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聊斋志异》手稿本看铸雪斋抄本麦缃《聊斋志异》诸版本中,以青柯亭本影啊最大。它利行于清代乾隆年间,翻刻本众多,形成系统,至今仍为通行本。它流传了近两个世纪以后,发现了作者的半部手稿本,后来又发现了铸雪斋抄本。以这三个本子互校,可以清楚地看到:青柯亭...  相似文献   

2.
以前只是有人提到过,《聊斋志異》有二十四卷本。然書却从未为学术界所发現。所以,张友鹤先生輯校三会本《聊斋志異》,曾使用了国內許多重要本子,如半部手稿本、十二卷的鎢雪斋抄本、十六卷的赵起杲本等,却未見二十四卷本。  相似文献   

3.
从《续金瓶梅》看《金瓶梅》的版本及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本问题,无疑是批评研究一部作品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谈到《金瓶梅》的版本,不少研究者总以为它比《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要简单得多。这种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关于《金瓶梅》版本的许多问题,诸如见于记载的当时流行于刊本之前的各种抄本间的关系问题,初刊本与抄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初刊本与《新刻金瓶梅词话》(所谓现存万历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的最初手稿。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比其他任何著作都更详尽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比其他任何著作都更明确地把消费确定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此,马克思是怎样论述的呢?一、消费是再生产的内在环节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离开社会关系的生产一般,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生产,即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表现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中,既表现为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也表现为分配、交换、消费中  相似文献   

5.
王东  王晓红 《人文杂志》2006,2(4):19-26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版本结构演化的历史轨迹的梳理,尤其是通过对MEGA2中《手稿》两种编排的分析,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就是认为把马克思的《手稿》分为经济学研究为主的三个手稿,并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完全纳入“第三手稿”的长期通行做法,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从而尝试提出一种不同于MEGA2的新编排,即认为应把整个手稿分为两大部分:以经济学手稿为主的上篇;以哲学手稿为主的下篇。这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编排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到这部手稿的整个版本结构的大问题,从而关系到对其理论内涵、逻辑主线、理论贡献、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新阐发、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以它奇诡靡丽的文采、曲折灵幻的情节及渊雅精深的意蕴,风靡天下,迄今近三百年,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奇峰。但《聊斋》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的写作原则是什么,有怎样的特殊体制,历来众说纷纭,始终未能弄清楚。近年来文学研究者又将它划人“短篇小说集”之列,并就其写作方法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抑或二者之结合进行了多番的争论,但也似未能得出很能说服人的见解。笔者研读《聊斋》有年,认为《聊斋》就其性质而论,不是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年的一部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我国理论界关注尤甚的一部论著。为此,自1982年杨适先生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述评专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面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者们相继成书多部。在众多的此类专著中,韩学本先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以下简称《论析》),诚如高尔泰  相似文献   

8.
本文涉及的是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本《汉书》(以下简称中华本)的“帝纪”和前五“志”部份,认为其中校勘可议之处有九。一、卷四·文帝纪“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临)。”(第132页) 《校勘记》:“李慈铭说《史记》无‘临’字,此误衍。”(第136页) 按:1.此句,《汉书》各本及《通鉴》皆作“哭临”。中华本据为底本的王先谦《汉书补注》本(以下简称王本)引李慈铭说后,又出先谦曰:“荀《纪》亦无‘临’字。”王氏并未下断语。仅据《史记》,或再据《汉纪》而删《汉书》,都无版本依据。 2.“哭临”、“临哭”,在古代与丧事有关的活动和丧制礼仪的记载中,时或省作“临”,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九年夏,毛国瑶同志从靖应鹍家得见一部乾隆时的《红楼梦》抄本(下简称“脂靖本”)。当时,他对照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八十回大字本,将”脂靖本”所独有或有异文的批语,逐条抄录于笔记本上(下称“过录件”),经编号共为一百五十条,这就是现存脂靖本《红楼梦》批语的唯一原始抄件。关于“脂靖本”批语的流传,首先是毛国瑶于一九六四年将“过录件”提供给俞平伯校  相似文献   

