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最为可靠的典籍,与其他典籍相比,在语言学和文献学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不可代替的价值。其语言文风有“篇幅短小、分篇分章”、“多四言排比句”、“多用判断句表述观点”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索绪尔语言学特征之一是否定语言的形而上学与文化意义,把它当作纯自然与生理对象进行研究。出发点的错误导致其理论偏向于语音中心主义,文章就此展开批评,还语言学以真实面貌,肃清索绪尔语言学在中国语言学界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古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当代的《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语言学研究在词汇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研究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一、词汇研究从训诂学向语义学转变;二、语法研究从词法向句法延伸;三、立足辞格的修辞研究有待突破。《世说》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世说》学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名词》遵循现代联绵字理论解释"联绵词",却举不出当其说的例词,说明广泛流行的现代联绵字理论脱离汉语实际。并且,该书解释"联绵词"前后分歧过多,也表明现代联绵字理论没有可靠的语言基础。《语言学名词》解释"联绵词"和所有信守现代联绵字理论的著作一样,以其彻底失败证明长期盛行的现代联绵字理论其实是汉语研究者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研究尚无独特的方法,更无专门的研究成果。但是先秦时期仍有不自觉的语言研究,有不自觉的研究成果,这就是《尔雅》以及体现在《尔雅》中的语言学思想:一、《尔雅》用先秦时期的共同语──雅言解释各地方言和古语词,体现出"名实相符"的语言学思想。二、《尔雅》首创按词的意义类别编排词汇的体例,形成了后世的"雅学"。三、《尔雅》为后世辞书释义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比喻是选择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 ,再描述所述物象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过程。其中 ,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的选择反映民族的思维特征和语言特征 ,具体应用到所述物象 ,就能体现出该语言表达式的文化所属。因为比喻中比照物语义特征的选择和使用范畴在各民族中有所不同 ,导致不同民族对词的概念之间的联想特征和处置方法的不同 ,从而引起比喻表达式的文化类型之间出现差别。《一层楼》、《泣红亭》中的比喻 ,在所用物象的文化属性上 ,分为蒙汉两个民族共有物象和汉族特有物象两种。比喻用法还反映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及其变化。《一层楼》和《泣红亭》的作者在语言思维及比喻的应用上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是经济、文化接触和汉语言教育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阐述《普通语言学手稿》中独立书稿《论语言的二元本质》以外的“词条与格言”“普通语言学的其他文稿”和“普通语言学备课笔记”三个部分所反映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思想,包括对语言认识的宏观阐述、语言理论的专题思考、普通语言学思想的火花和纳入教学的成熟思想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普通语言学教程》特别是第三度课程所呈现语言学思想,是索绪尔长期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作者及时地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考古学、语言学、文献学角度对《山海经》的比较分析中,论证了其作者应是定居巴蜀的楚国贵族后裔,其成书于战国中年,其后,秦汉时代又有穿凿附会,才成为中国唯一的一部用汉语的前身——“雅言”编写成的远古神话了的历史地理书。  相似文献   

9.
王振华教授编著的《新编系统功能语言学教程》一书是一本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教程。该书涵盖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典理论以及近年来在该范式下发展创立的新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对该教程进行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综述,可知该书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及该领域近年的重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该教程理论介绍联系实际语篇分析,是研究者学习和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0.
<清嘉录>是一本记录吴地民俗风土的笔记杂著.文中或佐以方言解释俗语,或直接诠释词义,并记有大量的谚语.这些语言资料对辞书编写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举例说明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用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理论、语言功能理论和语境理论,探析了《美国英语词典》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语言学视角对《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中例证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篡者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其认知规律以及主观因素,并根据习得语言的模式和理论挑选出具备多种功能的例证。在认知、语境及文化这三方面更充分地发挥例证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体认、辨识、记忆和应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促进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牡丹亭》和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植物意象基于人类身体体验投射构成丰富的植物隐喻,两部剧作中的植物隐喻总体上呈现“同异并存”“同中存异”和“同大于异”的情形。其共同之处在于,两部戏剧中投射人域的植物隐喻所占比重较大,且分类相同,体现了人类基于自身对“植物”体验认知的共性。《牡丹亭》中经植物投射的“人名”源于剧中的人物,即“人化”,而《仲夏夜之梦》则来源于植物本身,是“物化”的结果,这是由于戏剧家基于现实生活体验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精神而造成的。“物域”的不同,表明两部剧作构建的场所之异,《牡丹亭》背景发生在“异托邦”后花园,而《仲夏夜之梦》则是“乌托邦”雅典森林。  相似文献   

14.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中引用的文献方言和清代活方言十分丰富。这些材料既是我们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研究宝贵的语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段氏的一些语言学观点和语言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古本<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回目为语料,分析了其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发现:(1)语言层面转喻用法比隐喻用法丰富;(2)转喻用法可归纳为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地点代人、特征代人或事物、典型代一般、工具代产出物、原材料代成品、结果代原因八个转喻原则;(3)隐喻用法可以概括为抽象概念是具体事物、人是动物或植物、不具有某一典型特征的事物是具有该典型特征的事物三个隐喻概念.最后笔者指出了转喻和隐喻在回目中的修辞及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领域。以BROWNA语料库中小说部分为参照,建立《红字》可比语料库,利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 4.0,对两个语料库的平均词长、词性分布、主题词和平均句长等信息进行统计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不仅验证了Hawthorne独特的文体风格,同时也揭示了《红字》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义的渐变性和梯度范畴化以及语法和用法的关系出发,对第11版《新华字典》的相关修订进行思考能更好地探讨相关修订所折射出来的理论语言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受外语影响而对某些词或语素增音或增义这一事实从外语译介的角度证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依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石;对某些词义的增减、例证的取舍以及释义表达方式的修订丰富了对语言和言语关系的认识;某些语词语义变化所带来的词类功能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语义渐变性是梯度范畴化的动因之一;相关修订事实表明,语法源于具有社会性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胡明扬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些瑕疵,这篇文章对教材词汇部分内容的错误和不足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诗歌《长恨歌》中不乏转喻这一认知机制,通过阐释转喻认知机制在诗歌意义解读和译本建构中的作用,对比分析《长恨歌》各个译本,本文试图发现转喻认知机制对译者识解方式的影响,进而证实转喻理论以及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回顾和反思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他探讨了在语言历时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语音变化问题,并采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后一个时期产生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语言地域差异等问题,着重探讨了“重建”方法的重要性及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