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7年,台湾教育改革之初未涉及到的盲点,改革过程中潜在的矛盾及问题开始逐一凸显。最令人忧心的问题是在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由菁英化转为普及化之后,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学生素质普遍滑落。大学高录取率背后所隐藏的隐忧,已成为台湾社会、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此外,在“台独”势力猖獗的情势下,岛内政治生态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依然明显。“去国语化”,包括修改历史教科书在内的一系列动作,使“台独”意识形态主导、操作教育之逆风有蔓延迹象。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陈水扁连任的第二年,就岛内教育而言,在终结10年教育改革乱象的强烈质疑和落实教育理念的具体过程中,“大学法修正草案”在“立法院”三读通过。同时,“发展原住民教育五年中程个案计划”也于年底公布。大陆学历的认证本来仅属单纯的两岸文化学术交流课题,但却成为台湾当局在两岸政治博弈中持有的一枚筹码,其除用种种借口拖延“采认”大陆学历的进度外,又在采认大陆学分问题上“续耍花招”,给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造成极大困扰。在“台独势力”日益猖獗的情势下,教育领域的“去中国化”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3.
教育领域的“台湾化”活动,是伴随“台独”势力鼓吹推动“台湾独立建国”,力图从文化教育领域“去中国化”而产生和发展的。2000年3月,陈水扁上台执政后全面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把教育作为“渐进式台独”的主要内容,叫嚣要改变“台湾教育政策为培养中国的国民而设”的情况,要让教育“真正走上台湾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掀起了“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中央教育审议会首先明确提出了改革现行教育制度的主张,并进行了“四六答审”,但由于受到“日教组”为代表的大多数人的反对没有取得成果。进入八十年代后,日本针对现行“赶超型”教育机制的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1987年,日本内阁通过了《推进教育改革大纲》,正式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帷幕。日本教育机制正在发生渐变,“赶超型”终将被新的教育机制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文化台独”是“台独”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政治台独”共生并为其服务。“文化台独”倡导台湾文化的“主体性”,鼓吹“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其终极目的就是企图从文化体系上把台湾文化从中国文化中剥离出去,进而为台湾脱离中国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在新形势下,教育如何实现“三个面向”,是教育工作者探讨、思索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考察民进党执政状况,“台独意识治政”始终贯穿其执政行为始终,全面推行“渐进台独”和加紧推进“法理台独”,成为民进党执政的基本路线。6年来的执政手段加剧了民进党的失误,当然也严重侵犯了台湾同胞的利益,严重阻碍了台湾的发展,也加剧了民进党自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陈水扁在两岸关系上不断抛出“台独”言论。先是在元旦讲话中重申了2008年台湾“法理独立”的时间表,即2006年制定台湾“新宪法草案”,2007年进行“新宪法公投”,2008年实施“新宪法”。接着在大年初一,正当两岸同胞欢庆佳节、融融相贺之际,陈水扁抛给台湾民众的新春贺礼,竟是所谓“三个诉求”的“台独”言论,再次为两岸关系蒙上厚厚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教育方向、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改革,是涉及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观念、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强化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可见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提…  相似文献   

10.
台湾陈水扁上台以来不断加快分裂的步伐,从暗地里“台独”走向公开“台独”,从文化“台独”走向宪制“台独”,最近又推行“公投”制造两岸紧张关系。“台独”分裂危机日益加剧,解决台湾问题已经十分紧迫。一定要认清陈水扁与台湾当局的“台独”本质。“台独”的本质是卖国主义。制止“台独”分裂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两岸统一的道路不会平坦,但终究是能走通的。台湾民众要以史为鉴,不要丧失和平统一的契机。美国不会无条件地当台湾的保护伞。被分裂势力牵着鼻子走,就会拖祖国统一大业的后腿,甚至会走上分裂祖国的危险道路。选择谁当台湾领导人,就要承担这种选择的后果。泛蓝胜出的可能性更大,我们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台当局“台独”分裂活动呈升级之势,使两岸关系持续震荡,但是,大陆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台独”分裂活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被改变。  相似文献   

12.
“公投”是“台独”势力50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政治议题。其实质是借“公投”行“台独”,人为制造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裂,“公投台独”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台湾陈水扁当局借“公投”搞分裂的政治行为必将给台湾问题的解决种下祸根,给台湾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8年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台湾推行“台独”政策。而台军历来被岛内“台独”当局当作是“抗和拒统”的工具,军费预算年年增加,军购武器也从防御转向进攻。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两岸关系因陈水扁当局肆意挑衅一个中国原则更加诡谲、跌宕起伏,但发展趋势依然未变,“台独”与反“台独”斗争成为贯穿两岸关系发展的主线。一、祖国大陆展现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善意,积极推动两岸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进入综合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在教育体制、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改革,然而教育均衡改革未能促进教育实质公平、育人方式改革遭遇瓶颈、管理制度改革尚待转型,呈现诸多“有改革无实质改进”的阻滞现象。攻坚期基础教育改革阻滞的原因在于,教育制度创设的有限理性、教育改革方式的外围渐进模式、教育治理机制滞后以及社会深层结构的锁定效应。走出改革阻滞困境必须突破既有的主体单一化、方法简单化、外围渐进式教育改革模式,凸显行动者的能动视角,在价值目标、审议过程和主体行动三方面进行重构,将教育改革嵌入社会网络之中。教育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应该从筛选精英转变到所有人共有共享的全民教育;教育改革审议过程应建立专业人员、市场和公众等多元参与的合法性机制;教育改革行动主体方面,应建构鼓励基层创新和边缘创新的多中心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湾2004年“总统”选举的临近,岛内选情逐渐升温,泛蓝与泛绿两大政治势力为赢得此次选举,相互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泛绿阵营来看,陈水扁为了连任,从去年台北和高雄两市选举之后,就开始运作布局,在与泛蓝的较量中,其竞选主轴逐渐凸显“台独”议题,并以操纵“台独”议  相似文献   

17.
十余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讨论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事实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且成效显著的典型并不多,大多数地方的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形式化层面,其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换了面孔的“应试教育”而已。这迫使人们思考:既然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理性选择,但为什么在实际教育中施行的仍是“应试教育”呢?我认为这主要是人们还不十分清楚“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还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民党开启“政治革新”之后,台湾政治朝西方式民主政治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以李登辉、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主导下,西方式民主政治的内涵被严重扭曲,统独争议、民粹主义、黑金政治和依附西方等因素交互作用,将台湾的所谓“民主政治”引上了一条危险的发展道路。“台独”分裂势力“假民主、真台独”的实质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陈水扁当局“台独”分裂活动明显升级的一年,其主要表现有:一、极力推动“公投新宪”,企图以“宪改”之名行“制宪”之实,谋求“法理台独”。2004年初,陈水扁不顾岛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对,公布了两项所谓“和平公投”的议题,执意要“公投绑大选”。在“3·20公投”被岛内民众否决后,陈水扁并未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鼓动“公投”。  相似文献   

20.
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了解其创造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才法,对当前教育改革,实现“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就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作一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