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 ,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 ;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其悲剧性格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冲突和希望与现实的落差 ;而汪母和曾树生的婆媳矛盾 ,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 ,属于文化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人道主义是人类用以达到和平协议的共同语言。艾特玛托夫的悲剧小说正是对人道主义思想上的弘扬。通过分析艾特玛托夫的悲剧小说,探讨其作品的悲剧意识、悲剧人物的生存境况,以及小说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从而揭示出作者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情关注。他作品中的悲剧性不是导致悲观主义和消极无为而是饱含着乐观的基调和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索吕雉悲剧性的命运、被异化的性格,揭示出封建男权社会里,非凡女性因其刚强不屈、聪明智慧反而更使自身及家族落入无法逆转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小说主要揭示了在以威塞克斯为典型代表的英国宗法制度下农村社会惨淡阴森的解体过程,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这个保持着古老秩序的宗法制度社会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反映了破产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痛苦和灾难。小说具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叙述《远离尘嚣》等五部小说包含的悲剧性主题的发展过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来揭示哈代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刍议关汉卿笔下的窦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最成功的妇女形象。善良、反抗则是窦娥性格中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窦娥的形象具有其独特的典型和悲剧意义 ,揭示了造成悲剧性命运的社会根源及封建法律的虚伪、丑恶性  相似文献   

6.
悲剧主体的悲剧性局面的出现,除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外,个人的性格、意志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主观原因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晴雯"心"与"身"之间无法弥合的差距,构成了她性格与命运的对立和冲突,而这种"身"与"心"的不平衡状态使她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说中悲观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的讨论,揭示了哈代创作这本小说的目的。从苔丝的个人生活经历、性格、社会因素、命运和宿命论等角度,对其悲剧因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雷雨》在吸取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展现旧中国人物性格悲剧上对我国现代戏剧的创造性贡献,揭示了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借鉴、继承、吸收和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内涵丰富又复杂,一直是国内外哈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些分歧性意见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社会悲剧意识:1.经济困境;2.现代精神文明对人性的扭曲;3.新旧两种文明撞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二、命运悲剧意识,哈代对威塞克斯地区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三、生命悲剧意识,源自哈代的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1.个体生命的现实困境;2.人类群体的宇宙困境。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能稔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小说艺术手段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成功的运用悲剧艺术、喜剧艺术、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表达他启蒙的文学主张。他运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艺术手段,展示了传统文化支配下中国人无法逃遁的悲剧命运,对改造"国民性"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着苍凉、哀婉的色调。她们虽然悲剧类型不同,有人格扭曲的虐待狂、金钱树上的"攀枝花"、命运捉弄下的投降派、风月场上的牺牲品等,但其悲剧根源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世态的炎凉、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膨胀。认识其悲剧性,可使人重新审视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老舍的幽默风格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在他的初期创作中,悲剧性人物与喜剧性人物界限分明,分工明确。从《离婚》开始,其小说在时势变迁的背景之上通过两种处世方式、两种命运模式的描绘,揭示了社会与个体之间以及他们自身的种种矛盾的纠结。由此使得小说中那类命运步步下滑的人生类型中内蕴着深沉的时代悲剧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又逐渐生发出喜剧性;而那些喜剧性的人生类型因这种深沉的时代悲剧意识观照也透露出普泛的悲剧性。但在这种普遍的悲剧性中,老舍又在出走或坚守等生命姿态中带着超然的笑声,其幽默艺术因之逐渐形成内在对话性。  相似文献   

13.
哈代在《还乡》中塑造了反叛的女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他的女性观中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由于哈代无法摆脱父权意识的影响,致使他的女性角色最终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作者的悲剧性女性观及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根源。  相似文献   

14.
试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生命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对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观,即生命悲剧意识,做新的分析。肯定哈代作品的生命悲剧意识源自他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和叔本华悲观哲学的后期影响,通过文本分析,阐释哈代对生命个体和人类群体悲剧命运的哲学关照。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是跨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是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分析悲剧的前因后果,领悟深蕴其中的意义和哲理是哈代小说的社会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苔丝的性格特征的分析,发掘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论“献祭”心理对西方悲剧“悲剧张力”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悲剧作品在其悲剧性情境的营构中,潜藏着人们对"恶"的恐惧而搬演的集体性情绪的发泄与传达,及对献祭心理图式的搬演.献祭心理包含着"媚神"、"悲神"及"辱神"三种心态,在"恶"的命运主题,献祭的品性赋予了悲剧命运感、神秘性和祭典性等因素,塑造了悲剧"严肃"、"崇高"、"阴郁"品性,使得悲剧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在类似祭坛的剧场中发挥作用.同时,献祭心理始终贯穿其中,支持着这种"祭典"的完成,使得观众在"玷污"与"圣华"牺牲中疏散自己的怜悯与同情之心,达到某种程度的圣华与升华,在悲剧情绪净化的同时,使得悲剧张力得以扩张与收缩.  相似文献   

17.
游苔沙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还乡》中的主人公。本文拟从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游苔沙的性格以及她的爱情观三个方面来分析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在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中描写了一位功成名就的奋斗者自取灭亡的悲剧。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及其与现实的冲突的描写,通过揭露资产阶级文化的庸俗和价值观念的虚伪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丑恶现象,揭示出了这位主人公的真正悲剧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哈代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是明显的,对其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分析可为此提供个案视角。从小说主人公亨察尔与古希腊神话人物俄狄浦斯的故事模式的比对,可以看出哈代对古希腊命运悲剧遗绪的继承,可以看出主人公亨察尔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命运悲剧;通过对亨察尔这一形象的重新解读,可以从四种原型模式来观照《卡斯特桥市长》。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不朽佳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位纯洁美丽的农村姑娘苔丝的短暂的悲剧性的一生。本文认为社会环境、宗教道德、个人性格等各种因素造成了她必然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