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突发事件应急现场指挥系统是一套在应急响应过程中指挥、控制、协调与整合各应急单位进行现场管理的方式,其组织功能、结构与特征都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处置突发事件。我国应加强突发事件初期应急现场指挥的力度和责任,构建多部门综合协调与处置的应急现场指挥机制,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化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应急现场指挥系统,更好地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汤语 《南方论刊》2022,(5):11-12+88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标志着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入新常态,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我国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机制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二是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权责分配不清晰;三是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信息数据搜集与共享存在缺陷。通过分析我国应急管理风险评估机制现状,并总结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基于信息化视角,笔者建议:一是加快推进与完善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建立常态化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三是建设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数据共享平台,将有效提高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由仓促应战、被动应对,向法制化、常态化、科学化应对转变。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上升趋势这一问题,文章从分析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入手,从经济、政治、法治、农民自身等多方面深入分析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实施民生工程,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监测与应急机制等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可采取提高风险重视层级、完善应急预防体系、建立风险排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应急指挥机构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风险或损失。  相似文献   

5.
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高校管理以及学生个体等多方面的矛盾极易引发高校突发事件。为保障高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立和健全完整的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应从改革与创新教育机制、完善高校管理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及风险评估机制和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几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先星  陆婕 《齐鲁学刊》2003,(5):139-141
SARS事件启示我们,高校应当尽快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与建立该机制相关的问题主要涉及高校和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应急性权力的运用、各部门配合联动等方面。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对我国高校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面对突发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我国的应急管理在挑战中取到了很大的进展,作为应急管理重要环节的应急机制也初步建立并发挥了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要从完善预防和准备机制、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应急联动机制、信息的发布和沟通机制、善后处理机制等方面具体着手。  相似文献   

8.
社会变迁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支持、公民参与诉求的提升,使得突发事件应急沟通方法转向"协同治理"的"自适应"方向。借助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多主体广泛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沟通自适应系统后可以发现:"协调-处理-进化"三角稳定型应急沟通自适应系统的三大机制联合作用、契合对接,能够支撑应急管理全过程;对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多主体广泛参与、系统内部主体间治理机制的驱动力分析,为多样化、聚集化、复杂化的应急沟通主体建立了有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欧盟在多年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协调机制。欧盟应急协调机制主要可概括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包括政治动员、政策协同和民众沟通;中观层面的应急反应协调机制可归纳为"五大要素",即应急协调反应中心、通用应急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块化救援队伍体系、标准化应急救援培训体系以及全景应急演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协调机制:一是进一步提升中央应急管理部门的权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民众沟通和信息发布制度,三是尽快成立国家层面的应急指挥协调中心,四是加快建立标准化、模块化的应急队伍和保障体系,五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灾害援助与应急协作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事件危害到社会根本利益,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有效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此对应,各级地方政府和组织也须建立一套以应急预案为支撑的应急体系。本文参照“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的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原则,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处置流程中的相关环节,对地方政府和组织应急预案制定原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治理结构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农村要建成新农村,必须改变农村现行治理结构。结合当前我国农村治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造重塑农村治理主体;培育农村良好的治理氛围;选择合理的农村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合作主体的农村治理结构;完善多方共赢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调查显示,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胶南市农民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需求日趋高涨,但差异性明显;生活日趋丰富,但单调性突出;认知意愿增强,但制约因素较多;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不良文化冲击较大。农民对“知识武装”、“专业技能”、“资金投入”、“文化自办”、“文化下乡”、“文化带头人”等精神文化需求尤为迫切。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提高对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财政投入;丰富文化产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扶持引导;多层次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整体透视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农村干群矛盾,主要是由于一些农村干部对新时期的农村工作不适应、乡镇干部结构过于膨胀和对农民宣传思想工作弱化以及对农村干部缺乏严密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所致。为此,要寻求治本,就必须从强化服务、建立制度化管理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新时期构筑和谐农村干群关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点从五方面进行,即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树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是主导的观念;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保证其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高效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一套合理严格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不断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关键途径是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这正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切实服务于新农村发展的优势和关键.高等院校应积极采取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培训新型农民、推广扶持实用科技、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等主要途径,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之路,在智力支撑、精神动力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新农村工作的重点;要求加快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村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宁德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环境污染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机制体制缺失、科技力量薄弱、生态农业发展缓慢、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针对以上问题,宁德市应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好完善机制体制,强化生态文明效能;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确立正确生态观,培育新型农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新光 《阴山学刊》2007,20(2):5-11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两大主题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但由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乡村社会也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会法治化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胜  聂应德 《齐鲁学刊》2004,(6):149-151
当前,加强中国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既具有其必要性,又具有其迫切性。在新时期,中国农村法治化的构建思路包括: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推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成为近年来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突出亮点之一,促进了规模经营、农业科技推广,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创新了社会管理,对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实现使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宏大目标,当前应重点研究和把握好服务农民的宗旨、合作社的治理结构;特别要重视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尊重和鼓励合作社的机制创新;要科学处理政策扶持与合作社自我发展的关系。在合作社进入数量快速增长的新时期,更加注重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积极推动立法建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引导合作社规范化、上水平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发展动力;重视为合作社提供服务,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提高质量效益的根本路径和迫切需要。在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应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夯实转型发展基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狠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强化保障措施,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