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临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时代的挑战,必须大力加强人才的培养。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四化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工人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换言之,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讲专业规格,而且要讲政治规格;不仅要知识化,而且要革命化,应该是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国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校报是高等学校党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在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依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高等师范学校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为中等教育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师资。培养的师资是否合格,在办学的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一个新台阶,这对高等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加快高等学校教育环境的改革和建设,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既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增强高校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办学效益的当务之急。一高等学校教育环境是指高等学校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挥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刘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无疑这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地位。高等学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我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基地,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图书馆作X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广大图书馆工…  相似文献   

6.
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尽早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党都在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八五”计划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加强知识分子党员的思想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加强知识分子党员的思想建设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迫切要求,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又红又专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任务。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献身的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要有热爱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涵,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目标体系.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目标的体系结构,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加快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抬高等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所特有的种类、层次、规格和要来,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定的.教育方针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199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教育方针,它既保持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致性,又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紧密联系,从而也为高等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高等学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四个方面的意义,即有利于培养“四有”人才、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高等学校建设和谐校园,使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窗口和培养建设和谐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及家属的光荣任务。高校离退休人员具有数量大、学历高、阅历深、专业强等特点,曾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在建设和谐校园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充分认识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他们发挥作用的潜力,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先进文化塑造青年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重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努力以先进文化塑造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任务。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偏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倾向,把培养大学生能力摆在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的教训,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而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必须加强思想建设,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一、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任,又处在反对“和平演变”的前沿阵地,因此能否加强高等学校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我国过渡时期高等学校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马列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忠实于祖国人民事业、体格健全、掌握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自觉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劳动者的素质集中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发展生产力的必然决策。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面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和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与高校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所决定的。 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极其宏伟的、长期的事业。在这项长期  相似文献   

19.
恢复高考制度十余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选送了数百万人才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对高校招生工作也造成了些不良影响,集中表现在用什么标准为高校选送合格新生这个问题。因此,反思一下过去和研究一下如何选拔适合高等学校培养要求的优秀新生,无疑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本文侧重对加强高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的问题,谈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本身的发展和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市场经济对高校文化建设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