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圣叹评宋江,不能说全部是斥责,其中亦不乏赞叹喜爱之辞。总的说来,金氏评宋江,集中于银钱、权诈与忠义等问题。金对宋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展开有明显的变化。三十五回以前对宋江有不少赞叹之语。此回总评提出:“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盖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  相似文献   

2.
赵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胶州人,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有诗文集<海壑吟稿>,被清人收入<四库全书>.王三锡在<海壑吟稿>序言中述其因抗忤权奸锦衣卫都督陆炳获罪,于狱中与杨继盛唱和一事,推重其志节;<胶州志>谓其"执法不避权贵";四库馆臣亦称其"可谓志节之士",惜其"徒以名位未高,史不立传,遂几于湮没不彰,仅赖此集之存,犹得略见其始末,亦足见正真之气,有不得而销蚀者矣",并揄扬其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绝无叫嚣怒张之态,亦与有明末造矫激取名者有殊."评价颇高.  相似文献   

3.
淳于髡著《晏子春秋》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晏子春秋》汉司马迁、王充认为是晏婴所撰,隋、唐书《经籍志》亦题作者为晏婴。唐柳宗元则认为是“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引起人们对其学派归属、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的争论,至今未能解决。我认为,《晏》的作者当是战国中期齐之稷下先生淳于髡。谨考说如下。一、《晏》成书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4.
历代编志工作者,都注重把广泛流传民间的异闻逸事收集起来,经过加工改制,编入方志,以供统治者察民情,观风俗,惩得失,兴教化的需要。这些异闻逸事,有的类似《搜神记》中的“志怪小说”,有的近似《世说新语》里的“志人小说”,也有的象《唐人传奇》之类的“世情小说”。按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智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九日龙山饮》是一首五言绝句: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王琦为这首小诗写了如下的题解: 《九域志》:太平州有龙山。晋大司马桓温,尝于九月九日登此山、孟嘉为风 飘帽落,即此山也。《太平府志》: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旧志载桓温以重九日与僚佐登山,孟嘉落帽事。或云孟嘉落帽之龙山,  相似文献   

6.
现代湘籍作家的思想气质由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所形成,也由特异的人文历史环境所孕育。它更具有文化交替发展状态下的和谐性。它的单个的个性特征,都是文化整体的共性显现。即使它的偶然性也包含着潜在的必然性因素。正如钱基博先生指出的:湖南“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不过,这种“倔强”,在中古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潮流淘洗之下,已更加“内化”为一种带韧性的气质。在现代湘籍作家思想气质中具体表现为或明锋果锐、或率志怡和或淡泊为怀  相似文献   

7.
仝建平 《晋阳学刊》2009,(1):126-127
“太行山忠义社”是南宋初年两河地区不愿从金者自发组成的地方抗金武装,曾集聚活动于太行山区。“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其中一支武装的首领本名梁青(一作梁兴),人称“梁小哥”,本是怀、卫间(今属河南)人,曾经率众归附过岳飞;因其曾率众在河东平阳一带重创金兵,史书称为“平阳义士梁小哥”。  相似文献   

8.
一、临安瓦舍的创建。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京师和中原一带百姓亦大批向南方移民,如《冯玉梅团圆》话本所说:“其时东京一路百姓,惧怕鞑虏,都跟随车驾南渡。”其中也包括各类伎艺人和杂剧演员,如汴京瓦肆伎艺人“小唱李师师”,靖康难后就流到浙中、湖湘一带。南渡之人有很多聚集在南宋皇帝的驻跸之地临安,摹仿东京之制开设市肆店铺,如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条载:“都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张。”又“市井”条载:“是时尚有京师流寓经纪人市店遭遇者,如李婆婆羹、南瓦子张家团子。”高宗退位后,还曾在市井中点集汴京食品与旧臣分尝。流寓临安的伎艺人则又仿照东京之制创立瓦舍勾栏进行演出。《咸淳临安志》卷十九载:  相似文献   

9.
<正> 一、客家的形成《嘉应州志》(下文均简称《州志》)卷7《方言》载:嘉应州及所属兴宁、长乐(五华)、平远、镇平(蕉岭)四县,并潮属之大埔、丰顺二县,惠州府属之连平、永安(紫金)、龙川、河源、长宁(新丰)、和平、归善(惠州)、博罗一州七县,其土音皆可相通,广州人谓以上各州县人为客家,谓其话为客话.梅州之人,多来自汀赣.《州志》卷8《礼俗》谓:“今之土著,多来自元明,大抵多由汀州之宁化,其间亦有由赣州来者,其传次约在二十余世.”又云:“考宋之前土著日少,而汀赣侨寓者日多.考《长宁县志》方言有二,一客家音,一水源音.相传建邑时,人自福建(汀州)来此者为客家,自江右(赣州)来者为水源.”而今已不分,统称客话.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先生“管子集校叙錄”之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一書,汉書藝文志列道家,隋書經籍志列法家,然通核全書,雖言道法為多,而實亦兼載兵家、縱横家、儒家、陰陽家、農家之言,蓋後之治管氏之學者掇拾成書,典雜家為近,故漢志孝經有弟子職,儒家有內業,今列管子書中,是其證也。傅子謂“管仲之書,過半便是後之好事者所加,以  相似文献   

11.
打草谷家丁     
耶律德光临死,总结南下中原得失,自谓“打草谷”乃三大失策之一。所谓打草谷者,概括言之,总兵虏掠且以人为炮灰也。打草谷,非正兵为之,多“家丁”所做,而此类“家丁”,必中原无赖之属。《辽史·兵志》:“每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四人。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又曰:“其打草谷家丁,各衣甲持兵,旋团为队,必先砍伐园林,然后驱掠老幼,运土木,壕堑;攻城之际,  相似文献   

