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几十年来象征计划用粮的粮票,标志着粮食的充裕程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人们便产生了“有了粮,心不慌”的感觉。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真的已经得到了完全解决,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显然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食的隐患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明显,威胁越干越人.前景不容乐观。警示之一:粮食播种面积跌破警界水平据报道,199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6.4亿亩.低于《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确定的我国粮食播神面积不能少于16.5亿亩,越过了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警界线。实际上我国粮重面积逐年减少的迹…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粮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粮食问题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民以食为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语)。对了印度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三十多年来,印度政府从本身的经验和教训中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曾经采取不少措施发展粮食生产和解决粮食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打算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展的最高峰,具有典型的意义。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深入探讨,而对于关系到这次运动盛衰兴亡的经济、物质方面,却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试图就太平天国“耕田、铸钱、取粮三大政”(太平天国浙江桐乡县试文题,见沈梓:《避寇日记》,《简辑》,第4册,第148页)之一的粮食问题,作一初步探讨。1 中国是个传统的以农立国的大国,维系这个庞大古老国家的生存与繁衍的基础是粮食。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却不是占有者。他们长期处在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剥削的地位上,平时要维持生计也是困难的。丰年粮足,农民可以勉强生活。但遇到荒年,许多农民都会贫困破产,被迫走  相似文献   

4.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一般商品属性,即经济性质,又具有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有性质,即社会属性。长期以来,因为过分强调粮食的社会性质,忽视粮食的经济性质,因而粮食不是以一种商品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5.
徐跃华 《探求》2002,(4):52-54,58
畜牧业的充分发展,是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广东畜牧业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①。这与外资对农业的投入过少有直接关系。本文以养牛业为例,通过对当前一系列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的分析,论证广东抓住时机大力引进畜牧业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范英 《探求》2003,4(2):65-70
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在广东的创立,其直接起因包括党中央的召唤、学者们的尝试和钱学森的首倡;其大致历程则可分为三个阶段;其显著成果主要有体系性的、区域性的和专题性的三大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论介,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新兴学科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广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做好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是构建和谐广东的重要举措和进路。无论从现实背景,还是现实前提看,统一战线对构建和谐广东既是必需的,亦是可能的。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过的病态予以观照以及深刻反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广东的逻辑进路;"顺序路径"和"瞬间路径"则是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广东中的有效操作进路。既有政治理性的导引,又有实施的正确路径,构建和谐广东一定不会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释放了农村多年积累的生产力和农民长期受到压抑的生产积极性,从1980年到1984年农业生产连续四年获得新发展,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4000亿公斤大关,无论单产(241公斤)还是人均(395.5公斤)都创历史最高水平。长期困扰我们的温饱问题,得到初步化解。但是,1985年粮食总产猛跌至3791亿公斤,下降幅度达6.9%,此后两年虽有所恢复,然均未完成当年计划,也未达到1984年水平。如果以1984年为基数,我们可以看到,1985到1988年粮食总产分别减少257亿公斤、158亿公斤、25.5亿公斤和74.5亿公斤。这四年的粮食平均产量3,900亿公斤,比1984年减少1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二大确定发展农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农业这个重点中,粮食又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粮食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生活,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没有粮食是最危险的”,“粮食定,天下定”(《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第118、93页)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1982年的7,068亿斤,三十三年增长2.12倍,基本上保证了十亿人民的口粮供应。但是,粮食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沉重的人口负担,有…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在奥斯陆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惊人增长和食物结构的变化,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有可能出现粮食严重匾乏的局面,并断言将来没有人能供养中国。进入ZI世纪,中国究竟会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中国究竟如何确保自己的粮食供给?吃饭依然是“第一件大事”1959年当农村:JI作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时,毛泽东特地写一封《党内通信》,严肃地告诫全党同志:“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  相似文献   

11.
一、2 0 0 0年我省粮食生产、收购状况2 0 0 0年全省粮食总产 70 715 0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10 7780万公斤 ,减幅 13 .2 3 % ,其中夏粮总产 3 183 60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 5 70 70万公斤 ,减幅 15 .2 % ;秋粮总产3 88790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 5 0 710万公斤 ,减幅 11.5 %。粮食减产幅度最大的地区依此为庆阳、酒泉、平凉、兰州和定西五地市 ,分别比上年减产 2 1.2 7%、2 0 .89%、2 0 .87%、19 .63 %和 8.87%。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遭受历年罕见的特大旱灾 ,特别是严重干旱、高温、大风和沙尘暴天气 ,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 ,粮食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机勃勃的广东文化产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要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省,就一定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把握好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做大做强广东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刘文娟 《探求》2009,(4):60-63
本文从国内关于旅游精品线路的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广东省构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以广东文化特色为基本原则,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广东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并通过符合市场要求的营销手段,依靠专业人才,最终实现精品线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东文化形象既有历史积淀的一面,又具有不断演进的特征.自古以来,岭南文化的传统以及广东对外开放的悠久历史,客观上锻造了广东创新求变的文化形象.在当代,全球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更促使广东文化形象在敢闯敢试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当代广东文化形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粮食流通问题的中日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倪心一粮食的战略物资地位及其产销、供需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粮食的购销流通采取与一般农产品特别是鲜活食品不同的流通方式。中国和日本都曾对粮食实行直接管理。日本在50年代初由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  相似文献   

16.
金砖国家粮食生产与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勤 《学习与探索》2012,(10):92-95
金砖国家在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2010年,金砖国家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总体上保持缓慢增长,但粮食单产水平偏低,生产存在结构性矛盾。未来,金砖国家的粮食安全将面临粮食生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贫困人口数量巨大、自然灾害趋于常态化等问题。维护粮食安全,金砖各国应加强自身粮食生产,拓展粮食领域合作,提高弱势群体粮食获取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风险。  相似文献   

17.
广东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其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仍然寻求突破传统农业思维模式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我国其它地区而言,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江涛  叶蓬 《探求》2003,(6):64-66
广东人民在2003年上半年这段特殊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理性与科学精神,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沉着冷静的大局意识,上下齐心、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精神,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就其社会源泉而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传统,市场化带来的社会协调与社会合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造就的公民素质,富而思进的开拓精神,都是广东人的抗非精神形成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吴灿新 《探求》2010,(5):63-66
中共广东省委提出的广东时代文化精神这一重要概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凸显了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真正的科学的文化自觉意识,深刻了悟广东科学发展的文化底蕴的巨大价值,指引广东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俄国粮食问题困难与对策的分析赵海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俄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十月革命后,由于战乱和政治制度的变迁,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1500多万农户处在难于维持再生产的窘境。苏俄及苏联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