10.
《木氏宦谱》历史悠久,在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流传至今有文谱本、图谱本、石刻等三种版本。民国以来学者对所发现的《木氏宦谱》本进行整理和刊布,但对其版本源流关系及断代持不同观点。现存文谱本应该最晚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图谱本和石刻最晚完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洛克、方国瑜、和力民等对《木氏宦谱》版本认识偏差的主因在于,未能全面考察各种存世的《木氏宦谱》版本而导致了偏误。  相似文献   

11.
朱波 《理论界》2010,(12):26-2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早期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首次系统的研究成果的体现,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其间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其经济学、哲学论证,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理论资源和探索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归《手稿》文本来进一步探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掌握其思想内涵,对现实实践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一部颇具影响的法帖——肃府本淳化阁帖,明朝肃王府翻刻,通称“肃府本”或“兰州本”。是现存时代较早、摹刻较精而又保存良好的一部法帖原石。 肃府帖的祖本是宋刻淳化阁帖。宋太祖赵光义出内府所藏各代墨迹,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命翰林侍书王著编纂、摹刻在枣木板上,汇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法帖。因其秘藏宫廷,人间难得,又称“淳化秘阁法帖”。此帖拓本仅供朝廷赏赐贵近大臣,加之过早地毁于火灾,流传极少。历代虽多摹刻,却少见佳本。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振绮堂重刻《湖船录》的成书情况、版本源流及相关问题作了全面考述。指出,汪氏振绮堂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刊行的这一版本,不仅是现存诸本中最早的刊本,同时也是厉鹗此书现有传本中唯一的单刻旧本,然而存世却如此稀少,加之字体雕镌谨饬不苟,算得上是清刻本中的上乘逸品,自然应以罕秘珍本视之。按照现在通行的标准,振绮堂重刻《湖船录》这样的刻本,完全够资格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年旅居巴黎时所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写于1844年4月——10月。恩格斯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4页)。在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中,《手稿》虽然不是成熟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所引本书文字只注页数)是一部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争论的著作。关于劳动的思想,是《手稿》的重要内容。但在国内学术界,对于劳动思想和唯物史观的渊源关系尚投有专门的论著和较详尽的评析。本文拟通过对劳动思想的分析来评价《手稿》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 劳动,以及作为劳动的现实形态的异化劳动,是《手稿》中的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联结经济学和哲学,人与社会的纽带。在《手稿》中,劳动和异化劳动对于历史的主体和客体有着双重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第一部阐述经济问题的著作,在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估计到马克思《手稿》的科学价值,对于把握马克思的全部经济思想及其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一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试图由这一概念出发,来揭示资  相似文献   

17.
“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一个著名的命题。不少研究者或者把它视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说明,或者把它视为马克思对人与动物区别的正确划分。我认为这种种理解都是不甚恰当的,因为它掩盖了命题本身的思辨性质,也忽视了马克思后来对它的批判。因而仍有再探讨之必要。在《手稿》中马克思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直接的目的在予为关于人的活动与人的类本  相似文献   

18.
近来新发现的据考系河北人抄录的《石头记》庚寅钞本,将脂本系统贯通联系起来,为现存的《石头记》版本源流考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参照。庚寅本发现以来,受到了海内外红学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介绍了庚寅本的版本状态及研究动态,并对相关争议问题作了初步考辨。  相似文献   

19.
1988年作者在齐鲁书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跋中公布:大连图书馆新发现一部与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本相同的《金瓶梅》张评本。近年,作者在校注张评本时又对两个版本作了细致的考证和比较,判定吉大藏本是据大连图书馆藏本修改而成,将两个版本的相异之点公布与众。并判定吉大藏本的加工刊刻着为张竹枝的弟弟张道渊。  相似文献   

20.
一项费神而有价值的工程──读蔡义江先生新校注《红楼梦》沈松勤曹雪芹生前并没有料到,其呕心沥血、辛苦“哭成”的“百余回大书”,居然散佚了后半部,仅止于八十回而铸成了文学史上的千古憾事;也许更没有想到,在手稿被转借抄藏、好事者续补完型、不同版本间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