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霞 《南都学坛》2011,31(3):71-74
朱素臣公案题材传奇的成就在整个苏州剧派中显得非常突出。朱素臣的《十五贯》、《未央天》、《翡翠园》、《锦衣归》四部传奇中的公案,从整体叙事上看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就性质来看,它们同属于"平反公案",都是围绕"洗雪冤狱"的关键情节而展开叙事的;从叙事模式来看,四部传奇中的公案在叙事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从叙事的结局来看,四部传奇都是以主人公昭雪冤狱,因祸得福而得到皇上的封诰,踏上传统文人向往的仕宦之路作结。但是这四部传奇中的公案叙事却明显呈现为两个不同的系统。在主人公陷入冤狱的原因、洗清冤狱所依凭的对象和洗清冤狱的具体方式上,两个系统明显不同。出现这种不同,一方面在于两个系统中的冤狱在传奇叙事中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传奇作品的主旨也影响到其中公案的设置。朱素臣传奇中的公案所构成的两个系统,展示了他面对灾难和解决困难时的两种不同思路。朱素臣虽然无法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虽然没有踏入古代知识分子所向往的仕途,但是他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为官之道有着他自己深刻的思考。朱素臣对公案题材的青睐,是因为公案题材表现奇人、奇事、奇情的传奇性符合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野叟曝言》中,夏敬渠从理想、才华、人格、功绩等方面,用各种手段将主人公文素臣神化。神化导致了人物人性、个性、命运悬疑性的消解,影响了作品的文本价值。作为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道学家”形象,文素臣形象颇具认识意义,有不可偏废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漫谈“车王府曲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王”全称车登巴咱尔王,清代蒙古王公。其祖策稜因军功封王,历代袭封王爵,至车登巴咱尔已历时五代。车王府所藏曲本内容丰富多彩。《车王府曲本选》分戏剧、说唱两部分。戏剧部分有清代名作家朱素臣传奇《四大庆》,明代已佚传奇而以京剧形式出现的《忠义侠》,昆曲《絮阁》,河北梆子名作《蝴蝶杯》……为近代戏剧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夏敬渠《野叟曝言》塑造出超人、完人的文素臣获得的勋业及个人荣贵,是仙师中不得志的道学先生阴暗心灵的反映。作品中描写田有谋的段落,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作者假手刘、戴创造的《亚夫》剧,在对刘邦的处理上是集前人诮骂刘邦的集大成之笔。作者夏敬渠是一位满口讲仁义道德的道学家,和书中人物文素臣是二而为一的。《野叟曝言》之评,顺应作者笔锋,极力地为文素臣、水夫人唱赞歌,推销传统道学家观念。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公案传奇”,只不过是一种新闻,只不过说话人用来满足听众的好奇心,或者作为一种说教的工具。我们只看到情节的离奇曲折,很少是含冤负屈的故事。 宋朝“公案传奇”的好作品有《错斩崔宁》(即《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帖和尚》、《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等。 宋朝的包公,是为元朝以后最有名的公案故事中人物。但包公故事在宋朝,仅有《合同文字记》,内容也不是什么专和“权豪势要”作对的情节,只是平平淡淡的审问一椿家产纠纷的案件。在宋朝“公案传奇”里,人民的反封建的意义还不明显,说话人不过用这些故事吸引听众而已。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白先勇与朱天文先后在他们的作品中书写了特定时空中新旧两代台北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塑造了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舞女形象尹雪艳,同样,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中女模特儿米亚的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时隔25年的两篇小说,不约而同呈现出一种对现代性的审视与观照,创作于台湾后工业化时期的作品《世纪末的华丽》相比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更是融入了对于后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时钟”和“月亮”是世界经典佳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原型象征。本文通过对作家巧 妙运用象征的缘由分析及对“时钟”和“月亮”这两个具体象征的意义的细致探讨,揭示了象征手法对深化作品主 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康熙字典》、旧《辞源》在“贝”字下列有“饰也”一义,《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大汉和字典》释“贝胄”为“贝饰也”,均以《诗·鲁颂·闷宫》“贝胄朱”毛传:“贝胄,贝饰也。朱,以朱缀之”为依据。按孔颖达疏:“贝者水虫,  相似文献   

9.
<正> 邓友梅与陆文夫都是在市井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当代著名作家。从1979年开始,邓友梅把精力都放在了市井小说方面,尝试创作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曾说:“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话说陶然亭》问世后,文坛震惊。紧接着,《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铁笼山〉一曲谢知音》、《烟壶》、《那五》等联袂而来。这一组独特的、充满耐人咀嚼的北京风味的市井小说,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邓友梅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陆文夫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苏州作为表现的艺术对象,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小巷文学”或“苏州文学”。特别是《美食家》这部中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市井小说的佳作,也是陆文夫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它与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作品,  相似文献   

