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大爱无言,特护区的好闺女特护区的老人平均年龄88岁,最大的已100岁,全区的老人差不多都需要一级以上护理。每天,郭云英和其他的护理员要为老人穿衣洗脸刷牙擦身,处理大小便,整理床铺,端饭倒水,琐碎繁杂。"老人的需求,是我的第一追求",这样的理念,深深植入郭云英每天平凡的工作,爱心为上,责任为本,成为她的自觉行动。走进特护区,见到老人的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看  相似文献   

2.
人生在世,在做人与做事的交替中悄然成长。有的看重于做人,在平凡的一生中,展示出人格的伟大;有的倾向于做事,在漫长的人生中,尽显事业的辉煌。或许,做人与做事是生命中两个不可分割的因子。做人,是人生延伸的基础,做事,是这基础上构筑的美丽。前不久,我被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教授在二战时期的人格坚守所感动:纳粹上台后,教授因妻子的犹太人身份,遭到当局迫害,失去了工作,著作被禁止出版。其妻不想连累丈夫,要求教授放弃自己。当时,雅斯贝尔斯正面临被送往波兰集中营的危险,但他却坚定地对妻子说,我如果这样做了,我全部的哲学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日,阳光好的不知所措.春季,清晨.阳光,沙滩,人潮.哭闹的孩童,亲昵的情人,漫步的老者.海上粼粼的波光,倒影着游人或丝丝欣喜又或淡淡哀伤的情结.胶南的今日,生命再好不过.  相似文献   

4.
"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味儿.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美好在于不懈追求,追求的奥秘在于立好目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目标不同,追求各异。但是,不管追求什么,人生的长度、宽度、高度应该追求。首先,要追求延伸人生的长度。没有长度,人生就不会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  相似文献   

6.
春光洒向人间之时,万物复苏。翠绿的芽儿,含苞待放的花儿,通身仿佛带了一层光晕,或者,春光下的它们,本就是精灵,顽皮、善良、快乐、漂亮……就像置身仙境的爱丽丝,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让业已成年的我们打心底里感动的童话王国。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次突来的灾难,令人心痛: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举国同悲。雪域高原上的青海玉树,经历强烈地震的苦难洗礼,两千余同胞逝去,众多房屋毁坏,我们的兄弟姐妹无家可归……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不论是危急时刻的舍命相救还是灾难过后的温馨抚慰,都无可争议地证明,一脉相承的民族团结传统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一、案主资料 案主L,女,78岁,上海浦东人,文化程度不高,基本不识字,婚后成为家庭主妇,从未参加工作。由于丈夫收入不错,案主一直过着较优越的生活,生有一子一女,子女成年后,儿子和女婿的工作和收入都很不错,因此这样的家庭一直受到别人的羡慕,案主也很引以为豪,家庭就是案主的一切,可以说,长期以来,案主一直生活在顺境中。  相似文献   

9.
春天如歌,阳光明媚,打开尘封的心情,敞开想象的思绪,抒写着美好和希望。春天如诗,富有意象,让人着迷。我常常在春光里读古人的诗句,那古典的韵味散发出春天的气息。诗句中的意境就是春的画卷,读古诗里的春天,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周立英 《学术交流》2008,(2):150-152
杜甫自秦州入蜀,途中写了26首纪行诗,一改他浑涵汪茫,沉郁顿挫的主体风格,并没有写秦塞与蜀道雄奇壮美的风光,而是把沿途所见写得山昏水恶,鬼魅啸风,饱含着诗人厌恶乃至于恐惧的情感.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其时安史乱军依然对唐王朝构成极大的威胁,从而使得杜甫忧心如焚.其次,杜甫此时生活异常困顿艰难,连妻儿的衣食都成了问题,所以凶险艰难的山水描写的背后隐含着诗人深深的家国身世之悲.手法上多用生词僻字,多险句,全部为古体,多用五言,押仄声韵,结构上波折起伏、大起大落,从而把惊险恐惧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组诗也呈现出槎牙奇崛、瘦硬峭拔的风格.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组诗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一般意义的山水诗,另外,宋代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是学习杜甫的吴体拗律,实际上吴体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句律上,而这一组诗拗硬奇崛总体风格的影响应该更大.  相似文献   

11.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18.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20.
The way of life, intentions, and values of the adolescents of Russia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extensively both in the mass publications and in specialized youth journals. For the most part, these writings have to do with a group that is not very large—the young people of the capital city, who have considerably more opportunities for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 than their peers elsewhere in Russia and are better informed about world trends in music, fashions, and cinema. An article was published last year that described the plan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upper-grade students of schools in Moscow. The present article continues the topic, analyzing genera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The article makes use of the findings of an all-Russian survey which was conducted by the All-Russian Center for Public-Opinion Research in June 1998 among adolesc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sixteen and nineteen; 419 people were survey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