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郑明 《社会观察(上海)》2005,(7)
在我国明代历史和郑和下西洋研究中对44丈的大号宝船的存有曾是一个重点而有争议的研究课题。福州徐恭生先生于2004年提出:“宝船中‘大者’和‘中者’两艘是永乐皇帝、皇室和中央机关高级官员乘坐的,参加隆重开航典礼后,只在内江行驶或游览,不出外海,其余‘小者’号宝船到刘家港和太平港逐渐更换或添补后下西洋。“武汉汪亚波先生于2002年提出:“宝船大者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合138米长,56米宽,大大超过奉天殿(注:后改称太和殿)和棱思殿(注:明成祖陵墓)的体量,所以从封建的宗法礼仪上讲,似有僭越之罪。”“宝船甲板上所建的船楼要合乎宝船比例关系,将会是一组体 相似文献
5.
6.
7.
一蜚声世界的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也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位于半岛西部的希贾兹(汉志)地区,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离红海港口吉达约70公里,和 相似文献
8.
10.
1984年10月22日至24日,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会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举行。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穆斯林1984年赴麦加朝觐团团长沈遐熙在10月23日的全体会议上,介绍了1984年 相似文献
11.
12.
600年前的郑和七下西洋,形成了人类交往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强势动态;进而马六甲作为亚洲商贸中心的崛起,遂使东西方汇聚中心从此脱离亚欧大陆,转移至海上,并最终奠定了东西方文明汇合于海上的新格局,从而揭开了世界一体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时平 《社会观察(上海)》2005,(7)
郑和因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壮举而名垂青史。但历史上的郑和与后人的评价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郑和作为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一位和平友好的使者,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郑和下西洋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成果,得到后人的尊重和重视。研究和纪念郑和最热烈的时代是我们刚刚经历的100年,从1905年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到2005年国家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这百年的中国社会变革历程是最剧烈、最深刻的,每当社会发展到关键时刻或转折时期,郑和研究都显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文化价值。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郑和研究百年的发展,对推动新世纪郑和研究发展与创新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1986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人数约为160万,来自全世界的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56718人是朝觐季节从国外到沙特阿拉伯来的.其余的是居住在沙特阿拉伯的穆斯林.外国到沙特的朝觐者1985年增加了34957人.国外穆斯林中亚洲人数最多,为559443人,其次是非洲,为285908人.朝觐者中有645303人是乘飞机到达沙特阿拉伯的,157658人走陆路,4.8万人走海路.以下是各国人数: 相似文献
15.
辛元欧 《社会观察(上海)》2005,(7)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全球华人早在20世纪末已开始酝酿和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下将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时代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盛况及其历史渊源进行剖析,以期阐明中华民族的开海意识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6.
朱鉴秋 《社会观察(上海)》2005,(7)
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率领百余艘船舶和二万七千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次远航“西洋”,遍访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传统友谊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就航海而言,其船队之大,人数之多,航程之长,时间之久,在古代十分罕见。为了保证航海安全,郑和船队配备有各种航海专业人员,在远航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航海技术。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更加完善,达到了帆船航海时代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开赴索马里打击海盗的消息,引起国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美国《新闻周刊》都将中国海军的这次行动,比作“郑和舰队剿海盗”。国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古代航海史上的意义,却不大知道郑和舰队当年曾剿灭了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维护了东南亚海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从1405年到1421年,一个明朝的宦官郑和率领巨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甚至西方有些捕风捉影的人认为,美洲也是郑和首先发现的。其所用之船,大者为九桅平底帆船,长444英尺,宽186英尺;小者五桅,亦长180英尺,宽68英尺。第一次远洋大船62只,小船255只,船员将近两万八千人;第三次远洋据说动用了3万人,48条船;第四次63条大船,船员将近两万八千。一个半世纪以后,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时,不过也就130条船,3万船员。要知道,那时西班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其军费比欧洲其他国家军费的总额加起来还多。而且其军事力量的重心是海… 相似文献
19.
陈治铭 《社会观察(上海)》2005,(7)
郑和下西洋,每次出航的船队都有大小200多艘船只,随行人员有27000多人。这么庞大的一支远航船队,不论从指挥、管理、通讯联络以至后勤保障上,都需要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在船队严密的组织系统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郑和船队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中航行时,如何消除船员的烦燥心理、凝聚船队的意志、保障船员的心理健康,是我们现代人非常关心的话题。在研究郑和的有关史料中,我们发现郑和在七下西洋过程中早已运用了许多航海心理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董建平 《社会观察(上海)》2005,(7)
近年来,我一直致力整理先父董浩云先生的日记、书信和文稿,发现一篇他在1955年郑和下西洋五百五十周年写的纪念文章,对郑和七下西洋的伟业推崇备至,情文并茂,“在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今天,读来仍觉气宇恢弘,情贯古今。先父浩云先生出生于上海,家在黄浦江附近,小时候在江边玩,看到江中外国的军舰、商船横冲直撞,耀武扬威,十分气愤,一直思量如何出这口气。进学校上历史课,他知道了郑和的事迹,受到极大鼓舞:如果我能像郑和一样发展航海事业,和洋人一较短长,不就可以出这口气吗? 相似文献