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美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制衡直接关系到大学运行的效率、效益.目前,我国高校权力过分集中于行政系统,行政管理的运行方式常常代替学术管理的方式,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界限模糊.本文比较中美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的关系,提出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的理论,即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建立制度,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的互动共进.  相似文献   

2.
大学内部学生权力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的高校二元权力榘构,排斥学生时高校内部事务的参与、管理和决策,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利益受损及其与高校的对立等诸多问题。提升学生权力,保障学生利益,构建学生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紧密结合的和谐的权力结构体系,是今后高校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主要包括以高校各级学术委员会为中心的学术权力、以高校校长为首的行政组织掌握的行政权力和以高校党委书记为核心的政党组织拥有的政治权力。但在权力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权力固有的负面作用与扩张本能,高校自主权的双重属性与特殊地位,导致我国高校内部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因此,应构建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等为一体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院校内部存在着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种基本权力形式,作为学术组织的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着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冲突的地方。权力类型、权力本质和制度构成的不同是决定二者冲突的主要因素。为了高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提高,明确产权、更新服务理念、规范学校制度和变革权力环境应是现阶段建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冲突协调机制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高校内部行政化是指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在各种权力中居主导和支配地位,使得学术权力等让位并倾向于行政权力。这会为高校的学术事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使得高校的存在目的和本质异化。从目前关于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研究看,多以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为主。这种理论研究虽然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指明了方向,却没能为这一问题的实践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从制度主义的基本逻辑对高校内部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认清高校内部行政化的症结所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以及办学自主权的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商机制,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主义领导权威产生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权威即影响力,是由领导职务权威(即权力)和领导信任权威(即威信)构成的.权威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领导活动的实现建立在一定形式的领导权威基础之上,同时领导权威的特征与发展又与社会的发展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即不同的社会形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领导权威的实现方式,不同形态领导权威的产生又直接作用和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推进,现代领导权威发展的趋向已经由权力性影响力向非权力影响力转变.公生威、功生威、仁生威、明生威、廉生威、信生威是现代社会主义领导权威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教授具有权威代表性的大学"学术性组织"和"学术权力"思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局限性.作为"学术性组织"及其以"学术权力"为特征的大学并不能反映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全部,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是以二元甚至是多元的方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区以空间格局、经济关联、公共权力结构的系统性改造,来回应乡村社会贫困化和离散化两大难题。从实践运行机制看,它表现为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的综合作用,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在规划变迁阶段,国家力量和制度供给起主导作用,"规模经济、土地增值、公共服务、城乡一体"是外生性权威秩序生成机制,发展道路是预先设计和清晰可见的;在文化内部整合阶段,社区自组织力量和内聚重建起主导作用,"利益诉求、集体经济、精神需求、公共生活"是内生性权威秩序生成机制,发展道路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虽然政府干预有助于打破乡村发展困境,但由于国家力量的时限和效度,外生性权威秩序具有不稳定性。社区自组织力量只有在充分认识政府干预所创造的有利的发展要素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新型农村社区两阶段权威秩序转换,才能保障社区平稳运行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术权力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权力之一。落实学术权力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题中之义。当前,高校在学术权力方面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学术权力不断弱化、异化与分化。造成高校学术权力困境的原因在于政治制度、行政权力、历史文化传统以及高校组织内部管理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明确界定政府与高校的权力边界、厘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以及回归学术本源,是解决高校学术权力困境的重要路径,有利于高校更好地维护与合理地行使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纵向结构中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的最低层次的正式组织,教师与学者聚集在基层学术组织中从事的学术性活动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术权力的原动力.回顾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学术权力的发展历程.从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组织结构特点和教师专业性三个方面论证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学术权力存在的合理性;以基层学术组织为研究坐标原点,将横向与纵向权力结构转化为对组织外部学术权力的划分和内部学术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一方面推动纵向结构中学术权力向基层学术组织适度集中,另一方面通过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的分权实现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的一些伟大美学命题总是从一种"动词"的意味中探讨美的本质与存在,美的存在具有一种生存论上的非现成性,也就是说美总处在一种不断的生成状态中.可以说,生成性是美的最高规定性,"生成"是美的本真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累"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典型的多歧义动结式,有主语指向、宾语指向和施受颠倒三种解读,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复合词"追累"的生成方式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这些争议为线索,对词汇生成论、词汇句法生成论和句法生成论等几种论点进行了评析,最后总结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预制语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形式上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块状语义单位,具有一定的话语功能。语言的学习与提高与预制语块的积累程度具有正关联性。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语块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预制语块的优势,以提高其二语语言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实践观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实践观的精髓在于实践就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判断。这一界定蕴含两层含义 :一是实践不是思想性的存在 ,而是实存性的存在 ;二是实践不是超时空的现成性存在 ,而是处于特定时空之中的生成性存在  相似文献   

15.
生成语法对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关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标准理论阶段,词汇的选择性限制作用于句法;在管约论阶段,词汇语义以题元角色的形式决定句子的合法性;在最简方案阶段,选择性限制和题元角色不是合并和移位的条件,词汇语义对句法的制约被取消了。ERP实验的ELAN效应验证了标准理论和管约论句法信息优先的合理性,N400和P600的对比证明了词汇语义与句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以时间为序系统地介绍了Chomsky对词库的研究进展情况,阐释了人脑中词库的特性,指出Chomsky对词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但是Chomsky对心理现实性概念认识不足,认为以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不仅促进了语言学界对词库的探讨,而且促使心理学界和认知神经科学界对人脑词库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潜藏于民族集体意识中的家族情结和转型期的时代语境,决定了家族故事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成机制。现代家族故事的生成机制与叙述者的设置、叙事动力的输入密切相关。“他者”因素强行进入家族空间,为家族故事的生成提供了叙事动力,并激发了家族人物的叙事势能,势能的碰撞构成三种基本冲突,冲突的结果,“他者”的容纳者取得了优胜。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语法界对"得"字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均有较为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在句法结构层面上的研究基本达到了描写的充分性;生成语法领域对"得"字句的研究主要以"得"字的句法范畴为出发点,以解释的充分性为目标,对"得"字句的产生进行推导和诠释。  相似文献   

19.
疑问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与英语疑问句的整齐划一相比,汉语的疑问句显得形式各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由两种语言疑问特征的强弱参数不同造成的。汉语中的句调问、是非问、正反问和"可VP"问是弱势疑问特征在不同的句法位置采用不同的句法操作手段实例化形成的表面现象,四者虽然有不同的形式,但有相同的本质,可以推导出来。通过一般疑问句生成机制的研究,可以重新梳理汉语疑问句的亲疏关系,将特指问和选择问归为词汇特征疑问句,将是非问等四类归为句法特征疑问句;并且可以解决诸如"可VP"问的性质、"呢"的属性等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代哲学立足于既成论的思维方式,将终极性的实体作为哲学追求的对象,通过思辨理性建构起了包罗万象的形而上学体系,从根本上遮蔽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立足于生成论的哲学思维方式,确立了生成性的“实践”本体论地位,使哲学对象由“既成”转变为“生成”,最终使哲学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立足于生成论的哲学思维方式,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革命的伟大意义,避免任何理论上的退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