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主执政的含义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杰 《理论界》2004,(6):310-3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把民主执政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一起作为我们党的执政建设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深入思考执政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更好执政的根本要求。因此,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民主执政”这一概念,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准确把握党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的重大成果.十七大报告在两处强调"三执政",并写入新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正式以党规党法的形式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定了下来,使之具有了党内最高的法律效力.这鲜明地表明,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将以什么样的执政方式治国理政.文章阐述了为什么提出"三执政","三执政"是怎样提出的以及坚持"三执政"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主执政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必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推进民主执政,实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监督执政”,提高党的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社会民主、党内民主、民主执政是三大基本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基本范畴。文章就这三大范畴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作用的逻辑关系,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民主政治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祝彦 《天府新论》2004,2(4):9-11
在新世纪 ,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探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徐丰兰 《东岳论丛》2006,27(6):240-241
中国共产党要想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科学的执政理论的指导,必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讲求科学、民主和法治,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第一要求。  相似文献   

7.
樊睿 《南方论刊》2010,(6):28-30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确立了党内民主的重要地位。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又强调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必要性。新形势下,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权力高度集中、官僚主义等严重问题。从执政资源的视角去思考发展党内民主的对策,是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结果,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和党内和谐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既有过去对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也有当前对党内和谐问题的思索.党内民主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基础,没有党内民主,就不可能有党内和谐.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和谐建设,才能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党的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建设科学执政政党的制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民主的旗帜下成熟起来并不断进步的,没有民主就没有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是建设科学执政政党的制高点。与时俱进,构建民主、科学、完善的执政体制,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供制度保证,是坚持科学执政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就是使国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世界制 宪史表明,争取宪法制定的历史就是争取政治体系更趋于文明的历史。人类文明进程昭示, 宪法是人类最伟大的制度文明,宪法使国家这座最伟大也最复杂的机器可以更科学、更民主 地运行,它不仅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而且还是进一步推动人类政治文明 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传统德治的政治文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社会各民族都一脉相承的文化遗产,毫无疑问,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但是,德治是否由于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而必然属于精神文明呢?答案并不确然。从传统德治的政治功能和建构来看,德治有一个政治文明的定位,与政治文明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邓小平"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民主建设思想系统化。一是明确提出了法治概念;二是系统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三是认真实施治国基本方略,有力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论纲——基调、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文史哲》2004,2(6):146-151
政治文明研究应当强调政治学方法与宪法学方法结合的重要性,尤其需要体现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相结合的层面上,可以建构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与稳健的政党制度———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发展着的公民政治权利———有效的分权体制及其保障着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关系———宪法与宪政。在民主宪政即宪法政治的框架内,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周红 《学术探索》2003,3(4):9-12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90年代确立的基本治国方略.从概念的从属关系来说,法治是政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内涵,论述政治文明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意义,探讨政治文明对依法治国提出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分析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入手,概括地论述了法治和德治的历史经验教训,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阐明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试析我国政党制度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的民主国家,政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宪法基础。我国政党制度的宪法基础是厚实的,在逻辑上是完备的,但其社会性功能具有脆弱的一面,还需要在社会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文明建设中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是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法制有着不同的论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毛泽东着重以政治为主,使法制政治化,法制为政治服务;邓小平则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新确立了法律的权威;而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则提出“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等思想。本文从三代领导核心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思想观点,说明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对认识和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大环境下,我们通过对二线城市法治建设环境的总体评估,发现目前二线城市法治建设的最大桎梏之一就是市民法治意识的缺失。为此,文章对二线城市市民的法治意识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梳理了市民的法治意识概况并分析了法治意识缺失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普及宣传、强化教育等路径提升市民的法治意识,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佟德志 《文史哲》2005,(2):162-166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然而,就两者关系,我国学术界却存在着普遍的争论,形成了和谐共生论与冲突均衡论两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亦存在着民主为本和法治优先两种不同认识。为了调和两者的矛盾,一些学者提出了法治民主政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