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马克思恩格斯的遗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全文正式出版以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形成一股强劲热潮.但是,由于理论家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因此产生了理论主题各不相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学者有乔治·马尔库什、乔治·拉瑞恩、比克胡·帕雷克和戴维·麦克莱伦,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马克思的文本之中,力图廓清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相关问题,从而使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被接受和再阐释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解读和研究成果为我国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理论泉源。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挖掘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颠倒性、建构性和实践性。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对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理论在阿尔都塞的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他在不同时期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晚期他对自己学说作出一定的批判,从中可见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守护者的坚定信仰。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反思与建构,虽然对马克思的保卫缺乏现实力量,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马克思的新视角。理清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思想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英国政治哲学家、马克思学家B. 帕雷克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一书中,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深度解读,并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结构视为辩证法,而将其认识论基础视为唯物主义,但又对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进行了所谓"历史的"、"社会学的"、"批判的"研究,以此来强调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两个交叉性的意义:唯心主义和辩护性思想体系.因而,本文试图从"唯心论和思想体系的辩护性"的辩证逻辑结构和"真理观与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的唯物主义基础入手,来对帕雷克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解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的形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在这一过程中,“自发分工”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自发分工”的逻辑建构,马克思在存在论层面上阐述了意识形态产生、形成和终结的过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存在论”策反.马克思认为,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它源起于“自发分工”;它的真正内涵是“活动”;它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它的终结之途径是“革命”而非“批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革命的、实践的批判理论 ,它以最终“跳出意识形态”为指向。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文学思想的实质是力图将文学作为在资本主义世界宣扬无产阶级意识 ,以激发革命 ,彻底“跳出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方列宁学”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来源、列宁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自身的逻辑关系和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普适性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非科学的观点,并据此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展开批判.回应与批判“西方列宁学”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责难,捍卫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对深入理解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批判形形色色非科学意识形态理论,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理性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是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他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论断为现代意识形态分析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他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的精辟分析为现代意识形态分析提供了经典范例。作为现代意识形态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 ,曼海姆在意识形态的内容、产生以及批判的方法论方面都继承了马克思的基本思想 ,但是 ,他又不情愿于只做马克思学说的脚注的角色 ,而试图从马克思那里引申出一套超阶级、超党派的总体性意识形态学说。对于曼海姆的这种学说 ,我们必须联系现实社会需要 ,辩证地对待  相似文献   

9.
追溯理论渊源和历史人物是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莫泽斯·赫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渊源人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与赫斯的共同成果《德意志意识形态》,有助于全面厘清赫斯与“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深化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大卫·哈维在面对商品概念时,倾向于从“总体性的关系”、先验性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层面对其进行理解。此种解读在诸多方面与马克思产生了实质性的分野。一方面体现了哈维对资本运行机制的特有解读模式并为其后的相关独特理论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误读。因此,厘清这一概念,对准确理解哈维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