10.
明末苏州方言音系资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苏州方言的音系,我们能从当时苏州地区作家的各类作品里窥测到其大致面貌。如明代作家冯梦龙,编篡了民歌集《山歌》、笑话集《笑府》,还改编古代话本小说,编成有名的小说集“三言”。从他的这些作品里就能看到当时苏州话的很多情况。  相似文献   

11.
浅析《老人与海》中"狮子"意象的两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者对作品意义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文学能力”(literarycompetence)。不同“文学能力”的读者会从不同的阅读视点来理解作品 ,从而会使作品中的同一意象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这些不同的意象意义同样可以用来解读文本的整体意义。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狮子意象具有点题作用 ,对该意象的解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本文试从两个阅读视点分析狮子意象所负载的两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以求解析《老人与海》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学史上,莎拉·奥恩·朱厄特一直她被誉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描写新英格兰地方色彩最好的作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女权运动的发展,对朱厄特作品的诸多研究专著和论文开始突破了以往将朱厄特局限在“非主流文学”(“minor”)的狭小圈子里的模式,开始从生态批评、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她的作品。本文以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和评价理论(appraisal)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作品《白鹭》的文本细读,突出其笔下多主题内涵,并阐释隐藏于作品但来自于女性创作者朱厄特本人的“暧昧”声音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3.
《吴郡图经续记》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朱长文修纂的《吴郡图经续记》,是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最早的苏州地方志。这部方志宛如一幅历史画卷,向人们展示了苏州九百多年前的各方面情况。这对于人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创造这一地区的未来,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然而,对于这部重要方志,人们似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下就《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生平及其史料价值、编纂刊行等有关问题略加考述。一、作者朱长文的生平及其着述《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的生平,《宋史》本传仅寥寥百余字,朱氏的许多生平事迹,都语焉不详。因此,有必要对《宋史》本传作个笺注式的补充,庶几对朱长文的生平可以勾勒出一个概貌。  相似文献   

14.
顾宪成不仅是晚明全国性学术思潮“朱、王之争”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明清之际学风递变的重要推动者。他会通中晚明学者由《大学》介入“朱、王之争”的学术路径,倾力撰写系列《大学》注本来寄寓关切。他否定朱子、阳明所注的《大学》文本,以古本《大学》为底本,重新调整经传次序,形成颇具特色的“顾氏改本”——《大学重定》。尔后,他以当批则批、当赞则赞的态度对朱子、阳明的《大学》诠释展开详细辩难,形成双谴双取的学术取向,开显出“援朱救王”的消弭“朱、王之争”的学术方案。而这一方案赖其在晚明学术史上的股肱地位,衍生出典范的学术史意义:一是复振朱子学,助推“由王返朱”思潮的形成,为朱子学在清初再度成为官方哲学导夫先路;二是以朱子学纠偏阳明学,推动阳明学向笃实敦行转进,为“新王学”的建构打开致思的方向和进路。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泰格特的作品《窗》,虽然只是在很短的篇幅内给我们讲述了两个病人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但这个极富启发意义的小故事却和众多的西方历史文化事实有着一个共同的“母题”.即“先知被害”。这也是这个短小的作品的魅力所在,透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发掘出“先知被害”这一“母题”的内在意义,以及对于我们现代人的警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理查三世》和《麦克白》这两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屠夫”形象——理查和麦克白。本篇通过分析他们野心形成的内在根源和个性特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两个“屠夫”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1 《吴郡志》卷十一《牧守》:“范传正,字西老,为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在刘禹锡后。”按:《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七年八月甲辰,宣歙观察使房式卒。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六月(按当大和五年),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据卞孝萱先生《刘禹锡年谱》考证,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大和五年十月,大和六年二月抵任。则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范传正罢苏州刺史任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18.
吴大震的《广艳异编》是凌初“两拍”的另一重要蓝本。《续艳异编》非王世贞所作,它是《广艳异编》的选本,“两拍”中某些被认为源自《续艳异编》的作品实际来自《广艳异编》。《情史类略》成书较晚,其中一些曾被认为是“两拍”来源的作品系从《广艳异编》中移植而来。《广艳异编》中有很多稀见的小说资料,不少为“两拍”所取材,有的作品被凌初稍加润色即阑入书中,是“两拍”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朱子语类》中成语与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子语类》中有成语284条.有的成语及其变体在《朱子语类》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如“光明正大”出现18次,其变体“正大光明”出现10次,总共出现28次.其他常用的成语也都多次出现.有的成语是上古遗用下来的,如“自相矛盾”(朱87),出自《韩非子·难一》;“自暴自弃”(朱105),出自《孟子·离娄上》;“患得患失”(朱72),出自《论语·阳货》.有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伊瑟尔本文的召唤结构理论和朱立元的文学作品——多层次的语言结构系统,同时又结合文学传统理论来论证《麦田的守望者》作品的独特型——召唤性,解读作品在当代读者和评论界引起的纷争和不同反响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