12.
<正> 在王夫之伦理思想中,把“正志”、“务义”、“造命”,看作是人生最高价值的表现,是为人处世的言行准则。他自己按这个准则立言,也按这个准则行事;以此要求别人,也以此要求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也用这个准则加以评论。 1 “心之所期为者,志也”。这是王夫之对志的解释。志是人生所追求的有预定目标或理想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志向,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然而立什么志,则是人生的重要问题。王夫之认为要“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这里指的道,即他所说的“道之所在,义而已矣”  相似文献   

13.
<正> 杜诗,盖难言之矣;昔人之论,亦既备矣,兹所欲重为揭橥者,约有二义: 其一曰“真”。诗莫贵乎真,有真情,虽匹夫匹妇,亦能有好诗,不求传而人自为之传。无其情而勉强为之,则假诗而已,虽鸿词博学,亦难必其一句之幸传。此考之文学史而确乎无可疑者。杜诗之不可及,亦正在有真情。王文禄《诗的》云:“杜诗意在前,诗在后,故能感动人;今人诗在前,意在后,故不能感动人。盖杜遭乱,以诗遣兴,不专在诗,所以叙事、点景、论心,各各皆真,诵之,如见当时气象,故称‘诗史’。今人专意作诗,则惟求工  相似文献   

14.
士风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晚宋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士风有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忠义方面的表现,有腐败方面的表现,其中变节之风远胜忠义之风,奸佞平庸之相对士风影响大于忠义之相的影响,忠义状元在晚宋据于少数,多数太学生风气大坏,时人对士风不良的激烈批评,反映了晚宋士风的主流为士风败坏。  相似文献   

15.
一今人之治古史者,即前贤所谓治经学也。治经以注疏为最要,欲通其训诂、名物、制度、文义,舍此无由入。又必须参之经典释文,以正音读,然后会之于清儒之说,以发其微。读清人著述,选一二名家,精心细读,并为之撰年谱或学谱,考其学问渊源,开拓眼界,且收由此及彼之效,庶乎可以博览矣! 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杨君问二著述之事,有成例可循固善;其当增损者,亦不必囿于前例。如历朝正史,多相因袭,顾《后汉书》之创党锢传,《魏书》之记职官,而加入姓氏,为官氏志,别创释老  相似文献   

16.
展龙 《北方论丛》2012,(1):93-98
元明鼎革之际,一大批士大夫高扬儒家道论旗帜,恪守忠义观念,坚决与农民起义军为敌,并通过"死节"这一极端方式践履了忠义观念与国家意识,为拯救元王朝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最后的努力。然而,他们的忠义精神和死难行为并不能阻止元王朝的覆亡之势,元明嬗替的历史洪流最终淹没了他们"我元进士,有死无二"、"虽非进士,但亦忠魂"的生命呐喊与道德呼唤。  相似文献   

17.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与科技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的钟声呼唤有现代素质的现代人,担当起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的使命。而现代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具体说来,现代人除应接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洗礼,接受“三观”教育,加强自身“三德”建设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树立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历代志士仁人都特别重视立志。孔子在《论语·子罕》中一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壮语,激励了无数英才立下宏图大志,成为民族的脊梁。墨翟在《墨子·修身》中提出了“志不强者智不达”的见解,诸葛亮则提倡“志当存高远”,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历代贤能,常常以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赞语勉励自己立下高远的志向。有了高远之志,人生才有目标,才会在成才之路上奋发进取、积极向前,才会有为了实现理想而自强不息的人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陈文龙墓在钱塘县西智果寺旁。文龙于德末北兵入闽,不屈,生缚至杭,绝食死,葬之。次日,墓即生竹,竹俱有刺,人不能登,众谓忠义所感。《大清一统志》……今岳坟松不北枝,公墓竹尽生刺。忠魂义魄,散为卉木,如出一节,直其然乎?《光绪莆田县志》陈忠肃公词在葛岭,明正德间建,即在墓前。《两浙防护录》谓在上扇二图毛家埠,未知何据。《光绪杭州府志》重修陈忠肃公墓记陈忠肃公墓在智果寺旁,明成化间《杭州府志》、万历间《钱塘志》皆同。其时距元初未远,必其邱陇未平,宰树犹茂,昭然在人耳目间也。《两浙防护录》云:“词在毛家…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学中的诗歌作品约有两千首左右 ,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敦煌诗人文士之作 ;二、敦煌释氏佛徒之作 ;三、敦煌民间诗歌 ;四、中原诗人佚存之作。敦煌文学中的赋体作品 ,今知共有 12篇 ,按其内容亦大致可分为四类 :赋写历史人物故事之作 ;抒发性灵、敷陈娱情之作 ;排比物象 ,铺采景致之作 ;序事述行、醒人劝世之作。本文分类对每篇 (题 )作品之内容和作者作了题注 ,既有宏观的概括 ,又有微观的考释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文献的记载,结合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以推断高句丽亡国时高句丽族的总人口达100多万,约占其国内总人口数的1/3左右。这100余万人的流向大致有四:其一,被迁徙至中原内地。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朝三次迁徙高句丽人入内地,总计约34.5万人;其二,入居朝鲜半岛的新罗地区,自乾封元年始至高句丽灭国前后,因主动投顺、战争掳获等原因,总计约有19万人入居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其三,投入突厥和族中,据保守估计,自高句丽灭国,高句丽首领及民众投入突厥者至少10万人,投向以及后来的渤海国者亦不少于15万人;其四,流入日本,高句丽亡国后,流入日本者不到2000人。此外,隋唐以来,高句丽国军队因战争原因战殁人数亦绝不少于20万人。这样,在高句丽故地之高句丽人就仅存万余,以后星散播迁,高氏君长遂无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