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2.
发达国家大学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天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4):74-78
20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西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并逐步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其中,"自然发展型"大学城主要涵指"多校区大学"和"多元化大学"两种模式,"规划建设型"大学城主要涵括"大学科技园"和"现代大学城"两种类型;前者以英国剑桥大学城和美国加州大学城等而著名,后者以日本筑波大学城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城而闻世。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的兴起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城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各自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大学城的发展规划问题,在发展观、投资体制、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大学教育历史悠久而且非常发达,大学对于城市经济、文化和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城市也造就了大学不断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作者通过在德国考察和调研,描述了德国大学城的特点,阐述了大学和城市之间、大学对城市产业调整和经济转轨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希望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大学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西安大学城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茂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大学在全世界的快速发展是二战后出现的新动向。有的国家适龄青年几乎全能进入大学,大学入学率已超过90% 。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已超过50% 。我国的中学生和其家长对大学教育的热切盼望和强烈要求,已向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全世界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从西安的大学优势,从大学对经济的推动等方面都说明西安大学城不仅可能使西安适龄青年大都能进入大学,还以形成100 亿至150亿元的年销费额,推动西安经济的发展,使西安成为具有科技、旅游和大学城三大特色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对当前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持续推进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 高效实现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图书馆建设的创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168-170
图书馆作为未来大学城的主要信息管理机构和高校不可缺少的教学支柱,要在大学城初期建设中树立建设性的创新理念,即和谐与共享、人文与科学、实体和虚拟并存的理念,以推动信息管理活动在更高层次上展开新一轮的循环,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城建设的条件和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城是新时期产学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具有改革创新和科技孵化等鲜明特征.但创建大学城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和其他发展环境条件,必须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必须要克服为规模而规模和急功近利的发展思想.为此,在大学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做好选址,落实行为主体,建立和健全与之适应的一系列政策和其他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学城”建设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杭州大学城位于江南风格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余杭仓前镇,大学城的建设必将造就新的文化内涵,并推进区域社会的发展。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以大学城建设为契机,通过与区域社会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培育一种新的创新文化,形成一个新型的现代社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探索——沈北大学城科技园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40-44
大学科技园最主要特点是在大学周边直接依托于大学,是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基地。大学城是孕育大学科技园的母体;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大学科技园成长的摇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科学技术外溢、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创新活动的平台。中国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要求一流的管理,要按市场机制企业化运行。大学科技园区能最为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形成,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沈北大学城汇集着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将为沈北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有力地促进沈北新区成为教育之城与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11.
郑永扣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5-8
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和资源比较匮乏的条件下,如何创建全国一流大学;在三校合并、多校区运行且又缺乏现成经验的复杂局面下,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巨型大学.这三大课题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未来走向密切相关,关系到学校大政方针的制定,牵涉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做好"三大课题"的研究工作,破解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这不仅对郑州大学创建全国一流大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革命的需求,各国先后兴建起大学城,并且大学城周边出现了与教育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集群和生活服务产业集群。大学城周边产业集群对城市发展产生的互动效应主体现在经济集聚效应、经济辐射效应、外部正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四方面,由分析可知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必须进行资源共享和有效合作,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与高校在产业结构和学科结构上相互融合,协同创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进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既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应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一致性发展。现代教育促进二者融合的基础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促进融合是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教育社会功能的新要求 ;促进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 ,该文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提出了兵团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思路和途径 ,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营造文化生态环境 ,全面推进兵团城镇化进程 ,以实现兵团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于立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70-74
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二者互相促进和制约,高等教育在城市发展中战略的制定意义十分深远。对辽东学院发展战略的探讨其意义也不仅仅是一城、一地之策,带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核的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互动效应。高校经济圈的形成,提升了城市的消费能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城市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创新动力。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高校经济圈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为推动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政府应做好发展规划,实现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无缝隙对接;构建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互动发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常德市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系统完整性脆弱,生物多样性降低;污染负荷持续增长,环境自净能力差;城市景观高度破碎,城市生态网络破缺;洪涝围垦干扰,洪水调蓄能力下降。常德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为:加强景观生态规划,优化景观布局;加强生态系统调控,提高生态承载力;突出薄弱环节,加大污染治理和建设力度;转换经营观念,树立生态建设导向;内化外部经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强化监管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玲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37-40
从高校无形资产的类型、特征和目前管理中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六项措施,即高校应加强无形资产的培育和开发、运作和经营、转化与增值、拓展和创新、扩散和传播、保持与维护六个环节的管理,以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