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年来欧美等国对我国反倾销行为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行为也有不断蔓延之势。其中,尤以印度为甚。虽然目前我国对印度出口产品数额不大,然而,在印度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一直是涉案最多的国家,且涉案金额呈日渐增多之势,遥遥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和特点,进而从印度及中国国内两方面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印度反倾销程序法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根据 GATT/ 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规则 ,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国内法。其基本内容 (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 )与WTO《反倾销协议》和《初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但是 ,对于印度反倾销法未规定的事项以及与 WTO《反倾销协议》不一致事项 ,印度坚持认为拥有自由裁量权 ,而不是优先适用 WTO《反倾销协议》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李艳  熊涓 《学术交流》2004,(10):51-54
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案的数量有所回落,但仍是遭遇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正常进行。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增强,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自身存在着价格过度竞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面对指控应诉不力等。因此,我国企业应加强对《反倾销协议》及各国国内反倾销法的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优化产业结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竭尽全力应对国外反倾销指控。  相似文献   

4.
苏蕾 《社科纵横》2006,(11):78-79
反倾销措施涉及多方利益,随着世界各国使用反倾销频率和范围的增加,以公共利益原则来平衡各方利益甚至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确立公共利益原则的必要性及介绍欧盟及有关国家的实践做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原则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俞燕宁 《社科纵横》2010,25(10):67-69
2008年11月4日,美国最高法院在其历史上首次审理反倾销案。本文对案件在审理和判决过程中所反映的包括反倾销法的适用范围、规避和保护主义倾向以及反倾销的司法审查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剖析。该案的判决对国际贸易法律实践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WTO统计,1995年至2008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其中,由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超过2/3,成为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主力军;而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却退居其次。文章主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区域贸易安排(RTA)是与多边体制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FTA).已有研究表明:FTA中的反倾销条款对区内反倾销调查有抑制效应,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实践是典型例证.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是近年来迅速推进FTA的国家之一,然而类似的抑制效应却并未能显现在中国FTA实践中.比较研究中美两国FTA实践,可以发现,FTA成立时间长短、FTA成员间经济结构的差异性、FTA反倾销条款内容的繁简不同等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症结所在.对中国而言,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仍应是未来坚定的选择.我们要正视短期内签署FTA并不能立刻改变我国频繁遭遇反倾销措施的困境,同时也要重视FTA谈判中反倾销条款的制度设计,用WTO+待遇条款、制度化的争端解决机制等避免对华反倾销程序的启动.从长远来看,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才是遏制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8.
一、复关对我国产品反倾销地位的影响根据调查得知,近年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调查有上升的趋势,如1993—1994年两年间,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就分别对发展中国家发起了129起、61起、59起和8起反倾销调查。可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反倾销调查相对更为严峻,因为,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决定了它们还主要依靠低成本和价格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自1979年欧洲共同体对中国糖精率先发难起,到目前为止,国外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大大小小有300多起,涉及金额数亿美元。对华提起反倾销的国家不仅有美国、…  相似文献   

9.
论WTO下反倾销法局限性及其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志军 《社科纵横》2003,18(4):61-62
本文从反倾销法倾销行为认定的非客观性分析,以及许多国家利用提起反倾销诉讼来袒护本国商人利益,进而阐述了反倾销调查结果的非客观性,指出反倾销法的局限性.进而笔者提出了补救措施,即在WTO下建立一个调查机构,将倾销的确定标准更加客观化,此外各国还应致力于发展本国优势产业,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审慎运用反倾销措施,以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俞燕宁 《社科纵横》2011,26(4):62-65
本文从贸易保护的视角下对美国最高法院首例反倾销案进行了再思考,结合其国内政治、经济背景进一步探讨了本案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启示,并指出进口国国家利益和国内政治利益在反倾销实践中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