首脑的中央政府为了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把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是地主分子散居各地,同一地区的地主分子又有共同的利益,甚至能形成独特的政治集团。这样,封建中央政府与地方地主集团既因都是地主阶级代表而有共同性,同时也有着争权夺利的矛盾。所以地主阶级有一个解决它内部矛盾的任务,有如何搞好它的统治权力的分配问题。对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其内部就基本统一,处理不善就矛盾重重,以至会用战争手段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从西周到鸦片战争,一直是封建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这一生产方式经历过两大发展阶段,即: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生产方式阶段.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变革时期.当时,铁制工具的应用,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兴的地主阶级取代封建领主的统治地位,买卖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土地私有制,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形式,这些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新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新兴阶级的壮大,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新的理论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较为集中地记载在《论语》之中,他的经济思想就是其理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